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dall Effect
以下生活中的美景,你可曾亲见?图1(a),早晨的树林里,光线穿过茂密的树丛,形成斑驳的影子;图1(b),大片乌云遮住了天空,金黄的阳光利剑般从乌云的边缘射出;图1(c),阳光穿过窗户照进黑暗的房间,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空气中的灰尘在光路中起起伏伏。这些现象的产生,我们称之为丁达尔效应。本实验通过演示丁达尔效应,解密其形成的原因。
图1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丁达尔效应(a)清晨阳光穿过树丛(b)阳光透过乌云的边缘出射(c)阳光透过窗口射入黑暗的房间
实验装置
现象观察
把氢氧化铁(Fe(OH)3)胶体倒入一只烧杯,用激光笔从烧杯的侧壁垂直照射胶体,我们会看到激光光束在Fe(OH)3胶体中形成了一条明亮的通路,如图2(a)所示,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同样的,把硫酸铜(CuSO4)溶液倒入另一只烧杯,用激光笔从烧杯侧壁垂直照射,我们没有在CuSO4溶液中发现明显的光通路,也就是说,在Cu⁃SO4溶液中不会形成丁达尔效应。那么,为什么丁达尔效应只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液体中呢?
图2 光束在不同液体中的现象差异
现象解密
图3 约翰·丁达尔(www.xing528.com)
丁达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于1869年研究胶体时首先发现的。我们在解释丁达尔现象以前,有必要先了解胶体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的现象,譬如蔗糖、食盐和农药等分散在水中,灰尘、雾霭分散在空气中等。它们共同构成的体系,被称为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或分散相),而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通常,按分散质尺寸大小的不同,分散系可分为三类: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称为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微粒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称为溶液。
光在介质里传播,光线照射到介质中的微粒上,如果微粒的尺寸比入射光波长大许多倍,则光会发生反射;如果微粒尺寸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光会发生散射,光波环绕微粒向四周发散,这种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我们知道,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400~750nm之间,大于胶体微粒,因此当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微粒对光线散射而在胶体内形成了一束明亮的通路,如图4所示,这就是丁达尔效应。那为什么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溶液中,观察不到这种现象呢?原来,散射光的强度会随着散射微粒尺寸的减小而明显减弱,溶液中的微粒尺寸太小,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就非常微弱,因此在溶液中观察不到丁达尔效应。
图4 丁达尔效应示意图
除了上述固体分散在液体中可形成胶体外,烟尘、云、雾等分散在空气中也能形成胶体,有机玻璃、烟水晶等固体也是胶体,它们都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应用拓展
浊液因为颗粒较大,用肉眼观察,就可以很容易把它同胶体和溶液相区分。但胶体和溶液却不容易区分,因此丁达尔效应常被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除了图1所列举的几种情景外,生活中还可见到很多丁达尔现象。譬如夜晚我们用手电筒照向天空,就会看到一束光柱射入茫茫黑夜;汽车或摩托车的前灯在夜间或有雾的时候发出的光柱,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这些都是空气丁达尔效应的一种体现。很多景点利用空气丁达尔效应,用五彩的光束照射夜空,来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如图5所示。
图5 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题
1.液体中微粒直径大于100nm就属于浊液,那么在能透光的乳浊液中,是否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呢?
2.你能否想到更多的丁达尔效应的实际应用?试着利用丁达尔效应制作一些实用的小器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