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何为“化”呢?毛泽东指出:“‘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138]联系毛泽东的有关思想论述,不难看出,这句妙语精言实际上给我们指出了“中国化”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
第一,中国特性的原则。“化”者,首先要“彻里”,“里”即内容。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其内容的中国化,即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所谓“中国的特性”,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特性的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中国特性出发,与中国特性相结合,反映和体现中国特性的原则。毛泽东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139]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140]毛泽东的这些精辟论述,正是从理论内容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遵循的“中国特性”原则的科学说明。
第二,民族形式的原则。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要化“里”,也要化“外”,要“彻里彻外”。“外”即形式,也就是表现内容的中国民族文化形式。毛泽东说,这种形式不是“洋八股”,亦非教条主义,而是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41]这清楚地告诉我们,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当它具有“中国特性”的内容,并代之以中国民族形式时,才能真正中国化。
第三,创造发展的原则。从方法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化”到“彻里彻外”是不够的,还必须达到“彻头彻尾”。因为“彻里彻外”只是从内容与形式之空间角度对中国化的考察,而没有从纵向发展角度透视之。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如果这种发展停滞了,僵化了,那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成了假的、死的、臭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上,毛泽东总是坚持创造发展的原则,不断地提出新任务,要求创造出新理论。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142]“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143]后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又强调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写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44]毛泽东正是靠着这种开拓创新精神,闯出了一条中国化的革命道路。
2.毛泽东彻底清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障碍(www.xing528.com)
在中国化问题上,历来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复杂的斗争。毛泽东曾说:“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这样争论就可以统一了。”[145]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毛泽东正是为求这个“统一”,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彻底批判和清理了有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错误。
第一,对空谈主义的批判。空谈主义的特点是离开中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严厉斥责了空谈主义者,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146]他还说,“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他们殊不知,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147]毛泽东因此系统阐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再强调:“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148]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形式主义者的错误是不从精神实质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只是着眼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毛泽东曾指出,在延安时期,“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这些“延安的形式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没有拿得稳,犯了形式主义错误。毛泽东严肃地指出:“因为这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所以必须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49]“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150]即也曾犯过此错误,吃过亏。所以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必须抛弃形式主义。
第三,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敌。它的特征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把它变成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到处套用。毛泽东彻底批判和揭露了教条主义的这种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指出:教条主义者“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151]“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152]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格格不入,它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第四,对经验主义的批判。经验主义者凭其狭隘经验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为用感性经验是不可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只能“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因而也就不可能科学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毛泽东尖锐地指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一样,在本质上都是用主观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如果用它来指导革命,就必然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因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既要铲除教条主义,也要克服经验主义。
第五,对保守主义的批判。保守主义者不是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用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方式对待之。毛泽东历来反对这种有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错误。早在1930年,他就针对那些“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保守路线”指出,我们需要马列主义的“本本”和上级的“本本”,但决不能用“保守”的态度对待它。毛泽东批评说: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本本主义”者,以为他们的“本本”能保障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它就无往而不胜,“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153]后来,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必须“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反对一切因循守旧的保守主义,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