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思考成果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思考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军事斗争准备的瓶颈。因此,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全程培养的过程。针对当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必须树立联合意识实现观念转型。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思考成果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张二珂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七旅,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时代,全球性的科技变革,使得联合教育对各国科教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军事斗争准备的瓶颈。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人才紧缺、做好应急作战准备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联合作战指挥;联合教育;联合办学;合训人才培养

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及联合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各国军队都非常重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形成了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以美军为例,美军院校要求所有具备条件的军种院校都开设联合作战指挥专业,培养适合联合作战需要的各级军官尤其是中高级军官。美军对联合作战军官严格规定了选拔条件、选拔程序和使用要求,同时采取了确保训用一致、确保正常晋升和确保整体协调发展等措施来保证联合作战指挥军官的使用。

(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军指挥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是以“陆军为主体,各军种分别培养”。近几年来,经过全军院校对联合作战与训练的研究与教学、全军部队的联合训练改革等联合训练基础建设,以及实施多种形式的联合作战演习和完善跨军兵种交叉任(代)职制度,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一批经过国防大学等院校联合作战教育培训的指挥军官在中外联合军事演习、我军渡海登陆演习和联合火力打击综合演练等重大的联合军事行动中,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然而,由于我军对联合作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认识还相对比较肤浅。所以,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就显得更加不足,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一是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认识不深;二是严格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真正达成。

(二)我军联合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联合教育,是我军院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手段。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师资共享、课题共研、平台共用,实现互利双赢、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其主要手段分为军地院校联合办学、产学研联合教育、合训分流教育三个方面。各级各类院校间还没有形成逐级递进、有机衔接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训体系,院校间、院校与部队间的联合教学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联合作战指挥训练所需的实践教学、参观见学的基地建设和教官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全军还没有形成浓厚的联合作战的教育氛围,各级各类的军事人才的联合作战素养体系尚未建立。联合教育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联合教育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联合教育的途径单一缺乏创新。

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及联合教育的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是以体系对抗为主要特征、以多军种联合为主要形式、以一体化行动为主要特点的作战,对作战指挥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紧密联系我军信息化建设实际,合理借鉴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和研究信息化战争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出的全面要求。

(一)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要求

1.必须突出全程全员培养,实行终身联合军事教育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是一系统工程,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每个阶段、每个层次所接受的联合作战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所形成的能力指标也有所差异,但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链,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联合教育基础。最后到联合作战指挥岗位的人员,还必须接受专门的岗位任职培训,取得联合作战指挥岗位任职资格。因此,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全程培养的过程。

2.必须强调以“联合”为价值取向,使“联合”理念贯穿于军事教育训练始终

“联合”是诸军兵种之间的军事互动和密切合作。《2002年美国国防报告》指出:“联合不仅是诸军种之间的军事互动,当前还包括同美国政府、其他部门及多国伙伴之间的合作。”

(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教育的要求

1.必须突出联合教育的思想,进一步实现开放教育

联合教育可以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发挥整体效益,为实现开放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进一步实现开放教育的同时,必须强调联合教育的思想。开放教育学习模式要求改变学员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开放教育教学中强调多种教育资源的联合使用,重视联合教育思想牵引下的开放教育环境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选择多种教育资源的平台,不仅为开放教育的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为开放教育的学员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条件。

2.必须优化联合教育体制,拓宽联合教育的发展渠道(www.xing528.com)

联合教育体制一旦建立,就需要各级军事教育机构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联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地对联合教育体制进行合理优化。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联合教育的发展渠道,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坚持合力育人的开放性和通联性。要求我军在实施联合教育过程中尽量避免教育结构体系封闭、各种教育机构的功能过于分隔和重复、各类教育缺乏有机衔接与沟通等问题,建立富有创新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同时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改变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体制,进一步实现教育体制联合化,育人途径多元化。

三、信息化条件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及联合教育发展的对策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出发,以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为目标,积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一)信息化条件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对策

1.强化联合意识培养,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型

近几年,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现实的联合军事教育中人们的联合意识仍然没有完全确立。针对当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必须树立联合意识实现观念转型。首先,树立终身联合军事教育理念,联合教育贯穿于各职级军官的各个发展阶段,初、中和高级院校均担负着联合人才培养的职责;其次,科学、合理论证各级各类院校的任务,力争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再次,强化联合意识,确立联合制胜为最大目标的观念。

2.建立健全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多方共育机制。充分发挥总部机关的主导作用,拓展教学协作区的职能,完善实践教学基地机制,最终达到各司其职,资源共享,收到最大效益。二是切实落实“训用一致”制度。本着用人必训、训人必成、成后必用的原则,建立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对完备的运行机制。三是制定利于联合指挥军官综合素质形成的岗位轮换制度。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不同工作岗位的轮换,有利于培养联合军官的联合意识。四是建立联合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培训和进修、代职锻炼、参加部队演习和重大军事活动、出国考察和留学;选拔具有联合作战或联合训练经验的军官、聘用退休的高级军官和规定来自兄弟军种的军事教官的比例等方式来院校从事教学活动,充实教员队伍。

3.加强联合作战演习,注重提高联合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联合作战演习对提高联合训练质量,推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发展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军根据未来战争特点对军队建设提出“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联合作战演习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可以评估各级首长机关和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检验联合作战理论和联合作战方法,还能够起到理论教学和论证推演所达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建立逼真的战场环境,为受训者研究战争、形成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提供有益支撑。

(二)信息化条件下我军联合教育的对策

1.军地院校签署联合办学战略协议,进行教育合作

为了培养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军事人才,进一步促进军地教育间的“强强合作”,实现军事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许多军队院校与地方高等院校签署了联合办学战略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整合军地教育资源,进行联合办学教育。走精兵强国之路,充分挖掘地方办学资源。撤销学科设置与地方院校相同或相近的军事院校,将部分培养对象、内容交给地方院校。改革军事教育,建立与国民教育接轨的军地联合办学体制,例如:美军在地方大学就设有479个“后备军官训练团”。学员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由军方提供经费,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接受由军方指定的军事训练科目,毕业后再到军校接受专业训练,然后到部队任职。

2.军队院校产学研联合教育模式

产学研联合是教育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育人的效益和丰富联合教育的形式的历史产物。军队院校可以借鉴地方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教育的经验,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以满足现代化国防发展需求为目的的,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要求的军队院校产学研联合教育模式。采取的模式可有以下两种:第一,军队院校与高新企业联合教育。高新企业能为联合教育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军队院校能为联合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发展的平台。第二,军队院校与部队联合教育。它是指通过制度化措施,在我军高中级指挥院校与作战部队之间形成的教学科研工作与战备训练工作联为一体的协作机制。建立部队与院校的联合教育机制,可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院校教学科研与部队建设实践脱节的问题,使院校的教学科研贴近军事斗争准备的前沿,更紧密地与部队建设实践结合起来。

3.院校之间建立“合训分流”的教育模式

创办“学历教育合训,任职训练分流”组训方式试点,是我国军事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正确把握“合训分流”改革方向。“合训分流”是我军院校顺应世界军事教育发展趋势,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模式。鉴于“合训”专业内涵的特殊性以及军事院校现有的办学能力,在选择“合训”专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遵循大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从学科专业目录中选择通用性较强的专业;二是要抓住当前部队指挥军官工程技术基础较薄弱的主要矛盾,以理、工科专业为首选,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合训专业门类,集群发展,形成多学科、综合化学科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泽銮.建立部队与院校的联训联教机制势在必行.国防大学学报,2004(10).

[2]广艳辉,王立军.对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