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宗诗学揭秘:极富隐喻与神秘的探索

禅宗诗学揭秘:极富隐喻与神秘的探索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竟,部分倾向于逃避明确的定义或所指,但是这首诗在整体上却反映了一种哲学。第二行暗示了一次悲伤、孤独的开启,诗人的生命经历了“黑暗和雨水”。第三至四行描述了诗人生命开启的第二次,这一次似乎比第一次要好。但同时火又是激情与温暖的隐喻,是机敏与智慧的象征。

禅宗诗学揭秘:极富隐喻与神秘的探索

赫斯菲尔德选择将《我的生命开启了三次》放在她1997年的诗集《内心生活》中最后一首诗的位置,这有助于在思想上实现一个恰当而吸引人的布局。这首诗含有丰富的隐喻与神秘,其中有一行或许是这种神秘性的最好典范:“你可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或者你不知道”,这也是全诗的精髓。这首诗有着优雅的语调、简单的风格,其关怀的语气似乎是要使读者确信,要被这首诗打动,不一定非要把握诗中的每个意义;只要对其内容有所体会,那么无需费神去译解某个特定要点,这首诗的整体要旨也极容易理解。

在《我的生命开启了三次》中没有提到“禅”字,也没有提到“心印”(一种无法解释的、激发思想的谜)、“坐禅”(严肃的冥思行为)或“开悟”(达到精神的觉悟心灵的真正宁静)。然而在诗中可以感觉到这些思想的存在,即便这些词本身并未出现。那么,要解释这首诗是关于什么,首先就要认识少有人能知情的神秘,其次要将诗歌视作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的总和。毕竟,部分倾向于逃避明确的定义或所指,但是这首诗在整体上却反映了一种哲学。在这种哲学中,诗歌的终极目标更多的是关于将内在自我与自然世界联系起来,而不是信奉理智的修辞或理论。总之,这首诗讨论的是一种精神的觉醒,这种觉醒被隐喻地比作秋天度过冬天又进入春天的季节运动

诗歌第一行很明显是对标题的重复。但是读者不应太快对最先出现的诗句做出判断。或许在诗歌写完之后,赫斯菲尔德才决定以诗歌第一行作为标题。在解释这首诗时,顺序并不重要,因为不管诗名是怎么得出的,这一行引起了几个问题:当诗人说她的生命“开启了”时,她的意思是什么?“开启三次”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诗歌第二行第一次描述了诗人声称的生命开启。她没有揭示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而是揭示了每一事件发生的环境。第二行暗示了一次悲伤、孤独的开启,诗人的生命经历了“黑暗和雨水”。注意“开启”(open)一词表明愿意接受某些东西。如果赫斯菲尔德说她的生命落入或被迫进入某种状况,那这一内涵就会大不一样。因此,即使黑暗和雨水并不像是她欢迎进入生命中的东西,我们也必须等待,在得出最后的结论前看这一情节如何与后面的两次开启一起把故事演绎完整。

第三至四行描述了诗人生命开启的第二次,这一次似乎比第一次要好。此处有一个再清晰不过的明确意义,提到“爱的行动”暗示这即使不是幸福也至少是满足的一刻。这两行暗指了某种物质的或自然的东西,因为“身体固有之物”可能是水、血液或其他构成人类身体的液体或固体。但这些词听起来并无诗意,也不像是某种身体“开始记起”的东西,因为身体的物质构成是不容易被忘记的。所以,身体包含与记起了什么是可以尽情推测的。或许第二个事件是一道桥梁,将前一事件中的沮丧、黑暗和后一事件中的温暖、明亮连接起来。无论详情如何,诗人有效地为物质存在和诗歌末尾描述的自然之物质性创造出了一种关联。

第五行中的第三次也即最后一次开启是“通往容纳一切的火”,这个意象的内涵同样是可以积极也可以消极的。第一个倾向可能是想象出某种可怕的东西,因为将生命向火焰或燃烧开启,这听起来即使不致命也是非常痛苦的。但同时火又是激情与温暖的隐喻,是机敏与智慧的象征。因为此火“容纳一切”,所以“火”在诗中最可能的意图似乎是表达积极的内涵。

第六至七行是全诗中最具体的两行,揭示了诗歌的思想核心。虽然三次围绕她生命开启的事件似乎在内容上都极不相同——从黑暗和雨水到性爱再到火——但赫斯菲尔德称,“这三次并无不同”。如果读者觉得这句诗令人迷惑,不要担心,因为诗人留有余地,“你可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或者你不知道”。这可能让读者松了一口气,但同时这句话又另有玄机。赫斯菲尔德在她的散文集《九重门》中的《诗歌与迂回思想》一文中问道,“为何迂回与曲折在诗歌思想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她提供的答案是“只有从旁边或异域去看,尘世生活才是完全向前进的。”所以,从正面去看某件事或试图以直接的方式去分析某件事通常会被证明是无效的。如果读者不“知道”诗人在说什么,那只是因为读者想直截了当地了解迂回曲折的内容。(www.xing528.com)

第六至七行可能是最缺乏视觉意象的,而第八至九行却几乎沐浴在视觉意象中。此处的背景是深秋,色泽明艳的枫叶从树上快速落下,预示着冬天的来临。树木似乎渴望这个新的季节,因为它表现得“犹如一个与冬天相爱的美女”,心甘情愿地脱去衣服并期望着即将给她带来的快乐。这几行的感官刺激将读者带回第三至四行,那两行的主导意象也是人的身体和“爱的行动”。第八至九行与第六至七行并置在一起,产生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强烈对比,似乎在暗示,无论一个人可以怀抱怎样理智的沉思冥想,一切总会回归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状态。

第十行中的“我们”指的是诗人和读者,正如第七行中的“你”是直接对读者说话。第十行反映了与第六行相似的感情,但是现在“我们各自所知亦无不同”。“亦无”一词直接指向第六行,因为这两行可以放在一起,读成“这三次并无不同,我们各自所知亦无不同。”赫斯菲尔德坚定地使读者确信,即使有些人似乎有更好的理解力以及解开人类思想奥秘的诀窍,但仍然存在着全体人类的同一性

第11至12行呈现出些许神秘,以几分隐蔽和阴郁描述了一扇门,那扇门先是仅仅存在,然后是开启,再然后是关闭。或许这扇门就像生命,有时对不同的经历开放,有时又关起来不能展现里面所发生的事情。但是此处,即便是在门关上之后,还有“一缕光/留下了”,暗示了对黑暗与无知的藐视与反抗。那一缕照在地板上的光“如同留在地板上一片无法阅读的纸”,看见它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它说的是什么,但是它的存在象征着光明战胜了黑暗,智慧战胜了蒙昧。

诗歌的最后一行第13行继续表达第11至12行中的思想,并回到了第八至九行中的丰富意象。被比作一片纸的那一缕光现在被比作前面提及的枫树上的“那一片红叶”,这片红叶度过了冬天,但却保持了其色泽的完好。春天来了,冰雪融化,那片红叶得以显现。这片红叶的存在,就像在黑暗中留下的那一缕光一样,暗示着红叶战胜冰雪战胜冬天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