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
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专门研究“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模式”问题,也没有提出“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准市场模式”的命题,但注意到了“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准市场”之间的关联。
1.跨流域调水水权市场的建设迫在眉睫
国内学者认为,“加强水权管理是用好外调水的关键”,[58]主要观点如下。
(1)水权市场能够实现跨流域调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明显用水效率。一直以来,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中央或上级行政部门主导实施,对区域之间的水资源配置实行行政划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跨流域调水管理的有效性越来越差。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关系复杂,涉及范围广,行政协调难度大且时间长”,[59]通过行政手段完成调水资源的配置已经出现了诸多弊端。[60]我国应该建立跨流域调水水权市场,通过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效用最大化。[61]
(2)跨流域调水水权市场运作更多依赖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政策法律的支持与规范。[62]水权市场运用于跨流域调水管理,可以形成更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由于管理目标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在跨流域调水中的主导作用”,[63]以平衡跨流域调水资源开发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问题。汪恕诚在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时,涉及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权管理、准市场运作的思想,将跨流域调水管理与准市场问题联系起来。[64]
(3)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应该有可行的对策。刘洪先参照水权基本理论,从市场经济体制、水资源状况和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基本思路。[65]黄薇等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方法、水市场的三级结构,形成了相关建议。[66](www.xing528.com)
(4)通过量化研究方法寻求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的对策。我国学者在利用博弈论、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算法等分析水资源配置及其冲突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博弈论的观点和方法,在我国学者中引起了高度关注。李浩、李晓凯、尹云松、陈志松、刘妍、夏朋、李长杰、李良序、王庆、冯文琦等,具体研究了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博弈特征,对水权市场交易、[67]流域水资源配置、[68]区域水资源配置[69]展开了博弈分析。吴丽等研究了区域外调水水权分配模型及应用问题,[70]李红艳展开了基于模糊决策的调水水权初始分配研究。[71]
2.政府在跨流域调水水权市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学者指出了水权市场的重要作用,认为水权市场的发展与水权管理密不可分。
(1)水权市场是跨流域调水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水是一种经济物品,通过水权市场的运作,水变成了金钱。自从1992年都柏林会议提出应该把水作为一种经济物品之后,这种新的用水观念被学者们广泛接受。Howe认为,水除了直接由人们消费外,还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水是稀缺的,那种不可交易的水权分配体系将导致僵化、不灵活和低效率的水资源配置。[72]Ro-segrant等分析说,与官僚政治控制、分配水资源相比,市场交易实现了水的利用从低价值向高价值转移。[73]Cummings等也认为:市场以灵活的方式将水配置到最高价值的使用,提高了分配效率。[74]Howe等对科罗拉多流域进行考察,指出了美国跨州和州内水权市场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制度安排、经济环境以及水权界定等因素对水权市场的影响。[75]
(2)恰当的水权交易组织制度对于水权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Jercich等关注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水银行的运转。它以调水工程设施为依托,以水银行为水权交易的媒介,通过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实现了水从低价值领域转向高价值领域的利用,这种做法很快被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76]
(3)跨流域调水水权市场的发展与政府的管理密不可分。Brad D Newlin等认为,政府不仅在发起水权交易之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加快调水、保证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减少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政府都起了实质性作用。[77]政府的管理还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如政府在颁发的水权许可中通过附加取水条件或水资源保护要求,可以保证河流中的水量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态条件。[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