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争论冲突导致核心层不稳定

科学争论冲突导致核心层不稳定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科学案例的进一步调查,柯林斯发现,由于核心层中的科学争论冲突更加激烈,导致了核心层在构成上的不稳定性。[32]针对如何评价科学家的问题,柯林斯认为,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和对其文章的引用率。对于柯林斯来说,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科学争论的产生、发展以及终结的全过程。

科学争论冲突导致核心层不稳定

2.2.4 简要评论

总结柯林斯对“核心层”问题的研究,他主要是以对科学实验的案例分析为基础、以科学家的争论为线索展开的论证的。首先,基于对科学争论问题的研究,柯林斯发现,围绕着不同观点,在科学共同体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科学争论的小群体。这个群体的科学家人数往往很少、意见也不统一,甚至持相同观点的科学家有可能不认识、不来往。但是,在科学的产生过程中,这个群体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决策作用。柯林斯将这个科学家的小群体称为“核心层”。

通过对科学案例的进一步调查,柯林斯发现,由于核心层中的科学争论冲突更加激烈,导致了核心层在构成上的不稳定性。以及,为了防止被挤出核心层,核心层的科学家需要通过联盟的方式巩固自己在核心层中的地位。这样就暴露出,在科学产生的机制中不但存在而且的确存在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传统的科学观在评价科学的问题上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1)在关于如何评价科学实验的问题上缺乏明确的标准;(2)在关于如何评价科学家的问题上也缺乏明确的标准。

这样,柯林斯就通过对“核心层”问题的论述“解构”了传统的科学观。同时,针对科学评价“无标准”的问题,柯林斯结合实际经验,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标准:(1)针对如何评价科学的问题,柯林斯认为,首先要看主流科学观对科学争论的评价;然后看与核心层的争论有关的杂志的报道;最后看会议记录以及会议的论文集等文献[32](2)针对如何评价科学家的问题,柯林斯认为,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和对其文章的引用率。这样,在解构了传统科学观的基础上,柯林斯又以科学评价为视角“重构”了新的科学观。(www.xing528.com)

事实上,柯林斯关于“核心层”的论述,代表的是他对科学产生机制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谈到科学的“机制”问题,首先会想到的是默顿在《科学社会学》的论述。默顿认为,当科学的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时(像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并不总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那些最出色地履行了自己角色的人,以及那些为公共知识的积累做出了真正开创性贡献的人,人们的承认和尊敬就会自然增加。这样就会看到那些快乐的局面:个人利益与道德义务相符合并且融为一体。[33]

从两种“机制”研究的比较上来看,默顿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科学的外在机制,例如科学的奖励机制等,不涉及对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的讨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默顿的研究看作是一种“外在论”的科学机制研究。对于柯林斯来说,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科学争论的产生、发展以及终结的全过程。实质上,反映的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柯林斯的机制研究代表的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论”的研究进路。从研究视角的选择上看,柯林斯的研究已经从实验室外部转移到实验室中来,他的机制研究显然比默顿的研究更“微观”,使科学的机制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