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权生态补偿与市场机制结合,促进生态保护

水权生态补偿与市场机制结合,促进生态保护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水权生态补偿应该与政府补偿或其他市场补偿手段相配合。水权生态补偿就是要设立合理的损益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者进行增益性补偿,而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所损失的给予损失性补偿。水权交易展开后,将促使生态保护的受益人支付相关费用,对调水区的生态保护投入予以补偿。

二、实施水权生态补偿

1.明确水权生态补偿是市场补偿的重要内容

水权补偿运用市场机制展开,是环境产权市场交易补偿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有学者提出,水权交易不仅能够优化水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成为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15]但是,水权生态补偿不是唯一的补偿手段,它可以与其他补偿手段协调运用。生态补偿也要考虑到用水户承受能力等政策目标,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必不可少。水权生态补偿应该与政府补偿或其他市场补偿手段相配合。

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既有的流域分布、行政区域分布状况,生态补偿要协调流域之间、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利益协调的复杂性更加突出。从本质上说,调水沿线生态保护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群体的利益本位又使冲突必然存在,不同利益群体在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活动中利益失衡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水权生态补偿就是要设立合理的损益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者进行增益性补偿,而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所损失的给予损失性补偿。通过水权生态补偿,能够在生态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进行利益调节和再分配,实现帕累托效率最优,最大限度调动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跨流域调水的核心问题是水量的重新配置,它不仅对调水区、输水区及受水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着重大影响。因而不同区域往往会提出各自利益诉求,在水资源配置、资金投入、水价及环保义务方面讨价还价。水权生态补偿将外部性理论从污染防治扩展到整个生态领域,由下游地区将外部性带来的收益以一定方式返还给上游地区。[16]水权生态补偿运用其有效机制开展利益再分配,倘若调水区通过生态保护行为提供了优质清洁的水资源,受水区就理应对调水区的贡献合理补偿;相反,如果调水区提供被污染的水,也应该对受水区给予赔偿。(www.xing528.com)

2.将水权交易费用列入生态补偿基金

水权生态补偿的前提条件是突出水的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杠杆作用,将资源水价、环境水价提升至合理状态,才能真正反映水的资源价值以及污染治理的价值。水权交易展开后,将促使生态保护的受益人支付相关费用,对调水区的生态保护投入予以补偿。

水权生态补偿的具体内容包括因重塑环境、恢复自然生态而直接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补偿。从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水价而言,污染治理的成本当然要考虑在内,但由于资源环境保护丧失的机会成本也应该计算在内。机会成本法在欧盟是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17]随着调水沿线水资源的转移,调水区不但损失了资源价值、环境投入,也表现为发展机会的丧失,有必要得到相应补偿。假如调水区总是在极其不公平的情形下进行生态保护投入,并致使产业发展受到多方面限制,其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也就是说,不采取有效办法对调水工程中的受损者给予补偿,就难以保障优质、清洁水资源的持续供给。

就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而言,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是水权交易费用。我国已经有学者开始提出,从水权交易费用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生态补偿,[18]这一提议具有可操作性。跨流域调水沿线地区应设立专门的生态补偿基金账户,在水权交易完成的同时,将提取的生态补偿费用存入该账户,使调水区资源、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真正得到补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