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重要位置,它为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石建构起来的。
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74]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经典的表述。之后,党的十三大和十五大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理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写入党章,“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75]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绝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据、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
第一,理论根据,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国情的产物。
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7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不例外,它是对马克思、列宁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思想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给予了方法论指导,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基本上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单一的整个社会形态来考察的,没有区分共产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直到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才第一次十分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并依据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差别,对这两个历史阶段的共同基础和各自的特点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述。虽然他没有论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有一个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但这种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法,为后来划分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表述为社会主义社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针对俄国资本主义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特点,提出“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77]后来,列宁又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指出:“从共产主义的观点看来,否认党性就意味着不是从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在德国)跃进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跃进到中级阶段,而是跃进到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在俄国(推翻资产阶级后的第三年)还是在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78]在这里,列宁使用了低级阶段、中级阶段、最高阶段三个词,特别是低级阶段与中级阶段,似指社会主义而言。列宁处在革命胜利后不久,从很短时间的实践中便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形成了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思想,是极其英明的。遗憾的是列宁逝世过早,没有来得及全面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片段性论述。然而仅就这些论述,已为我们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依据。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根据。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79]尽管在这里他还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特别是没有做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但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两阶段”论,无疑有着重要贡献。首先它较之马克思、列宁的论述,更加明确、全面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二它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因为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曾广为流传,60年代初,在省、市委书记以上的干部中还组织过学习。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工作的许多领导干部,对毛泽东的“两阶段”论的思想是清楚的。
可见,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毛泽东的“两阶段”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国情的产物。当然,这一理论的全面提出和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革命导师们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第二,历史根据,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实事求是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
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的。革命胜利后,唯一出路是经过过渡时期(毛泽东曾称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由于受急于过渡思想的影响,使过渡时期一再缩短,因而我国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在过渡时期并没有解决,这就造成了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后,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以解决生产力问题。但是,遗憾的是,当时我们并没有能真正弄清我国的基本国情,真正认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误把初级阶段当成中级甚至高级阶段,急于求成,搞“穷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又错误地采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式,企图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这种过渡。结果是不仅没有过渡到共产主义,反而使国民经济几乎“过渡”到了崩溃的边缘。这种脱离国情,决策失误的深刻教训教育了我们,使人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原来并不是处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还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是实事求是地总结这种历史教训的产物。
第三,现实根据,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实事求是地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成功经验的产物。(www.xing528.com)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自此,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和开放政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经济建设的成就尤为突出。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所指出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这九年是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同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年中,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发展屡遭挫折,人民生活改善甚微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首先是来自党的改革的正确路线,正确的路线又来自对国情的恰当估量,而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国情。这就清楚地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取得改革和建设的成功之本,而这种成功反过来又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英明正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论述,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两个方面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前者是一般本质,它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后者是特殊本质,它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阶段。二者有机结合,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精神实质。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首要含义。但是,有些人不理解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不过是政治和感情的需要,属于政治定向,如果从价值论看,似乎只有“全盘西化”才能获得最大“价值”,中国才有出路。这显然是错误的。的确,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取向,但也是价值取向。因为从价值选择论看,中国也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选择资本主义。
从政治价值看,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继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前赴后继,流血奋战,不就是为了消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统治的旧世界,实现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吗?试想,如果我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建立社会主义,而是重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无数革命先烈的血岂不白流,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几十年的英勇奋斗岂不付之东流。
从经济价值看,中国也只有选择社会主义。的确,中国当今经济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走错了。因为,资本主义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而我们搞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就是这几十年里,也因种种原因,我们曾犯过不少错误,走了许多弯路,使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相对经济发展速度,要比任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应该说,经济价值必然定向为社会主义。相反,如果按“全盘西化”的论点,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不仅不能保持我们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会葬送我们的民族经济以至整个中华民族。因为我们今天林立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中,我们搞资本主义必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败阵,导致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国内,直至控制我们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可见从经济价值考虑,走资本主义道路无疑是一种价值失算。
从文化价值看,东西文化各具特色,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早已深入历代炎黄子孙。特别是在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已将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体系已深入人心,并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反复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所以,我们只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当然,西方思想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无疑要吸收改造,但显然不能搞“全盘西化”,因为这只能助长资产阶级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泛滥,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
从人的价值看,只有走社会主义才合乎人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真正的人性和人的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消灭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因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的价值取向,而实行资本主义倒是人性的背离。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80]显然,对于这“大量的人”即千百万劳动人民来说,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没有人性的做法,是大家所不能允许的。
可见,我们在革命胜利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今天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也没有错。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政治定向,也是价值取向,这两种定向的一致,更加确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伟大真理。而“全盘西化”论,以及不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第二层含义。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一点,是被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们只有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才能防止重犯“左”的错误,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表明,一方面,我国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它又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初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精神实质在于体现和揭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里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特别表现在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认识上。一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是这样分析的:“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81]二是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江泽民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82]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83]三是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以往,人们总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笼统地理解和规定为“不发达的阶段”,但这种不发达表现在那些方面,它将朝着怎样的路向前进,则没有一个明确而系统的论述。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从动态角度,分九个方面对这个“不发达的阶段”作了科学规定,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实现九个方面的“逐步转变”的“历史阶段”,即“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