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观问题研究: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本质

科学观问题研究: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本质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费耶阿本德通过反驳被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自立性”原则和“一致性条件”原则来确证自己的论点:用事实检验理论是错误的,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科学的发展是非理性的并且科学理论的评价也是非理性的。

科学观问题研究: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本质

二、迷失的理性:无政府主义科学观批判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关注科学发展的历史,充分重视科学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势力对科学知识的影响,露出了认识论社会政治化的端倪。(28)他的“范式论”把科学看作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知识、方法和人的活动三者的综合。因此它是一种可以加以历史地描述的经验事实,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科学知识观的根基,打开了可能使科学变成一项非理性事业的“潘多拉魔盒”。费耶阿本德进一步发展了库恩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决定与理性告别。他基于对科学发展“实然”状况的全面分析,对关于“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清算。

经验主义科学观的本质,是认为经验、事实和观察实验是我们知识的基础,并且把它们作为理论真理性的标准。费耶阿本德通过反驳被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自立性”原则和“一致性条件”原则来确证自己的论点:用事实检验理论是错误的,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科学的发展是非理性的并且科学理论的评价也是非理性的。他通过对伽利略时代哥白尼理论、巴门尼德的不变的和均匀的“一”的理论、牛顿的颜色理论以及广义相对论的历史发展的案例分析,指出在整个科学史上,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是同事实相一致的,没有一个理论会同其领域中的全部事实都相符,要求人们接受与事实一致的理论,就等于是否定了理论本身,从而从根本上否认了经验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切证据都是受评价者的世界观自然观的影响而彻底地渗透理论的,任何观察、经验都是离不开理论的和主观性的:“一个理论可以同证据相矛盾,不是因为它不正确,而是因为证据受污染了”(29),既然证据受理论污染,因此,要对竞争理论进行评价,就必须考虑除了竞争理论和证据之外的其他一些相干的“高层背景理论”。经验论的“事实自立性原则”是不能成立的,让证据直接去判断我们的理论,用理论与事实所达到的一致性程度作为理论的评价原则,并且再不加追问,用费耶阿本德的话来说,就是“那是太轻率了”(30),在实践中,“它们从未被任何人遵从”(31)

一致性条件是理论进展的一个约束性条件,它要求新假说必须符合于公认的理论,必须同已经确立的理论相一致。(32)在费耶阿本德看来,这是对旧理论的维护从而将其僵化为教条,它保护的是旧理论而不是较好的理论,所要淘汰的是其他可供选择的理论,从而排除了许多有价值的检验,消减了被保留的理论的经验内容。科学发展表明:“事实和理论的关系,远比自立性原则所承认的来得密切。不仅每个单一事实的描述取决于某个理论(它当然可能迥异于被检验的理论),而且也还存在一些事实,若不是借助于被检验理论的可取代的替代理论,就不可能揭露它们,并且一旦排除这些替代,它们就成为不可得到的了。”(33)有些科学事实,只有在理论突破的指导下才能产生。例如,爱丁顿的日食观测的经验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确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了获得这样的经验,要派遣两支观测队到地球上相距很远的两个地方,在日食的时候同时观测某个位置在太阳附近的恒星。显然这样耗费资源的实践活动,要不是为了检验相对论,是很难设想的。所以,经验的产生对于理论是强烈依赖的。也正是因此,费耶阿本德提出了“理论增值原则”:即为了扩展人类的经验,有必要鼓励不断提出新理论。“可取的替代理论的发明和明确表达必须先于反驳事实的产生。”这样通过理论的增值,来促进科学实验的增值,最终达致经验的增值。(34)

这样,既有的理论的成功,不是因为“它那么好地同事实相一致”,而是因为“没有详细说明一些能构成一种检验的事实,还因为某些这样的事实甚至已被取消,它的‘成功’完全是人为的”(35)。既有的理论便可能转化为僵硬的“意识形态”。巫术和着魔这样的神话在15、16和17世纪欧洲大陆的思想,被上至达官、学者,下至乡野村民普遍相信,这样的事例从反面佐证了上述思想;进化论语境下发现的事实对创世说的反驳,也是很不错的案例。伽利略对哥白尼理论宣传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依据了确凿的事实,而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他的风采和机智的说服技巧,他用意大利文而不是拉丁文写作,以及他向之求助的人在气质上都反对旧思想和与之相联系的学术准则。“一言以蔽之,任何这种方法都是一种欺骗的方法。它强加一种蒙昧的符合,奢谈真理;它导致破坏理智才能和想象力,它妄论深邃的洞察力;它破坏了年轻人最可宝贵的禀赋——极其强的想象力,它空言教育。”(36)所以,只要是科学,理性就不可能是普适的;非理性也不能加以排除。有史以来,理性的最严重缺陷就是鼓吹危害人类至深的经验主义和科学沙文主义,“一些‘非理性’的程序常常导致成功,而一些‘理性’的程序则可能招致巨大的麻烦”(37)。发展科学,就必须冲破原来方法论的局限,奉行“怎么都行”的原则。不仅如此,费耶阿本德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的回溯哥白尼、原子论、伏都教和中医学等的历史考察,指出:“甚至最高级和显然最可靠的理论也并不安全,借助那些由于人们无知的自负而早已被扔进垃圾箱的观点,可以修正或者完全推翻它。”(38)科学同神话的距离,比起科学哲学所认可的,要切近得多。“任何思想,不管多么古旧和荒谬,都有可能改善我们的知识。整个思想史都已被吸收进科学,用来改善单一理论。”(39)

所以,在费耶阿本德看来,科学本质是一种属于无政府主义的事业,理论上的无政府主义比起它的反面,即比起讲究理论上的法则和秩序来,更符合人本主义,也更能鼓励进步。只有那些已经决定支持某一种意识形态的人,或者那些已接受了科学但从未审查过科学的优越性和界限的人,才会认为科学天生就是优越的。科学是人已经发展起来的众多思想形态的一种,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固守原来的科学观念,信奉传统的科学逻辑,就势必会将科学当作最新、最富有侵略性、最教条的宗教机构,就会导致把科学凌驾于其他价值或意识形态以上,并以科学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倾向的科学沙文主义,从而阻断我们所追求的人本精神的路径。如果我们想理解自然,如果我们想主宰我们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利用一切思想、一切方法而不是对它们作狭隘的挑选。科学之外无知识只不过是另一种神话。

然而,细究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他通过对科学认识过程的解析,反对方法,反对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主张多元主义方法论和理论的多元化,奉行“怎么都行”的科学研究信条,反映了科学研究所需提倡的宽容精神。但是,他只看到了证据受理论污染,但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从而认为科学是非理性的、“无政府主义”的事业,致使认识迷失了方向。事实上,理论的客观性是受制于客观实在的,反过来,实在也受理论的渗透,这里的确有一种循环,但是,这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循环,而不是逻辑意义上的同义反复。

【注释】

(1)王荣江.未来科学知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4、36.

(2)[英]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6.

(3)转引董晋骞.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再理解——兼对事件本体论化的分析.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144.

(4)[美]欧文·拉兹洛.系统、结构和经验.李创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1.

(5)转引杨大春现象学还原的科学批判之维.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1):28.

(6)[意大利]E.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钱兆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23.

(7)吴国盛.自然本体化之误.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4.

(9)转引尹星凡等.知识之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56.

(10)[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与超验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

(11)[美]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162.

(12)[美]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33.

(13)经典作家对此的论述,可参看本书“真、善、美的统一:科学认知的认识论原则”部分。

(14)[英]罗素.宗教与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3.

(15)参见刘小枫.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819、827.

(16)普特南语。转引费多益.科学的合理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1:6(www.xing528.com)

(17)[德]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郭官义,李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67.

(18)[美]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1.

(19)[美]本·戴维.不同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的科学精神和变化中的科学观.科学文化评论,2004(4):88.

(20)[日]野家启一.库恩—范式.毕小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39.

(21)[英]拉卡托斯等.批判与知识的增长.周寄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60.

(22)[英]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3.

(23)[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0.

(24)[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2.

(25)[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3.

(26)[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5.

(27)[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176.

(28)刘郦.知识与权力.哲学研究,2002(2).

(29)[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43.

(30)[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43.

(31)[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41.

(32)[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2.

(33)[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6.

(34)[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7.

(35)[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0.

(36)[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2.

(37)转引张之沧.对科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批判.求是学刊,2002(4):27—31.

(38)[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9.

(39)[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