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二十世纪美国诗歌的关键发现

解读二十世纪美国诗歌的关键发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悖论和矛盾》则是一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关于诗歌意义的一些思考。《悖论和矛盾》最初发表在《时代文学赠刊》上,后来收录在阿什伯利1981年的诗歌选集《影子列车》中。后现代主义于是否定了在复杂纷繁的具体事物后面有一个最高、最后的东西。这首诗歌的题目似乎暗示了这首诗歌会谈到语言、意义和矛盾这些问题,但诗人要介绍的不仅仅是这些。诗歌题目中的悖论和矛盾是指两种修辞手法。

解读二十世纪美国诗歌的关键发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评论家开始对阿什伯利产生兴趣,也有不少关于他的论文或者著作相继发表,例如,《当代外国文学》在1997年第1期刊登了他的几首诗歌作品的翻译和两篇评论文章:张耳女士的《凸面镜中的自画像——浅谈约翰·阿什伯里的诗》和方成的《存在性·理解视野·认知空白——试论约翰·阿什伯里的诗歌》。郑敏先生1998年出版的《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也特别在两篇文章中谈到了他的诗歌创作情况。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马永波翻译的《约翰·阿什贝利诗选》(上下),这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尝试集中翻译他的诗歌作品。《当代外国文学》在2005年第3期刊发了《约翰·阿什贝利早期诗歌的先锋艺术特点——评他的试验诗集〈网球场的誓言〉与纽约行动画派的影响》,开始对其诗歌作品进行细读研究。《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三期发表的马永波《关于诗歌的诗歌》,对阿什伯利的创作做了概括性分析。2006年第六期的《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刊登了盛艳的《超文本解读下阿什贝利诗歌意义的回归》。这些评论和翻译都标志着国内对这位当代美国重要诗人研究的重视。但对于这样一个多产而复杂的诗人,这远远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作进一步的挖掘。了解诗人对于诗歌想法毫无疑问有助于我们对他的诗歌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而《悖论和矛盾》则是一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关于诗歌意义的一些思考。

《悖论和矛盾》最初发表在《时代文学赠刊》上,后来收录在阿什伯利1981年的诗歌选集《影子列车》中。这是一部获得了美国图书奖提名的诗集,其中包含了50首十六行诗。诗集中的诗歌创作于1979年3月到10月中旬。评论家认为这些诗歌是十四行诗的延续和发展,因为它们的形式和主题与十四行诗相似。但阿什伯利却不怎么喜欢十四行诗,他的十六行诗也与十四行诗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没有了固定的韵律。这种似是而非的诗歌形式似乎是阿什伯利偏好的风格。

《悖论和矛盾》作为这部诗集中意义最清晰明了的一首诗歌深受评论家和读者的喜爱,后来广泛地被收入在多本诗歌选集中。这是一首典型的后现代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诗意悬置,诗的结构整体显得平面化与零散化,诗的意象东拼西凑,具有反讽性以及即兴式写作的特点,玩弄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具有浓厚的东方化情结等等。在风格上和主题上,后现代主义经常带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相信不存在绝对的意义,甚至有些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怀疑是否有所谓的艺术或者诗歌存在。后现代主义于是否定了在复杂纷繁的具体事物后面有一个最高、最后的东西。他们认为:现象后面没有本质,偶然之中没有必然,意识之中没有无意识,言语背后没有语言。事物的本质不是被决定的,而是开放的;事物的性质不是由最高最后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决定的。于是中心泯灭,一切都是边缘。(www.xing528.com)

阿什伯利的诗歌就是鼓励读者去考虑这些后现代问题。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寻找一个明确的主题吸引到语句本身,突出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产生的过程。这首诗歌的题目似乎暗示了这首诗歌会谈到语言、意义和矛盾这些问题,但诗人要介绍的不仅仅是这些。诗歌题目中的悖论和矛盾是指两种修辞手法。悖论是指似非而是,看似矛盾但实际可能正确的说法。例如,在第三行,叙述者提到:“你拥有它但你又不拥有它”。而矛盾修辞是一种为了产生特殊效果而故意使用的具有明显矛盾语句的修辞方法。例如“无尽开放”(英文原文是endless open)。选用这个作为诗歌题目,阿什伯利是不是在暗示语言不过是一些悖论和矛盾修辞的集合体罢了?语言的每一次使用都是一个矛盾或者都不是第一眼看上去的那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