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民族习惯、精神面貌的反映。可以说,现代的体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人们在了解体育的同时也了解了社会。
体育内容不仅只是向受众展现一个特定的体育事件和体育人物,让受众得到一定的体育知识,把握一定的体育动态,还会给受众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媒体在对欧洲各国足球甲级联赛报道的同时,还将足球所折射出的各国社会、文化、经济、民族特点表现出来。再如,中国关于奥运会的报道,许多媒体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思考。体育内容还会给受众以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的教育,如足球赛让受众明白定位、越位、补位等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概念。
受众在体育报道中获得一定思想性之后,还能得到相应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获取感染和人情味。比如,有关“马家军”训练的深度报道,让人们感受到一种顽强拼搏的斗志和精神,同时还了解到一些管理方法、运动体制、运动员心理及商业知识;一些有关运动员训练和与家人一起的报道催人泪下。
体育报道中也会闪烁着文化的智慧。现代的受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素质也不断加强,其认知结构日趋复杂和具相当活力。受众在体育报道中已不满足了解一个简单的事件和新闻人物,而是希望获得媒体在报道时能有专家、学者来评判和分析,在单纯的体育报道中折射出政治、经济、道德和宗教等文化智慧。《何振梁巧添点睛笔 萨主席妙语对流言》一文,以萨马兰奇引用我国的一句“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来巧对流言,弘扬了中国文化,给受众以启迪和智慧。一些作家对体育运动从文化角度撰写的随笔式评论,让受众受益匪浅。(www.xing528.com)
同样,体育报道中蕴涵的政治意义不可估量。比如,20世纪60年代,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因为一场足球赛发生了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已超出自身,成为政治事件的导火线。况且,一些运动会本身即蕴涵一定的主题——奥运有奥运会的精神,大学生运动会有大学生运动会的精神。
某项体育比赛的成功常因报道促进该项体育活动在国内的普及,增进国家的凝聚力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国女排喜获三连贯的报道引发全国上下对排球的热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乒乓球运动的报道激起全民对此项运动的执著;美国媒体对篮球赛的现场转播让人感受到美国人民对篮球运动的厚爱,对职业篮球NBA队的崇拜。也就是说,受众在媒体对体育节目现场转播和评说、相应的报道中获取一定体育知识之后,模仿和崇拜的感觉下会付诸相应的行动,或在可能的情况下以此体育活动为健身项目,或由此产生利润可观的体育产业。如媒体对“马家军”的成功报道,一度促成“中华鳖精”的畅销;“体操王子”李宁的成功使得“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等产品流行。还有,一个国家或地方承办运动会总是能带动当地的餐饮、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上述的表现无不反映出媒体对体育事业的促进,受众对体育已产生消费而促发相应的事业发展,这表现在一些儿童会因崇拜而模仿某运动健儿,或小小年纪便立下成为世界冠军的决心;一些年轻人会被电视媒体中显现出蓝天、白云、绿地的高尔夫球赛而陶醉,认为打高尔夫球是成功的标志,并因此立下奋斗的雄心。
概言之,体育运动已成为受众“替战斗热情找寻一条有理性且负责任的途径”[45]。媒体使得瞬间发生的事件具有了丰富的意涵,并在互联网和数字宽带的转播下让更多的受众参与。新科技让许多发生在边线和屏幕后面的信息突现出来,使体育运动变得更加生动[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