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在科学地解释“实践”的基础上,就从历史的高度对科学的来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说明。马克思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社会生产所决定了的,科学本身并不是什么独立的精神的结果,也不是人所固有的直观能力,而是必须从感性活动的现实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结果:“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生产实践——笔者注),自然科学会成为什么样子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材料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1)不仅如此,科学理论最终的确立,也是由于社会实践:“理论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对立的解决绝不仅仅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的、生活上的任务,而正是因为旧的哲学把这一任务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所以哲学未能解决它。”(2)(www.xing528.com)
不仅科学思维,就整个人类思维来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3)“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人的能动的实践是显示事物本质、关系和过程的“显现项”,“自在之物”只有经实践转化为对象,对我们来说才是“可说的”,只有在主客体互动关系中,事物才能向我们显现它之所是,离开实践来描述事物“自在的”态是不可能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世界是否可知,以及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会为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5)“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6)不仅如此,经典作家还进一步说道:“我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7),“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也就是说,就它还在感性上不同于它自身所隐藏的神秘的意义而言,离开这些抽象概念并不同于这些抽象概念的自然界,就是无,即证明自己是虚无的无。它是无意义的,或者只具有应被抛弃的外在性的意义”(8),“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如何学会改变自然而发展起来的”(9)。“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我们“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10),“……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了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11)。既然理论的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只能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得到解决,这不仅是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逻辑基础,也是马克思超越以往旧的认识论的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