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地区生态足迹简析
生态足迹分析(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简称EFA),是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Wackernagel提出的基于生物物理量的用土地面积度量人类活动的新方法。生态足迹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使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将一个区域或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以及是否具有安全性。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的探讨和说明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本书主要利用前人的方法,比较西部生态足迹的省(市)区际差异,并对人口素质与生态足迹变化进行相关分析。
表3-1 西部各省区2001~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李铁松等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除西藏外,其余省、区、市生态承载力数值未扣除生物多样性12%。
表3-1是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亏。生态足迹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衡量标准,生态承载力反映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水平,生态盈亏就代表了人类活动与自然承载力之间的对比程度。区域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反之就表现为生态盈余。从表中数据看出,西部各地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存在明显不对称性。表现为:2001年生态需求与供给之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广西、重庆、贵州、宁夏、新疆。其中,广西最高为3.474:1,其次是重庆(3.176:1)、贵州(3.119:1),除西藏外最低的省份是内蒙古(1.048:1)。可见,西部各省生态供需矛盾突出,人地关系紧张。从人均生态足迹看,新疆、内蒙古、宁夏的人均足迹较高,陕西、广西、贵州较低,其余各省区居中;人均生态承载力广西最低,其次是贵州、重庆,介于0.38~0.55。另外,从各省生态盈亏看,西部11省区(市)出现生态赤字,只有西藏生态盈余高达8.3384。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预留12%用地以保护其他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在30%以上。生态赤字以新疆最多,高达2.2319hm2,宁夏居次。西部各地普遍且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反映出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以枯竭自身资源为代价的,其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