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其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唯物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毛泽东把唯物论的这一基本原理中国化,概括出党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建立在这一唯物论基础之上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就是从我国当前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现阶段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理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否则,离开了唯物论基础,就会走向唯心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犯主观主义、“唯意志论”的错误。
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辩证法基础。这首先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事物乃至整个世界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互作用的系统。系统的整体特性和功能取决于整体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当它们处于和谐一致、协调运行的状态时,系统就能良性发展,整体功能倍增。反之,当它们处于互相消耗、互相抵制的关系状态时,系统的整体功能就会降低,它的发展就不可能顺利。社会也是如此,如果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要素极不协调,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的内斗状况,这个社会就不可能顺利发展。和谐社会的构想正是体现了系统观的基本观点,期望通过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矛盾学说认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究竟各处于什么地位,究竟是斗争性起了主要的作用还是同一性起主要作用,则完全取决于事物自身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事物的矛盾是一种对抗性矛盾,那么矛盾的斗争性就会在事物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反之,矛盾的同一性就会在事物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强调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正确的。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强调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强调和谐发展也是必然的科学的。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标志着我们党的社会发展观,已经实现了从斗争发展观到和谐发展观的根本转变。当然,和谐社会的构想并不否认斗争,更不否认矛盾。相反,只有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矛盾各方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难看出,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辩证法基础。(www.xing528.com)
其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因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为现实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开拓思路,深化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政策和措施,需要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可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其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唯物史观基础。这首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唯物史观认为,从纵向看,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要素构成的结构系统;从横向看,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组成的结构模式。构成社会的诸要素或方面只有处于非对抗性的、协调的、和谐的关系状态时,社会结构才是最佳的,社会才能良性发展。否则,社会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哲学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要协调社会的诸要素和各方面,使其得到和谐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体现和创造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的唯物史观基石。这个理论把人类的五种社会形态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两类,认为在对抗性社会形态中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只有在非对抗性社会形态里才具有这种可能。脱离社会形态,把社会和谐视为任何社会都可以实现的普世价值,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社会形态理论,指出只有在取代资本主义对抗性社会形态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然,我们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不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和谐度上还有很大差别。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