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简要评论
从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的形成过程上看,首先在对一般知识的研究中,柯林斯注意到了知识的转移问题,接着,他发现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有的知识能够被转移,而有的知识的转移则是失败的。因此,柯林斯以“知识能否被成功转移”为标准,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
传统的知识观对知识的讨论主要是针对明确知识,也就是说,对明确知识的讨论已经很充分了。因此,柯林斯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意会知识的讨论上。不同于波兰尼从“个人信仰”的角度上对知识的理解,柯林斯主要是从社会立场的角度上,认为意会知识的本性是一种技能,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社会技能”。基于对意会知识的社会属性的理解,柯林斯对意会知识重新做了分类,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每一种类型的意会知识的细致分析,柯林斯认为,意会知识是可以转化成明确知识的,也就是说意会知识是可以被获得的。柯林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一步给出了获得意会知识的三种途径。从而,完成了他对意会知识观的建构过程。
通过将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与传统的意会知识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www.xing528.com)
传统的意会知识观主要是由波兰尼奠定的。波兰尼在关于对意会知识的本性问题的理解上认为,意会知识是一种个人专属的知识,并且是不能与人分享的知识,从这个层面上,波兰尼认为,意会知识不能明确转化成明确知识。从波兰尼对意会知识的理解上,可以看出,波兰尼对意会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从思辨的视角上来理解的。
虽然,柯林斯肯定了波兰尼对意会知识研究起到的贡献。但同时,与波兰尼思辨的视角不同,柯林斯对意会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基于社会实践。从这样的认识论立场上,柯林斯重新定义意会知识的本性与社会属性——他认为意会知识是社会技能,是能够转化与人分享的。从这一点上,可以将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看作是对传统意会知识观的超越。
另外,在对意会知识的理解方法上,柯林斯受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念的启发。维特根斯坦强调,要通过概念的使用来理解概念的含义。具体到柯林斯对意会知识的研究上,柯林斯并不太关注意会知识的本体论层面,他主要是基于对意会知识的应用方面的考虑,研究如何将意会知识转化成明确知识。或者说,如果把意会知识看做是一种技能的话,那么柯林斯对意会知识的论述就是在教人们如何掌握这种技能。例如柯林斯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实践社会学家,我的贡献在于研究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使得非共同体的成员与共同体成员非常近似。”[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