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大都上都理政机构及分支机构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理政机构及分支机构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都专门建有一些重要衙门的分支机构,如中书省上都分省[12]、御史台上都分台[13]、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14]等等。由赤城往北,自沙窝至开平设有四十铺,都归上都路管辖。铺兵服役时口粮由政府发放。开始是上都路所属铺兵每年发六个月口粮,大都路所属铺兵则只发四个月口粮。皇帝在上都时亦要上朝,四怯薛番直等制度一如在大都时。

元代大都上都理政机构及分支机构研究

二、上都理政

每年跟随皇帝巡幸上都的各中央机构主要长官,在上都继续辅佐皇帝议办朝政。上都专门建有一些重要衙门的分支机构,如中书省上都分省[12]御史台上都分台[13]、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14]等等。“天子时巡上京,则宰执大臣下至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15],“或分曹厘务辨位考工,或陪扈出入起居供张设具,或执橐鞭备宿卫,或视符玺金帛尚衣诸御物;惟谨其为,小心寅畏,趋走奉命,罔敢少怠,而必至给沐更上之日,乃得一休也”[16]。只有御史台殿中司的官员,“大驾行幸,则毕从于豹尾之中,而非若它官可以更休”,“臣僚有所敷奏,无不与闻”[17]

残石碑额

每年皇帝离开大都后,“各行省宣使并差官起解一应钱粮,常典至京又复驰驿上京飞报”[18]。重要的公文奏表和军情报告都通过急递铺转送。元朝规定“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急递铺。十铺设一邮长,铺设卒五人”,“转送朝廷及方面及郡邑文书往来”,“定制一昼夜走四百里,邮长治其稽滞者”[19]忽必烈开平即位后不久,即派遣宰相祃祃等人自燕京经由望云至开平府验地程远近,起立急递铺,从燕京到赤城共设四十二铺,十里一铺,每铺额定铺兵十六名,设铺地点如下:

燕京城区三铺:花园、总铺、白云楼。

昌平县十一铺:双泉、永泰、唐家岭、榆河、皂角、双塔、辛店、石河、南口、长坡、居庸关

缙山县二铺:北口、妫川。(www.xing528.com)

怀来县十一铺:棒槌店、榆林、管家庄、怀来、七里岗、狼山、统幕、泉头、长岭、洪赞、石娥儿。

云州十五铺:枪杆岭、林、李老峪、何家寨、鲁家堡、向阳水、高家会、刁(雕)窝、井子水、西流水、赵家寨、碾子峪、下松林、上松林、赤城。

上述四十二铺,后来都归大都路管辖。由赤城往北,自沙窝至开平设有四十铺,都归上都路管辖。铺兵服役时口粮由政府发放。开始是上都路所属铺兵每年发六个月口粮,大都路所属铺兵则只发四个月口粮。大德三年(1299年)十一月,兵部转呈大都路官员的意见,认为大都铺兵每年“先行走递”,上都铺兵“后走先散”[20],多发口粮殊不合理,元成宗就命令从第二年起给大都路所属铺兵也改发六个月的口粮。两都之间八十二个急递铺的建置,有元一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按照规定,凡是经急递铺传送的文书,都应该是军政大事的奏报转递,但实际上所传送文书的内容越来越滥。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十二月,中书省鉴于“近年衙门众多,文字繁冗,急递之法大不如初”,重申“省部台院急速之事,方置匣子发遣。其匣子入递,随到即行,一昼夜须及四百里”[21]。大德五年(1301年)五月,又规定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等七十九种官衙文书可以通过急递铺传送,新旧运粮提举司、怯怜口提举司、各投下总管府等二十种官衙文书不许经由急递铺转送,以减轻急递铺的负担。

皇帝在上都时亦要上朝,四怯薛番直等制度一如在大都时。王士熙的诗《早朝行》就记下了上都早朝的情况:“石城啼鸟翻曙光,千门万户开未央。丞相珂马沙堤长,奏章催唤东曹郎。燕山驲骑朝来到,雨泽十分九州报。辇金驮帛分远行,龙沙士饱无鼓声。阁中龙床琢白玉,瑟瑟围屏海波绿。曲阑五月樱桃红,舜琴日日弹薰风。”[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