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8]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只不过,社会制度不同,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有本质的差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明晰的理论体系,它的科学内涵包括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它具有主导、统领、整合和规范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企图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危险的。因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所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和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实践证明,共同的理想是我们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明确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旗帜,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并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只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使之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www.xing528.com)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曾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也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入中华民族的意识、品格和气质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9]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而且还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必须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起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上述四个方面,第一个是讲思想信仰问题,第二个是讲理想信念问题,第三个是讲精神动力问题,第四个是讲道德基础问题。其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统领着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荣辱观,形成了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