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高度的自觉性和理论创新精神,表明十六大以来党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取得了新的飞跃。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曾作过精辟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7]的重要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是因为,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本质与本质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性质,“属性”是一事物和它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事物的“属性”也就多种多样。而“本质属性”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本质论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状态,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具体内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主要特征的认识,拓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视野,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深化了对“三个规律”的认识。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指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高度的自觉性和理论创新精神,表明十六大以来党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取得了新的飞跃。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升华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指明了道路。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普遍的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特别是党提出国内要构建和谐社会,国际要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在突破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困境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世界意识,也给整个人类走出当前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这一理论在全世界范围产生的广泛影响,得到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www.xing528.com)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探索和认识,开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等关系上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不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和文化文明三方面初步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拓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内涵。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还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其中,并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相应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内涵,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