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设计研究:探索与创新

高校教学设计研究:探索与创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学设计层面的研究与探索代向东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设计的深化改革,分析了高校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核心点,四个结合,五种方法,六种能力”的新型教学设计层面,通过该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从而增强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学设计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大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高校教学设计研究:探索与创新

高校教学设计层面的研究与探索

向东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三系,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设计的深化改革,分析了高校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核心点,四个结合,五种方法,六种能力”的新型教学设计层面,通过该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从而增强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

一、问题的缘起

高等学校的教学设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内容。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教育的规律精心设计的,在学校各项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造就什么类型与规格的人才,他们能够成为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这些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达到和实现,在大学教育里主要还是依赖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员与学员的共同实践来完成的。

探讨高校教学设计的深化改革,是在各大高校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教学改革工作的思想指导下,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新的调整和组合,并赋予新的内容,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高校教学设计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大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二、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

当前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员满堂灌输,缺乏与学员的互动交流,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员均过于强调记忆的扎实牢靠以及解题方法的精妙,却对逻辑思维和创新实践不够重视。这样使得多数学员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使学员的学习热情受到严重的压抑。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1)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确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教员唱“独角戏”的较多。

(2)教学设计中对于学员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其他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比较欠缺。

(3)教员在备课时欠缺对学员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育,使得学员在某些人文素养方面(比如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等)存在一些问题。

三、新型教学设计层面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笔者对教学设计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结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核心点,四个结合,五种方法,六种能力”的新型教学设计层面,如图1所示。

img1

图1 新型教学设计层面

(一)以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为中心

通过对高校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的研究,造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现状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是单向的,即单一地由教员讲授,而无学员反馈,没有形成一种交流改进的机制。如前面所提到的,教学工作应包含两个内容,即“教”与“学”,这两个内容是融会贯通,互为促进的。如果缺少了学员的参与,教学工作是无法取得期望的效果的,就如同人瘸了一条腿一样,举步维艰。

因此,对当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必须要让学员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从而使教学设计的每一层面都形成局部的反馈机制,层层递进,逐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乐于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正如《论语·雍也》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两条主线相互促进

要充分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并不是完全的抛弃,而是科学的摒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学中再不能一味地灌输,而要时刻设身处地地站在学员的角度看待教学,要以更加科学的方式组织教学,要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参与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时刻把握两条主线,即以导引案例为一条主线,层层深入,以课堂设问为另一条主线,环环相扣。

1.导引案例

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发现在教学中引入科研工作的案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克服传统的“书本主义”。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能够使知识更加生动,更加具体,从而使学员更加容易掌握。通过案例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员思考,并能使学员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性质与用途,从而能够促进学员日后在工作学习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其任职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课堂设问

在案例教学的同时,引入课堂设问,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引发学员更多的思考,进一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员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

(三)全局把握三个核心点

在贯穿两条主线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教学的精华,即“吃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把握这三个核心点,就能够对所讲内容做到通观全局,有所侧重。这些都是传统教学设计追求的目标,全局把握好了这三个核心点,教员就能够清晰地梳理所讲授内容的内在关系,找出其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从而在讲授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增强授课的逻辑性。

1.吃透重点

“吃透重点”就是要十分透彻地分析及讲授课程的重点问题,使学员对重点知识能够全面地掌握,进而能够灵活地应用。

2.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就是要以案例、设问等方式引导学员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难点问题的内在关系,以使学员在实践中遇到该难点问题时有所对策。

3.解决关键点

“解决关键点”就是要在学员掌握重点知识的基础上,使学员能够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灵活地处理好关键点问题。

只要全局把握好这三个核心点,就能够在调动学员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课堂讲授的质量,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做好四种结合

1.教学与科研结合

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学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与能力,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研究问题或者研究项目,这种“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与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些科学研究能力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的,但是有些基础还是需要的,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员科学研究基础与能力的了解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事件的安排。教员必须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而学员也需要能在教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研究与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

2.课内与课外结合

在新型教学设计中,教员授课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而是要求教员在课外能够对学员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以使学员能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课外授课与课内授课有很大不同,课外授课不再拘泥于由教员讲授为主,也不再局限于授课的方式,课外授课更多的像是一种交流,教员可以对学员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也能够同学员一起探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课外授课因为其灵活自由的方式,能够取得很多课内授课所无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3.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客观不变的事实,学习也不例外。学员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只是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的阶梯,这一步不能少,但也不能只有这一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通过实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避免发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特别是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员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如果不对其进行实践性教学,那么,学员也只是能够掌握一些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记忆也不会深刻,不会在实际的环境中,运用或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不强。

目前,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从书本上走出去,结合一定的实践,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果,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使学员对专业知识记忆深刻,使其理论知识扎实,促进理论教学的不断发展。可以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4.教员与学员结合

在师生角色定位问题上,推荐“研究型”教学的新模式。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师生以问题、项目为中心,共同探讨、分析问题,作出推论与结论的教学活动;至于教员与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谁是主导地位的问题,主要看所研究的问题与项目的内容、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等因素。研究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式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协作,这也是信息时代学习与研究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相应地,高校教员的角色定位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与“学习指导、学习评估与资源提供”并重。学员角色定位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由等待老师“灌”转变成主动向老师请求指导与服务,由机械学习转变成意义学习。

(五)灵活运用五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员感到不是在“听”知识,而是在“学”知识;不是在“强迫”学,而是在“自主”学。

1.案例式

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对比式

对比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学员对知识的印象

3.问题式

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发学员课堂思考。

4.反馈式

反馈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老师发现学员的学习状况,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存在的不足。

5.互动式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活跃,学员就会发散思维,与老师、同学平等、愉快而深入地交流。

(六)培养六种能力

大学教育,必须培养学员吸取知识的能力、自觅知识的能力、总结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1.吸取知识的能力

当教员将知识传授给学员之后,学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吸取知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前面提到的五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地梳理出知识间存在的内部关系,再通过案例导引及实践动手,使学员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加以灵活应用。

2.自觅知识的能力

现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也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书本上的知识一般是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因此,如何获取当前领域内的最新知识,掌握领域的发展现状对学员学习及科研是日益重要的问题。通过调动学员积极性,并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学员自己动手通过网络及学术交流等方式,获取其学习领域内的最新知识,并加以消化吸收,时刻掌握其领域的发展脉搏,以确保学员科学研究的前端性及创新性。

3.总结知识的能力

教员讲授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并不能确保所有学员实践及科研的需要,并且,单向的由教员传授知识也与提出的新型教学设计不相符。因此,必须培养学员通过吸取教员所传授的知识和消化获取的最新知识,分析掌握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总结出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比与反馈,教员能够参与到学员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去,从而可以进行交流和引导。

4.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其当前所掌握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学员如何做到对其进行冷静分析而不至于手忙脚乱是学员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总结,学员可以找到问题的规律并加以科学分析,并且通过交流反馈,学员可以从同学和教员那里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员综合分析的能力。

5.实际动手的能力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科学地指导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能够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学员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通过自觅知识、总结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通过实践,学员能够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求解,可以提高学员吸取知识的能力、自觅知识的能力、总结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反馈机制。

6.自主创新的能力

自主创新是学习及科研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其对于学习及学科领域乃至社会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设计层面中,学员可以参与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步骤,能够学习和掌握学科内最前沿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团队配合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以上能力培养的积累,最终使学员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总结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核心点,四个结合,五种方法,六种能力”的新型教学设计层面,并对该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为高校的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Robert Boice.Advice for New Faculty Members.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3]Michael Prosser,Keith Trigwell.Understand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4]Ken Bain.What the Best College Teachers Do.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