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口思维方式多元化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为了观念地把握外界事物,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以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认知结构、风尚习惯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思维方式科学与否,反映了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着认识的对与错,决定着实践的成与败。(www.xing528.com)
实施可持续发展,有思维与实践两方面的进程。其中,思维方面的进程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实现生态化。以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高代价性及其不可持续性。换言之,以往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发生,一个深层次的、精神理念方面的原因,就是不可持续的思维方式发挥广泛作用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实施低代价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构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转变。这种转变包括:第一,从物本论向人本论的思维理念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其价值内核是“物本论”的。即一种以物为本的思维理念,它把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产值的增加以及追求物质享受等作为社会和人生的唯一出发点和最高目标。新的低代价的思维方式所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与传统的高代价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看到了社会发展不仅包括人的发展,而且是为了人的发展。第二,从单一自大型思维向多元平等型思维转变。传统的高代价的思维方式是以人类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传统的思想观念为基本的构成要素。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考察,这些思想观念主要有: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等。低代价的思维方式突破了狭隘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它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其价值论基础和以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思想为实践论基础。第三,从力量张扬型思维向行为约束型思维转变。在传统思维方式看来,人类凭借着自身日益发达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科技力量,更多地考虑如何控制和改造自然,而不在意自然对人的制约作用。低代价的思维方式认为,人类必须遏制自身不合理的需求和约束随心所欲的逐利行为。第四,从极端利己型思维向互利双赢型思维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在利益观上的表现是极端利己主义,即指自身利益最大化及其在利益实现上不择手段的思维理念。这种思维方式关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上是人眼前的物质利益。低代价的互利双赢型思维方式是以互利互惠的观点来处理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包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五,从改造征服型思维向保护建设型思维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采用的是一种单向的思维路径,即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而完全忽视了人所承担的生态伦理责任。而低代价的思维方式,则以一种双向共赢的思维理念来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它要求人类对自然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建设中改造,在双向共赢中发展。由传统的高代价的思维方式向低代价的可持续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