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时期齐文化背景下城市与建筑研究成果

先秦时期齐文化背景下城市与建筑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5章新时期条件下齐文化及齐建筑的传承与运用DIWUZHANG XINSHIQI TIAOJIANXIA QIWENHUA JI QI JIANZHU DE CHUANCHENG YU YUNYONG5.1传承及运用齐文化及齐建筑的现实意义齐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所以,在新时期条件下,传承、复原、运用齐建筑艺术的精华,感受齐建筑的空间魅力,对于传承、研究和发展齐文化以及指导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承与创新齐文化是项目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

先秦时期齐文化背景下城市与建筑研究成果

第5章 新时期条件下齐文化及齐建筑的传承与运用

DIWUZHANG XINSHIQI TIAOJIANXIA QIWENHUA JI QI JIANZHU DE CHUANCHENG YU YUNYONG

5.1 传承及运用齐文化及齐建筑的现实意义

齐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齐文化形成了尚变革、重开放、崇务实、尚法制、兼容并包等鲜明特点。齐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整个早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辐射力,直接影响到秦汉以后的社会各个层面。……齐文化作为历史的存在,已经深深地积淀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心理结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之中了。凡此,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之中,不管你是否觉察;并且对今人依然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不管你是否承认。”[1]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历史能够鉴今,历史能够益智,历史能给今人有益的启示。齐文化正是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众多方面,具有许多启示、借鉴和指导价值。因此,在新时期条件下,传承与运用齐文化的优秀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齐鲁大地文化的另一脊梁鲁文化和儒家文化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步伐在文化、经济、政治与社会伦理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现实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的文化旅游开发方面,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旅游产品的金字招牌。为什么鲁文化和儒家文化能产生巨大的综合价值呢?我认为,除了鲁文化和儒家文化博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以及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作用外,另一重要的方面是儒家文化保留了像曲阜三孔这样具有丰厚文化积淀和文物珍藏、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建筑空间载体。而反映齐文化的建筑空间载体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些遗址、遗迹和文物,致使齐文化的传承与运用只被限制在博物馆陈列和书架展示等狭窄领域,难以更多地发挥其综合效益。所以,在新时期条件下,传承、复原、运用齐建筑艺术的精华,感受齐建筑的空间魅力,对于传承、研究和发展齐文化以及指导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2 建设齐文化项目的基本原则

建设齐文化项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齐文化为导向,突出项目的齐文化内涵

项目必须以齐文化为向导,充分发掘与传承齐文化的内涵,突出齐文化务实、开放、多元的特征对项目规划与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今后建设齐文化项目的首要原则。项目整体特色的塑造离不开极富地域特色的齐文化内涵,应确立“以齐文化为导向”的项目发展战略,树立“齐文化立项”的观念,体现项目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提高项目的综合竞争力。总之,只有具备了丰富和厚重的齐文化内涵,项目才会有它的鲜明性格、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

2)整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

项目在突出齐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体现于齐文化同时代的鲁文化,鲁文化与齐文化的交融为齐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入发掘项目区域内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审视项目的历史发展脉络,整合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符合齐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同时,项目也应该体现新的时代特征。总之,只有以齐文化内涵为主体,结合区域历史文化和新的时代特征,才是项目可持续发展之道。

3)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积极推动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教育、旅游业的发展,处理好文化、教育、旅游等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防止工业化对文化环境的破坏,积极利用齐文化的优质资源和优秀思想,结合区域历史文化和新的时代特征,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人文环境。总之,通过文化、旅游和教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带动项目整体文化内涵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4)构建极佳的人居环境

齐文化影响下的齐国都城临淄东临淄水,西依系水,北为平原,南有牛山、稷山,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形成了山环水抱的自然格局,是人类最佳的栖息场所。齐文化就是在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中持续发展,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巨篇。所以说,建设齐文化项目也最好能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最好能够体现这种错落有致的山水景观,形成山环水抱的人居环境。

5.3 建设齐文化项目的基本方法

5.3.1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

齐文化是项目开发与发展的灵魂,是项目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传承与创新齐文化是项目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虽然齐文化资源丰富,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如社会对齐文化的认知不足、有形文化资源与无形文化资源结合不够等。要想在项目中避免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项目中对齐文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承与创新。其方式主要包括:齐文化旅游、齐文化艺术传承与齐文化综合开发三个方面。

齐文化旅游是项目文化传承的主体,在项目建设有形资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对项目的齐文化旅游进行完善、扩充、提高,使之系统化和规模化,更加突出特色。项目的齐文化旅游应该做好四个结合:

①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的结合;

②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结合;

③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结合;

④文化展示和文化渗入的结合。

齐文化艺术传承是项目文化传承的关键。齐文化在艺术方面是丰富多彩的,如当年孔子对齐国乐师所演奏的韶乐推崇备至,并心醉神迷其中,竟然“三月不知肉味”,乃至发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感叹。项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举办体现齐文化艺术精华的活动,项目也可以利用建设体现齐文化的建筑群,作为古装影视剧的拍摄场地。像类似的形式有很多,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形式,深挖齐文化的艺术内涵,扩大齐文化艺术的影响力,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质

齐文化综合开发是对项目文化的创新,也是时代的要求,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如稷下学宫是体现齐文化特征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园地,当前对齐文化进行综合开发,就必须丰富它的主体功能,体现时代特色,使之成为集教育、庆典、会议、演出、学术活动等功能与一体的、新时代的文化中心。

综上所述,在项目中,传承与创新齐文化的范围很宽泛,方法很丰富,前景很美好。只要积极建设,群力群策,一定可以在项目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作出成绩,实现价值。

5.3.2 在项目规划方面

1)项目规划原则

①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齐文化项目的规划方面,应该以《管子》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为指导,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条件准确定位,从项目的定位、规划、建设和经营方面都要体现齐文化务实的基本特征。

②坚持地方性的原则:项目在以齐文化为向导的同时,还应该深挖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和齐建筑特色,形成富有齐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项目整体风貌。(www.xing528.com)

③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项目规划应该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开发有序、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承的原则,以资源节约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创造良好的项目生态环境

④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项目规划应该遵循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地区污染,大力倡导环保低碳的建筑主题,充分利用住宅新能源,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和工艺,如太阳能利用、低碳技术、废物回收利用等,打造恒温、恒湿、恒氧的项目生态典范。

2)项目规划要点

①选址:项目选址应该选在历史文化丰厚、民俗文化丰富和自然环境优越的区域进行。齐都临淄的自然环境就十分优越,它东临淄水,西依系水,北为平原,南有牛山、稷山,形成了天然的山环水抱的自然格局。项目的区域位置最好也能拥有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

②功能:项目的功能应该符合齐文化多元性的特点,走功能复合化的道路,而避免单一化。项目的功能应该集文化展示与产业、旅游、商业、休闲、会议、健身、居住为一体,突出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居住的经济价值,结合其他功能,使项目的综合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项目区域内各种功能相互提供服务,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③空间形态:项目规划的空间形态应该体现古代村镇因地就势自然生长的特征,避免整齐划一的人为规划痕迹。在空间上,形成有质感、有疏密、有轻重、有硬软的项目空间形态。同时,结合建筑平面形式和立面形式,构成体现齐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空间结构形式。

④道路:项目规划的道路应该在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明确道路级别,完善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体系,充分满足规划区内的交通需要。区域内的路网设置应该以《管子》的“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为指导,尽量避免整齐规矩、直来直去的路网形式,最好结合景观和功能的需要,形成“曲径通幽”的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道路的宽度不宜太宽,区内车流和人流大的区域道路宽度建议不宜超过12 m,一般区域道路宽度建议不宜超过9 m。

⑤开发强度:项目的开发既要充分发挥所在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又要保证城市与区域的整体环境效益。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议遵循低强度开发的原则。

5.3.3 在项目建设方面

1)区域内建筑应体现齐建筑艺术特色

区域内的建筑样式应该以体现齐建筑艺术为主,融入地方建筑元素,创造出极富地域特色的齐文化建筑样式。主要建设要点如下:

①建筑类型:依据齐文化多元性的特点,项目区内的建筑类型应该多样化和复合化,尽量避免单一性。这样也可以满足项目功能复合化的使用要求。

②建筑艺术:区内的建筑艺术要充分展现齐建筑艺术的精华,并兼收北方优秀的建筑艺术元素,建筑的墙体、门窗、院落和街巷、街头建筑小品等要植入丰富多彩的齐文化元素,要体现出齐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在建筑设计时要融入现代的建筑理念和要求。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多采用生态天然的建材,吸取古代建筑智慧和现代生态环保节能技术,使建筑具有低能耗、生态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区内的主要街道用石材不规则铺就,建议尽量避免黑色沥青水泥等现代路材。

④建筑高度:区内建筑的高度不宜太高,应以多层建筑为主,最好能使大部分建筑控制在3层左右,建议大部分建筑不宜高于区内主要乔木的高度。

⑤水系与植物:项目区域内水系的深度以儿童赤脚涉水不出危险为宜,水系应以小水塘贯串连接,水系与建筑间种植柳树、榆树银杏等齐地特色树种,灌木等绿植的配置应以四季皆有绿色为原则。

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设施是项目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区域内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载体。项目建设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相关设施,按照项目规划功能的要求和当地实际的情况,建设完善、高效和便利的配套设施。

5.3.4 在项目发展和投资方面

项目不仅要在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体现齐文化创新的特点,在项目发展和投资方面也要体现这一原则,要创新项目发展战略和投资模式(见表5.1、表5.2)。

表5.1 创新发展战略表

表5.2 创新投资模式表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论述了传承及运用齐文化及齐建筑的现实意义和建设齐文化项目的基本原则,分别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划、建设和发展投资四大方面论述了建设齐文化项目的基本方法。

【注释】

[1]摘自宣兆琦的期刊论文《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