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的计算机教育
张 琦
摘 要 2010年作为我院教育转型的关键一年,对于我院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院的学科特色,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方式、完善考核来更好地使教学服务于就业。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不利于学员主观能动性发挥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设想,比如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等,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更好地促进学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高校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人才的能力及整个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做好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现今计算机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计算机教育进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影响着计算机人才能力的培养,现就几个问题加以分析:
(一)学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1]
现在许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会经常会碰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单位,即便找到一个单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也很少能用在工作上,因此不得不在工作的同时再重新学习。而对于用单位来说,他们也会经常发愁,招聘不到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才,许多单位也不得不在工作中自己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例如,前一段时间我国南方各省出现的用工荒,虽然从表现形式上是相关技术人才的缺失,但是如果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学员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是存在差距的。这就暴露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问题,即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掌握一技之长对于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希望从事计算机领域相关工作的学员来说,招聘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来之能战,他们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训应聘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的原因。所以,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应该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于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适合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教育学科
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被称为“金字塔”的教学模式,教员先系统讲解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后再结合专业应用。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学员因为缺乏足够的动手操作经验,造成对于理论知识理解的不透彻,进而造成学员在应用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模仿,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第二种被称为“生物模型”的教学模式,教员随着应用的开展,不断扩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种方法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问题,但是它不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造成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力不从心,所以出现了所谓的“IT民工”,缺乏上升的空间。
(三)学校教育制度不利于学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
从小学开始,我们接受的都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理解,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我国的传统道德也提倡尊师重道,树立老师的权威性,所以很多老师也不允许学员对于自己提出任何的质疑,从而造成一些思想活跃的学员的想法被过早地扼杀,久而久之也都趋于平凡。所以现有的学校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通过上面的分析,认为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探索改革应该从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教育制度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要以面向应用为导向,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面向应用,结合市场需要,才能体现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成效。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是面向应用,兼顾理论,而非面向理论兼顾应用的教学。(www.xing528.com)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该因人而异。计算机教育分为非计算机专业教育和计算机专业教育。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来说,对他们的要求是能结合本专业灵活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注重社会对本行业的需求,使他们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本学科本专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则更应该注重计算机学科本身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理解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创新,促进学科的发展。他们的任务不只是知识的使用者,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
(二)教学模式要适合本学科的要求,采用多种考核方式[3]
无论是“金字塔”模型,还是“生物学”模型的教学模式本身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计算机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应该是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教员应该让学员先从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学习知识,然后主动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引出相关知识,并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此外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既保证了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又相应的避免了内容的重复,节省了教学时间,从而可以给予学员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另外在考核方式上也要打破唯考试独尊的方式。可以适当的通过课堂讨论、课程设计、课外实践等方式考核学员对于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重点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考试能力。
(三)采用项目教学手段,提高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学员参与科研项目,在实际科研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学员就可以更早的接触到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一个项目下来学员对于知识的获取量可能要比四年的收获还要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员的能力又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相应的还可以模仿研究生的教育方式,为本科学员配备导师,这样更加便于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把项目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
(四)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4]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学校要大力投资建设各类实验室,改善实验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实验环境。同时学校也可以和校外的民营企业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发挥高校人才储备的优势,同时借助企业的设备和环境,为学员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鼓励在某些方面具有天分的学员进行创业,让他们经过市场的洗礼之后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在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能力有时候可能比知识来得更重要。
(五)加强学员管理,严格毕业条件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员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宽进严出,严进宽出,这看似文字游戏式的不同却带来了教育结果的巨大差别。由于“宽进”使有志于计算机专业的学员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学习,而由于“严出”使许多达不到要求的学员被淘汰,长期的优胜劣汰必然能够选择和培养出真正的计算机人才。对比之下,“严进”可能使许多计算机天才夭折于认知考试的门槛,“宽出”又使得许多素质较差甚至根本达不到要求的学员走出学校混进社会,长期博弈的结果是善于考试的学员被选择,而某些综合素质高的学员可能丧失了深造的机会。因此,在军队中好的纪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在学校中好的学校制度也是学校学员质量成功的关键。
三、总结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时代的需要,高等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同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培养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等就是摆在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员面前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计算机课程安排不合理,教材选择不合适,开课课时较少,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跟不上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员,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严格学员毕业条件,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国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1]吴海鹏.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林区教学,2009(6).
[2]王海军.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4).
[3]宋文,蒋明礼.计算机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几点构想.高等教育研究,2006,22(1).
[4]王贵春,顾珂.从大学生就业难谈高校教育改革.人才资源开发,2009(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