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多党合作制的特色
马 进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政治体系的中枢,它由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国体)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党作为将政府与公民社会联系起来的桥梁与纽带,在政治生活中充当社会能量转换的中间介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一般简称为“多党合作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制”具有“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创建与发展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某个个人或政党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结果,凝聚了革命导师和无数志士仁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上,“以俄为师”的中国人民非常清醒地反思了苏联的“一党制”和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发展出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合作的理论是中国多党合作制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做指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思想渊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党合作思想。争取同盟军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战略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阐明了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认为共产党人应该和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政党的联合中,必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独立性。在指导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把多党合作具体化为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关系,进一步形成了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列宁在领导俄国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他非常重视争取联合其他民主政党,他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因此,无产阶级“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列宁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设想没有能够实现,但他的多党合作思想深刻启迪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的创建。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是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艰苦奋斗的最终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以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独裁而共同奋斗。这一斗争历程成为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
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而蒋介石则在1943年的《中国之命运》中抛出“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主张,坚持国民党一党独裁。
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追求和实践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道选择和创立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他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广泛响应。经过多年与国民党独裁政权的斗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格局的正式确立。
3.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发展实践丰富了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多党合作制得到长期重视,从1957年到1976年也经历了近20年的曲折,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共产党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奋斗中出现的矛盾,总是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求得正确解决。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参政领域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比如,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其成员还可以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等等。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将这一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2006年年初,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www.xing528.com)
二、中国多党合作制的时代特色与优势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胡锦涛在2006年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上强调,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全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能够在广泛发扬民主、求同存异、集思广益的同时,确保国家的统一领导,快速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多党合作制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科学地评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和绩效为前提,以搞好搞活公有制经济为前提,促进深化改革,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正因为如此,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和艰险,经过短短6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实现了经济腾飞,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使得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当代政治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发扬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政治活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这一政权性质服务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包容、协商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多党合作制度汇集了各民主党派、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人士,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吸纳到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实现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主和参政党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多党合作制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益补充(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某些政客热衷于别有用心地攻击中国民主现状,尤其是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揪住不放。2007年民主党派人士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和无党派人士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时隔35年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正职再度由非中共党员充任,这些政治现象被外媒称为“破天荒”,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框架下的充分政治自信与他信,体现了中国特色政治民主的真实性。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保证,也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法制保障和多党合作的重要任务。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各党派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展开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形成民主、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政党制度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意志已经“和而不同”的愿望能够通过有效的组织程序和通畅渠道充分表达,并有效影响决策,最终实现政党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与多的结合,这一结构决定了这种政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和整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种整合功能强大的政党制度,能够极大地保障全国十几亿人口、56个民族的紧密团结,有效协调和兼顾各阶层、各政党、各团体、各种政治势力的利益,使各种利益冲突能够得到妥善化解,对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强调民主、高效、廉洁的公共行政原则,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党合作制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准则。政治协商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种差别和矛盾日益突出。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架构和民主协商的制度保证,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使各方面利益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制度体系之内吸收、消解、融合不同利益要求,达到利益的整合,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人类政治生活以及关于美好政治生活的理想有共同性,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政党制度建设中,既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要充分相信自身的制度特色与优越性。多党合作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对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做出了独特探索与尝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
首先,多党合作制是政党制度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一个创造。中国的政党制度安排,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多党合作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基本政治保障。
其次,中国的多党合作制植根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政治文化土壤。多党合作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理念有着深厚而久远的渊源关系。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多党合作这种“中国式”政党制度在我国的文化环境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政党法制化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发展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再次,多党合作制是一项仍在不断积极发展的政治文明的成果。人民政协具有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多种政治功能,这些功能是在实践中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多党合作制仍然有相当广阔的探索、创新与发展的空间。
最后,多党合作制是对其他国家有普遍启迪的协商民主实践。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蕴含着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人类社会的文明从来是多样的,而各种文明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正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既没有搞一党制,也没有搞多党制。中国政党制度避免了一党专制多党竞争的弊端,为现代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成功案例。
(作者系甘肃政法学院马列教学部主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