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莲川幕府
蒙古人盛行以幼子(斡惕赤斤)继承财产的制度。成吉思汗在位二十二年,临终前遗命窝阔台继承汗位,原来大汗的领地、宫帐以及十余万蒙古主力军,都交给幼子拖雷管辖。拖雷有子十一人,正妻唆鲁和帖尼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子。元太宗四年(1232年),拖雷病死,唆鲁和帖尼掌管拖雷家族的领地、财产和属部。元太宗八年(1236年),窝阔台汗将中原民户分封给蒙古宗王和功臣作“汤沐邑”(封地),唆鲁和帖尼得到真定八万民户。[47]通过对真定封地的经营,拖雷家族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始人,生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乙卯(1215年9月23日)。他与许多蒙古王子有着明显不同的政治抱负,早已“思大有为于天下”,广泛延揽人才,为未来的统治大业作准备。忽必烈在元定宗即位前(1242年),将中原佛教领袖海云请到漠北,“问佛法大意”。海云南还时,将徒弟刘秉忠(僧子聪)留在了忽必烈身边。刘秉忠是儒释道皆通的人物,他不但自己不倦地向忽必烈讲述治理天下的道理,还将张文谦、李德辉、马亨等中原儒者推荐至忽必烈帐下。真定封地的所谓“藩府旧臣”燕真、贾居贞、孟速思、董文炳、董文用等人,也先后受召投身于忽必烈帐下。金朝的状元王鹗,名士元好问、张德辉等,也陆续北上会见忽必烈。在上述种种人物的影响下,忽必烈对汉文化有了较深的认识。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即大汗位的当年(1251年),命令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承命后由漠北南下,驻帐于桓州、抚州之间的金莲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开府,专封拜”,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www.xing528.com)
被召入金莲川幕府的各界人士,可以考见的有六十余名。除上述在漠北已延揽的人物外,有刘秉忠推荐的刘肃、李简、张耕、王恂、刘秉恕;正统儒学的代表赵复、许衡、姚枢、窦默、杨惟中;吐蕃佛教萨斯迦派领袖八思巴;原“汉地”世侯的幕僚杨果、郝经、杨奂、宋子贞、商挺、李昶、徐世隆;畏吾儿人廉希宪、阿里海牙、叶仙鼐,大食人也黑迭儿,回回人札马剌丁、阿合马,以及许国桢、赵炳、高觿、贾昔剌、潭澄、张惠、贺仁杰等等。这些通过各种途径聚集在忽必烈周围的人既有满腹经纶的学者,也有精通治道的谋士,有的人独具一技之长,有的人是战功卓著的勇将,已然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48]在他们的支持下,忽必烈对邢州、河南、关中等地进行综合治理,改变大蒙古国传统的统治方式,采用中原地区历代王朝沿承下来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即所谓“汉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时“汉地”的知识分子普遍对忽必烈寄予很大希望,把他看做“中国之主”,愿意为之效力。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违背蒙古传统的统治方式,触犯了保守的蒙古贵族集团的利益,引起大汗蒙哥的猜忌。元宪宗六年(1256年),有人告发忽必烈及其幕府人员偷用大汗国库钱财和擅收税赋。次年(1257年),蒙哥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权,派遣阿蓝答儿、刘太平等人到陕西、河南等地大规模钩考钱谷,罗织罪名,打击忽必烈幕府人员。忽必烈当时的地位和力量都不足以和大汗进行直接较量,不得不妥协让步。他先把妻女送到蒙哥处做人质,继而亲自觐见蒙哥解释,交出了河南、陕西、邢州全部权力,撤回幕府人员,蒙哥才宣布停止钩考。[49]在这一事件中,金莲川幕府虽然受到沉重打击,但并未因此解体,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反而更进一步地团结与发展起来了。忽必烈即位之后,左右大臣大多出自金莲川幕府,元朝建国的各项制度也多由他们谋划和制定。没有金莲川幕府数年的准备,忽必烈的统治不会很快稳固下来。正因为如此,原幕府人士以后被忽必烈称为“潜邸旧臣”,享受着特殊的待遇。
除了自己的幕府外,忽必烈还利用治理中原的机会,联系了史天泽、严忠济、张柔、张荣、解诚等中原汉军万户和阿、阿剌罕等一批镇守中原要地的蒙古探马赤军将领。忽必烈驻帐金莲川后,蒙哥将五投下的封地东移。元宪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受命远征大理,五投下部分军队从行。元宪宗教八年(1258年),蒙哥命令忽必烈代替塔察儿统率东路军征南宋,五投下和东道蒙古诸王的军队是组成东路军的主要部分。木华黎的后人乃燕、霸突鲁,忙兀部的忙哥等人也与忽必烈结成了密切的关系。中原庞大的汉军组织、探马赤军以及五投下的军队,不久后就构成了忽必烈政权的基本军事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