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杂剧的重要地位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杂剧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杂剧在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都是杂剧的摇篮。通常所称“元曲四大家”中,大都人就占了三个,即关汉卿、马致远和王实甫。杂剧作者在当时习惯称为才人,他们组织的团体称为书会。流传下来的元代杂剧刊本常见“大都新编”字样,说明当时大都是刊印杂剧剧本的一个中心。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杂剧的重要地位

四、诗歌小说和杂剧

大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许多文人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出路,常常到这里来活动。元代诗歌方面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前期的元好问、郝经等,中期的赵孟、虞集、马祖常、揭奚斯、杨载、范梈等,后期的朱德润、柯九思、萨都剌、王冕、张昱、欧阳玄、迺贤等,都曾在大都生活过。他们写下了不少描写大都的诗篇,如柯九思的《宫词》、张昱的《辇下曲》、欧阳玄的《渔家傲·南词》、胡助的《京华杂兴诗》等,对于我们了解大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价值。

在大都居留的诗人中,有不少属于兄弟民族,如哈剌鲁人迺贤、蒙古族汪古部人马祖常、畏兀儿人贯云石、回回人萨都剌等,他们在使用汉族诗歌形式进行写作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众多的兄弟民族诗人的涌现,丰富了大都文化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民族融合的情况。

高丽的中文教科书《老乞大》中讲到,在大都购买的书籍中有《三国志评话》。《朴通事》中也说:“我两个部前买文书去来。买甚么文书去?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下面接着介绍了《唐三藏西游记》中孙行者在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法的故事,和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已很相近。可见,当时在大都评话小说是很盛行的。有的评话小说很可能就出于大都作家之手。这些评话小说为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杂剧在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已趋于成熟。大都在杂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涌现过一批著名的杂剧作家,还有不少杰出的演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都是杂剧的摇篮。(www.xing528.com)

根据元朝后期作家钟嗣成《录鬼簿》一书的记载,“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共五十六人,其中籍贯大都的有十七人。通常所称“元曲四大家”中,大都人就占了三个,即关汉卿马致远和王实甫。此外,如庾吉甫、杨显之等,也都有较高成就。还有不少杂剧作家,如白朴、高文秀等,虽然不是大都人,但都长期在大都生活和创作。大都剧坛,人才辈出,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在大都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31]。他一生创作的杂剧在六十种以上,但大多已经散失,传世的只有十余种。他的作品反映了元朝统治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塑造了多种多样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对当时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另一个大都剧作家王实甫,也有很高的成就,“《西厢记》,天下夺魁”[32],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

大都的著名女演员,有珠帘秀、顺时秀、天然秀、赛帘秀、燕山秀(均为艺名)等。珠帘秀本姓朱,她的“杂剧为当今独步”[33],名震一时。赛帘秀、燕山秀等,都是她的门徒,后辈都尊称她为朱娘娘。顺时秀原名郭顺卿,元代中期也很有名,“教坊女乐顺时秀,岂独歌博天下名!意态由来看不足,揭帘半面已倾城”[34]。大都著名的男演员有魏、武、刘三人,“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表演动作之意——引者)”,后代乐人“皆宗之”[35]。可惜他们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演员大多属于教坊司管辖,称为乐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受到统治阶级的轻视。元朝政府规定:“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乐人匹配者。”[36]因此,乐人夫妻双方,往往都是演员,而且世代相袭。教坊司管辖的乐人,除为宫廷官府服役外,还常常应召为贵族、官僚以及民间演出。《朴通事》一开头就记载三十个人举行筵会,“着张三去,叫教坊司十数个乐工和做院本诸般杂技的来”,“弹的们动乐器,叫将唱的根前来着他唱”。元代杂剧和戏文中提到演员怕官府“唤官身”[37],就是因为他们隶属于教坊司,必须先为宫廷、官府服役,然后才能为他人演出。此外,还有一些不属于教坊司管辖的民间剧团,在城乡巡回演出。

杂剧作者在当时习惯称为才人,他们组织的团体称为书会。当时大都就有书会存在。剧本编成后,往往加以刊印,公开发行。流传下来的元代杂剧刊本常见“大都新编”字样,说明当时大都是刊印杂剧剧本的一个中心。这和大都剧作者的众多和演剧活动的兴盛是分不开的。在大都的演员中,也有人参加编剧工作,著名的有赵文殷、张国宾等。他们有时还和其他作者联合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指红字李二——引者),四高贤合捻《黄粱梦》”[38]。李时中和马致远都是小官僚,花李郎、红字李二是乐人。演员直接参加剧本的创作,对于杂剧的发展,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