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这个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头7年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互动的不同之处,把这个时期作为研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再次,从1966年至1976年,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均遭到严重破坏,二者的互动受到严重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受到严重干扰的特殊历史阶段。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

二、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不同历史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0多年中,从目前掌握的文献和研究资料来看,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互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1957—1965年)的互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的互动、改革开放前夕和前期(1977—1989年)的互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1990至今)的互动等五个基本历史阶段。作出这样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在上述五个基本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对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在这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之间的互动明显地显示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点,在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进程中,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构成了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历史轨迹。

首先,从1949年至1956年,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起点。这一时期,针对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以及新兴国家政权在民族地区构建社会新秩序的要求,党和国家开创了民族政策体系。在这个阶段中,党和国家依据当时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民族关系,逐渐制定了针对一系列具体民族问题的民族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等,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确立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进行少数民族识别和确认政策、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政策、民族干部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帮扶与发展政策、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经过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实施和民族工作的开展,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各个少数民族逐渐认同了新兴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也基本建立。因此,这个时期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起点。

其次,从1957年至1965年,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之间曲折互动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农业生产“大跃进” ,各项民族政策受到“左”倾化的影响,使得民族关系也受到了“左”倾的干扰。自1957年以来,中央发动了整风运动并从党内的整风逐渐扩散到党外的整风,从北京逐渐向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展,从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原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的民族政策在这场“左”倾运动中也遭遇了被停滞、被否定的境遇,因此,民族关系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957年5月,全国整风运动兴起之后,1957年下半年至1968年间,少数民族地区也普遍开展了整风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运动,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整风运动受到一部分“左”倾领导干部扩大了地方民族主义论调的影响而变得十分激烈,并严重扩大化。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1962年4月全国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检查了“大跃进”以来的民族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恢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许多民族政策,从而使得受到破坏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了适度的恢复和发展。鉴于这个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头7年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互动的不同之处,把这个时期作为研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再次,从1966年至1976年,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均遭到严重破坏,二者的互动受到严重影响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新中国遭遇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 ,这场全民性政治运动破坏了国家正常发展的进程,彻底否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也严重干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国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悉数破坏,尽管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没有被废除,却已经名存实亡。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设立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部门,也被悉数撤销,“文化大革命”否认民族问题、忽视民族特性,把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混为一谈,因此也极大地破坏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这个时期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受到严重干扰的特殊历史阶段。

复次,1977年至1989年,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社会制度也得到恢复或重建,民族政策成为恢复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这个时期二者互动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已经进入一种法制化和程序化的阶段,随着民族政策的恢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处理民族问题、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法规,促使民族政策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这也使得民族关系向更加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1990年至今,是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互动的深入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改革开放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方针政策,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策略,推动新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然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真正地全面落实和深入发展,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逐渐实现的。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会议的召开,确定了要坚定不移地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尤其是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样,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政府和国家计划主导的经济模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继续发挥民族政策的作用,使民族政策继续行之有效,这就要求必须要研究和分析民族关系的新特点和新动向。基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关系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和民族问题的发展动态的分析,国家作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的基本判断,分析了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作出了民族工作开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基本定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多,民族之间的同质性增强,但不可忽视的是,各个民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的特性会逐渐突出,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会逐渐增强,因经济发展要求带来的利益分化、利益争夺将会逐渐凸显并长期存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要解决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发生了变化,民族政策面临着调整的现实问题,中国将面临新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也面临着选择新的路径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注释】

[1]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Report on Ethnicity and Development [M].Tokyo: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1987.

[2]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的分类,详见周平.民族政治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78.

[3]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66.

[4]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3.

[5]王红曼.新中国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2.

[6]王红曼.新中国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3.(www.xing528.com)

[7]王红曼.新中国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4.

[8]王红曼.新中国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4.

[9]严强,王强.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

[10]严强,王强.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

[11]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94.

[12]周平.民族政治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4.

[13]周平.民族政治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7.

[14]荣仕星.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5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

[16]周平.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5(2).

[17]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M]//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转引自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421.

[18]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G]//邓小平文选(1938—1965)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转引自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434.

[19]周平.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5(2).

[20]周平.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