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初探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初探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与发展。(二)恢复了各项政治政策在国家开展了民族政策的拨乱反正工作之后,各项民族政治政策也得到了逐步的恢复。其次,恢复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经济发展政策。再次,恢复和落实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拨乱反正与恢复

当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结束之后,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已经千疮百孔,新型民族关系被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起来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遭受了打击,在非常态的社会失序时代结束以后,各族人民盼望着重新建立起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最大限度地消解“文化大革命”给民族关系带来的冲击,重新赋予少数民族应有的自治权利及各项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恢复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这是党和国家调整民族关系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根本任务。

(一)民族政策的拨乱反正

从1979年开始,中央政府首先摘掉了全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执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帽子,其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为右派分子、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少数民族人士平反,同时也按照司法程序依法惩办了冤假错案的制造者和在动乱中伤害群众、打砸抢烧分子。全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拨乱反正工作迅速开展,例如从1979年到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复查平反“冤假错案”20余万起,并逐渐取消了1970年在牧区划定的阶级成分[1];在青海、甘肃、云南、内蒙古等省区的民族地区开展的调整民族关系、安定当地政治局面、安抚少数民族群众情绪和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工作,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拨乱反正工作也逐渐完成,使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创伤的新型民族关系逐渐恢复。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与发展。

(二)恢复了各项政治政策(www.xing528.com)

在国家开展了民族政策的拨乱反正工作之后,各项民族政治政策也得到了逐步的恢复。

首先,落实民族干部政策。1978年6月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谈论了如何恢复民族干部政策的问题,作出了要逐渐在各个民族地区恢复民族干部政策的决定,会议草拟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 。此后,国家抓紧落实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干部担任地方国家机关一把手的政策,在少数民族地方国家机关中配备相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等等,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政策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其次,恢复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经济发展政策。中央主要采取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恢复民族地区经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从1980年起,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不同民族地区的工作座谈会,其中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海南等省区的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国家给出了分类指导的经济恢复政策。[2]至此,民族政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民族关系的调节系统更加具有针对性。

再次,恢复和落实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政策。“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民族地区的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和组织机构逐渐得以恢复,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逐渐恢复,招生和教育工作逐渐迈上正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恢复,其中,民族文化典籍、民族文化图书的研究与出版工作十分显著。此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重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与保护,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重新开展起来,各个少数民族也恢复了过民俗节日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