杨 欣
摘 要 课堂教学是门艺术,语言沟通也是门艺术。注重课堂语言的清晰严密、声情并茂、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摒弃枯燥乏味的学术语言,更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员由被动受教转为积极地学习,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形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语言的表达。教员通对教材的深度剖析和理解,利用语言将知识传递给学员,从而达到施教的目的。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生动和形象的教学手段,但语言依旧是最重要的方式。
教学语言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先辈们都曾对教学语言作过精辟的论述。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学记》也有专门的论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就是说,教学语言要使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可见教学语言艺术早为我国古代教育家所重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学语言艺术的见解是十分深刻的。他认为,“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教员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员心灵的工具。”“教员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员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国外教育家们也是非常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
现代化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教学语言。离开了语言,教学就无法存在,更无法实现传道、授业、解惑。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是教员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教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一、清晰严密的语言
教员讲课时首先要做到保证语言的清晰严密。清晰指的是口齿要清晰,表达要清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意思是:所谓教员,应当是帮助学员发挥长处纠正学员在学习中的偏差的人。既然教员起到的是纠正偏差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就应该做到避免偏差。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定义准确、表达清晰,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
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以避免在课堂教学时因方言差异与学员产生沟通障碍。阐述问题要简洁明白,抓住重点,繁琐、啰唆的课堂语言会造成学员注意力分散。例如,有的学员上课时专门统计过某个教员说了多少个口头禅。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影响了学员对课程本身的关注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学科专业术语、定义等叙述要确保严密准确,不能给学员的理解造成偏误。教员在学术方面一定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在讲课之前必须要对教材的内容有充分透彻的理解。例如,在阐述定义时要注意逻辑性和严密性,选择恰如其分的科学性语言,避免使用“大概”、“可能”、“也许”等模棱两可的词汇。即使在面对学员提出的疑问无法立即解答的情况下教员也不能敷衍了事,课后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便给学员一个明确的答复。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过程,在“教”的过程中也是教员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要求学员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我们教员首先要做到态度端正。
二、声情并茂的语言
语言是门艺术,而艺术能让人产生遐想和共鸣,这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声音组织与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的状态,音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声音组织成为内容生动有力的象征性表现。
要让学员在听课的时候感到是一种享受,就要关注语言的艺术性。课堂语言要依据专业、学科的不同和学员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让课堂语言像音乐一样富有节奏。在讲述定理、定义的时候,语言要富有逻辑重音并加以强调;在向学员提问的时候应该有节奏性地停顿,给学员留出思考的时间;在列举案例的时候要像讲故事一样富有感情,引发学员的兴趣从而使学员参与进来;在讲解重点难点的地方则要反复强调,以加深学员对问题的印象。
将书面用语转换成口语并不是指教员可以随意发挥。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学语言的声音强度应在65~72分贝;语速在每分钟100~200字之间;音高方面,男声的音频为60~200赫兹,女声在150~300赫兹。但是,教员语言节奏的掌握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下界定,不可一概而论。教员须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才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教员语言的动听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能够增强教员的亲和力,使学员在教员真情表达中也能渐渐地对教员“敞开心扉”,逐步理解和接纳教员的“言传身教”。优美动听的语言可以增强教员教学时的感染力和教员的人格魅力,引发学员对教员的关注和青睐。众多教学实践表明:一个注重教学语言艺术表达的教员容易赢得学员的喜爱和尊敬,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有助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开启学员的心智。因此,课堂语言艺术能够最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三、风趣幽默的语言
心理学家分析,学员在上课时最佳状态一般可以维持在15~25分钟,超过这个范围,学员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另有研究表明,学员在听课中的前15分钟能够记住教员所讲内容的41%; 30分钟后则能记住最初15分钟所讲内容的23%。由此可见,教员语言的趣味性和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是紧密相连的。(www.xing528.com)
一吨的说教不如一克的笑话。文学大师林语堂曾说“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可见幽默对于人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有些教员在课堂上往往只知道板着面孔说教,这固然能向学员传授知识,但如果不时来点幽默,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不仅能使学员免去在教员面前的拘谨,又能使其在轻松的一笑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品论三国,使很多原本对三国不甚了解的观众记忆深刻。他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用现代的流行词汇进行了演义,比如:“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观众与遥远的历史拉近了距离,产生了共鸣,从而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理,学员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受教转化成为积极主动学习。学员态度上的根本转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所在。
究竟什么是幽默?有人给它做了一份家谱:真理是这个家族的始祖,她孕育了常识,常识又孕育了机智。后者娶了一位旁系女子,名叫快乐,两人产下一子,那就是幽默。也就是说,幽默是机智和快乐的儿子,机智的父亲是常识,而真理则是幽默的曾祖父。可见,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员只有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才能在课堂上做出恰当的比喻。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幽默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幽默、戏剧幽默,它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故而幽默的语言、方式、内容应符合教学实际。把握好幽默的时机,要注意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地、适人、适度,让学员在愉悦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副语言的适度运用
副语言(paralanguage)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协助语言(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技巧的总称,又叫无声语言、动作语言、体态语言、行为语言等。1959年美国E.T.霍尔指出下面这些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会望着那人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听话人会轻轻地点头。如果哪一句话他很同意,点头就点得很深。感到怀疑,他会扬起眉来,或者两个嘴角往下耷拉。要是不想再听下去了,他会把身子挪一挪,把腿伸一伸,或者移开视线,不再注视说话人。
关于教学副语言交流的研究由来已久,如1951年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一书中就涉及了副语言艺术问题,包括教学中的手势、表情、身姿动作等。后来的研究者在探讨教员的课堂行为时,发现教员对于学员反应的肯定或否定大多是通过非语言表达的,例如点头、摇头、摆手、注目等。教员和学员之间的非语言沟通是教员特有的教育魅力,它在情感教育中十分重要。
课堂语言中的副语言一般有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教员对学员传递情感的方向。因此,教员要善于以目传情,以目传意,以目传爱,充分发挥这种无声的语言在情感教育中的特殊魅力。如果你忽视了某个学员,最好的补救方法是下次上课时多注意这个学员。经验丰富的教员最擅长之处就是“目中有人”,即每次和学员接触,总是用亲切的目光主动地捕捉学员的视线,有计划地在环视中不漏掉一个学员,并且注意和学员进行眼睛与眼睛之间的交流。这种目光会使学员感到教员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引起相关的心灵效应。
是板着面孔还是面带微笑?卡耐基说:“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给人们温暖。”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温暖的、融洽的,笑容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的微笑是一种魅力,亲切的笑容是一种溶剂。如果一个学员接触到的是教员真诚的微笑,那这个学员就会乐于接受你对他的教育;如果这微笑出现在学员取得一点成绩或做了一件好事时,这微笑可能远比几十句鼓励的话分量重得多,学员的进步会超乎想象;如果这微笑出现在学员需要帮助的时候,这微笑会胜过千言万语,可能会永远留存在学员的记忆之中。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教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像运转的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教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从讲台上走下去,走到学员中间,这种距离上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
副语言在课堂上运用要适度。虽然可以把讲台比喻成舞台,但它毕竟不是舞台。教员在运用副语言的时候应注重真实和自然,不能刻意和做作,不要夸张和过火,更无须去追求某种形式。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多种多样,我们教员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只有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才能做到使用起来游刃有余、张弛有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是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不二法则。
[1]岑运强.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谢伦浩.论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湖南社会科学,2001(6).
[4]朱涣民.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S2).
[5]李朝.教师的语言能力.教育探索,200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