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城乡从业结构
从图5-2中可以明显看出,1997年到2005年间,西部城乡从业人员比重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保持在19%~20%,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保持在79%~80%。这说明西部地区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间竟然没有发生转变,从侧面也反映了西部城镇化进程的缓慢。根据图5-3显示的1997年至2005年西部地区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看,人口死亡率呈小波浪状起伏,但总的趋势在下降。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快速下降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其中,人口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差距最大的年份是1997年,达4.47个千分点;差距最小的年份是2005年,只有1.01个千分点。
图5-2 西部地区城镇与乡村从业人员比重
(根据相关统计年鉴计算所得结果绘制)
图5-3 西部地区人口健康素质变化
1.人口健康素质与城乡从业结构变化
⑴人口死亡率与城乡从业结构变化。对表5-3的数据进行SPSS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人口死亡率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0.682),人口死亡率与西部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西部人口死亡率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7.818+1.843﹡X1,X1的显著性水平为0.043。可见,西部地区人口死亡率每下降一个单位,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就相应的下降1.843个百分点。调换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线性回归方程为:X1=1.490+0.252﹡Y1,Y1的显著性水平为0.043。可见,西部地区城镇从业人员比重每上升一个单位,人口死亡率就相应的上升0.252个单位。理论上的假设是这样: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上升,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相应减少,死亡率理应下降。但分析结果没有支持这样的假设,其中的原因很多,可能与西部死亡人口以老弱病残幼为主有关,这些并非在业人口。不过,此次统计数据的时序不够长也是主要理由之一。
表5-3 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城乡从业人员数据
(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根据1998年~2006年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⑵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乡从业结构变化。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存在正相关(0.720),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线性回归显示,西部人口死亡率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16.306+0.391﹡X2,X2的显著性水平为0.029。可见,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下降一个单位,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就相应增加0.39个单位。调换解释变量,线性回归方程为:X2=-17.376+1.326﹡Y1,Y1的显著性水平为0.029。可见,西部地区城镇从业人员比重每下降一个单位,人口自然增长率就相应的下降1.3个单位。这一结果也与理论假设不符合,原因类似前面死亡率与城乡从业比重的分析。
表5-4 西部人口素质与城乡从业人员结构相关分析
注:***代表不相关假设成立的概率小于0.001,**代表不相关假设成立概率小于0.05。
2.人口文化素质与城乡从业结构变化
⑴文盲人口比重与城乡从业人员结构变化。表5-4的分析显示:西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比例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0.821),文盲人口比例与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之间存在负相关性(-0.668)。线性回归显示,15岁以上文盲人口的比重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15.829+0.201﹡X3,X3的显著性水平为0.007。可见,西部地区文盲人口比重每下降1‰,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就相应的下降0.201个百分点。一般认为文盲人口更有可能在乡村就业,一个区域15岁以上的文盲率降低就意味着其劳动力整体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这有助于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但分析显示:文盲率下降会带动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这可能与该时段西部城镇产业发展不足有关,也与本次采集的数据时序不够长有关,或者统计数据本身存在不足。
⑵高中人口比重与城乡从业人员结构变化。西部地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之间存在负相关性(-0.697),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与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之间无相关性。这表明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越高,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会更低,这一分析结果也属反常,原因同上。回归分析显示:高中文化的人口比重与城乡从业人员比重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此外,小学文化的人口比重、初中文化的人口比重、大专以上文化的人口比重与城乡从业人员比重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