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的考验。一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二是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江泽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知识创新为动力,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为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的考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开拓进取,不懈探索,结合新的实践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大创新的思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

一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从1979到1992年间,邓小平曾先后12次论及市场经济问题。但是,明确地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的讲话中,依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想法。他说:我们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就这个体制的名称,“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79]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采纳了江泽民的意见,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再次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纲领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极大地深化和发展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

二是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江泽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早在2001年初,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2002年的“5·31”重要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80]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提出要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规律性的认识。

江泽民还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1997年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81]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1月,江泽民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82]对于这两种治国方略的关系,江泽民也作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83]这是我国治国方略的又一次巨大进步,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它将有力地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www.xing528.com)

三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以先进文化建设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就系统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论断,强调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并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84]这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江泽民还适时地提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首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化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85]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说:“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的这些重要思想,极大地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理论。

四是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针。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了进一步阐述。在此前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也曾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86]1996年3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江泽民还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脉络,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着手研究中国的创新体系。以知识创新为动力,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五是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江泽民现代化思想的根本宗旨。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人的现代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的状况。正如美国著名的现代化问题专家英格尔斯所言:“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他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87]因此,江泽民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目标中的重中之重来考虑。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根本宗旨。这是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重要发展,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本质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