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中国开发区的空间分析
1)开发区总体分布特征
吴晓栋和沈体雁(2007)研究认为开发区发展数量的区域差异直接显示了开发区的空间分布,图2-4直观显示了我国省级以上1 568个开发区的总体分布情况。由图可知,我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呈现不均衡的总体分布状况,沿海与内陆差异较大,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在占全国30%的地域内集中了超过70%的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不到20%的地域内集中了超过60%的国家开发区,占全国15%左右的地域集中了超过65%的省级开发区。
图2-4 我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示意图
2)开发区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
(1)“东中西”三大地带差异
我国在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正式确定使用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东部省份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计11个省份;中部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计8个省份;西部省份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计12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
按此地带分类,分别统计东、中、西三个地带内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见表2-8。由表2-8可知,开发区数量总体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征,开发区数量呈现从东部到中部、西部递减趋势。东部地区不管在国家级开发区还是省级开发区的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先导区的地位是分不开的。西部地区虽然在开发区数量上处于劣势地位,但国家级开发区的数量却略多于中部地区,这与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具有相当紧密的关系。中部地区处于东部和西部的过渡地带,虽然开发区数量上也呈现中间层次的特点,但在政策优惠度方面却落后于发达的东部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西部。
表2-8 我国东中西部开发区数量统计表
(2)省域分布差异(www.xing528.com)
若以省为地域的单位来考察开发区的空间分布,从表2-9可知,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分布无论在数量还是密度上省际差异均是悬殊的。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开发区数量和密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排名在前七位的省份无一例外都是沿海省份,开发区分布密度排名在前八位的省份也几乎被沿海省份占据,这体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在外向型区域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湖北、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省份在开发区数量上也进入了全国前列,主要是省级开发区数量较多,另外可能是当地邻近沿海发达地区,区位条件在近年来不断改善,并受到政策与观念的积极影响。
表2-9 中国开发区省域分布统计
续表2-9
从宏观来看,国家在规划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时,其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因为其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上是应该存在差异的。但许多园区在地理布局上有重合,尤其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国家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这两类主要园区。从图2-5可以看出,在市域层面上,106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83个国家高新区中有39个城市是重合的,涉及两类园区94个,约占总数的50%,其余很大一部分相隔较近。这说明,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有着极其相近的地理布局。
图2-5 国家高新区、国家经开区的空间分布重合情况示意图
3)开发区分布与我国区域格局的关系
首先,开发区东、中、西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其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和区域经济发展手段的地位是分不开的。由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是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渐次展开,因而开发区的布局在宏观区位上具有较强的沿海指向性。虽然国家通过西部开发等政策对区域差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类投资主体在区位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更倾向于选择区位条件好、发展较快、科技实力强、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因此,这一因素可能削弱了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开发区分布呈现出的东重西轻的局面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另外,开发区空间分布受到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开发区的设置都需依托一定规模的城市,我国的国家级开发区一直都是依托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重点地级市来设置,省级开发区大多是依托地级或地级以上的城市来设置,只有少数省级开发区是依托县级市或县来设置。因此,我国开发区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于我国城市分布具有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征,故开发区空间分布所具有的东重西轻的格局也就进一步显现出其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我国六大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群)——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海峡西岸、辽中南计六大城镇群,也是开发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