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系统之于国家,犹如神经系统之于人体[41]。国家的发展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不同的国家因其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系统的职能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因大众媒体强大的渗透力和巨大的社会覆盖面,是社会思想舆论的“放大器”。这种言论机关直接影响着亿万群众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上下沟通、引导舆论、争取民心及统一意志、整合各民众利益方面,却是一致的。大众传媒在政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因而,掌握和控制大众传媒几乎成为所有政党施政的重要行为。
统治阶级为了传播自身的政治观点,让“曾经信仰他的人们坚定信仰”,同时使那些“不信仰的人们信仰”,必须要做好舆论的引导[42]。早期的“热媒体”,通过提供一种措辞激烈、优美的信息侵入受众的意识之中,而“冷媒体”(电视)则把受众吸引过来,通过一种模糊和不清晰的表述让受众参与沟通,而不是简单地置于受众的面前。当某政治人物或某政治观点一次又一次地在受众面前露面,一种评价、一种信念便会在受众心中显现。这与媒体的信度相对来说较高,大多数民众相信每天的报纸、广播、电视内容有关。在《1968年:总统的销售》一书中,麦金尼斯(1970)证明了这一观点,该书描述了尼克松被包装起来“销售”给美国选民的过程,向人们阐述了这样的道理。
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一经形成与传播,就能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舆论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在型舆论;另一种是自为型舆论。自在型舆论是大众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口头反映;自为型舆论是一种比较成熟、稳固、明晰的意识形态,是自在型舆论经过理性升华后的集纳,具科学性与规律性,大部分反映政党或领导集团通过集中群众意见而提出的主张。政治观念的传输是舆论引导的过程,是自为型舆论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受众的观念和行为。在政治观念的传输过程里,一个主义或是一种观点,常通过反复宣传来引起受众的注意,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总统在大选中大肆推广其政治观点。
可以说,媒体从其一开始诞生,便罩上了政治的光环。1936年,德国帝国广播公司在柏林设立25所电视接受站,播放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德国“精神”几乎被神话。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转播了英皇乔治六世加冕登基大典,君主立宪制制度在屏幕上表现出特有的风采。前苏联在1938年开办电视节目后,斯大林的形象和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占有突出的地位,电视成为一种宣传工具。
在中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直是宣传方针,没有政治家的眼光是办不好媒体的,即媒体从业人员要有政治家的眼光、智慧和谋略,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潮中明辨是非,做好思想领域的说服与劝导工作[43]。政治已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任何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都会引发政治问题,政治思想宣传工作不容忽视。中国在激发受众政治责任感方面,突出的是采取典型报道、政策报道、会议报道、领导活动、公益广告等方式。
典型报道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倡导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相吻合[44]。从战争年代的黄继光、董存瑞,到助人为乐的雷锋、好八连,到焦裕禄、徐虎、孔繁森,等等家喻户晓的报道,榜样的力量以一种精神、观念去激励人民,成为某一时代的象征,代表一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受众一度产生相当的心理层面、行动上的影响。(www.xing528.com)
政策是党、政府为实现一定政治路线而制订的行动准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政策。政策报道是媒体选取一些意义非常重大的政策做深入开掘的宣传过程。
会议报道反映会议、领导活动,报道内容涉及政治活动,事关国计民生,牵动亿万人心,受众极为关注的内容,也是最能影响受众的内容。笔者仔细收看某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节目。该节目共播出大小新闻15条,其中会议新闻5条,领导活动1条。这6条新闻大部分安排在节目的前半部,而且播出的时间要比其他新闻长,在传播的时间段和跨度上强占受众的心理空间。
公益广告也是传播政治观念不可忽视的载体。在商业广告盛行的今天,一些广泛涉及助残、帮困、扶弱、尊老、敬师的公益广告,以提倡新型人际关系,弘扬社会新风尚的政治性公益内容,大量在媒体以各种形式出现。
在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政治对话的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信息传输手段的信息社会,网络空间从虚拟现实出发,引申出虚拟社区、虚拟国家、虚拟政府等,政治制度受到深刻的影响,普通受众皆可以从网络迅速获得过去常常难以获得的大量正式的信息,政治家不再有能力封闭社会,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将加强,受众对政治的参与将是远程的、半直接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