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玫瑰园事件》强调了人类的傲慢自大,错误地以为自己在自然界的规则和过程之外,诗中园丁和花园主人的关系以及花园主人和死神的关系是并列平行的。在第一层关系中,园丁对主人是一种下属对上级的遵从和礼貌,即便是在他要辞去工作的时候。他在花园里见到死神之后就跑去见主人。主人相信死神找的就是园丁,他的傲慢自大使他拒绝承认死神的力量,称呼死神为“稀客”,并且告诉死神他在这里不受欢迎。他认为自己是玫瑰园的主人,那么死神也属于他,他可以像差遣园丁那样把死神差来差去。这种想法对许多自认为他们自身的存在与自然界是分开的人来说,是很常见的。许多宗教都反对把自己描述成是受人崇敬的人,即反对人的自高自大。例如,在圣经旧约(《箴言16章18节》)中说:“骄傲在败坏以前;狂心在跌倒之前。”妄自尊大的人类有时候以为世界是因为他们而不是别的事物而存在。死神回答花园主人的时候,他缓慢而有节奏的语气里透着冷静与沉着,他自己对“友情”含义的扩展说明了真正的主人是谁,同时死神也在提醒花园主人注意自己的地位,要安分守己。
死神在玫瑰园的出现其实是在强调死神在自然界秩序中的地位,他在玫瑰园不但遇到园丁还遇到花园主人,意在强调死神拥有对整个自然界的统治权。作者把这首诗歌的主题沿着两条线展开,即:对死亡的畏惧和自然界生命的转瞬即逝。在诗中作者把富有盛名的玫瑰花的形象作为生命的象征,花园虽然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它的美是季节性的,会随着季节的转变而消失。随着季节变更,玫瑰花会凋零会死亡。而对人类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诗人贾斯迪思在此表达了死亡会在任何季节、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到来。尽管园丁比花园主人的年纪大并且认为死神是冲着他来的,事实上死神是冲着更年轻的花园主人而来的。玫瑰园是个耕耘的地方,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而被人工改造了的自然界。死神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原有的秩序,暗示了人类想要控制自然界的企图就如花园主人要把死神驱逐出他的花园一样,是注定要失败的。面对花园主人的粗鲁与无礼,死神的冷静与自信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玫瑰园事件》是一首可以被看作一个小剧本的叙事短诗,是个有人物、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小故事,读来浅显易懂。叙事诗和抒情诗是相对而言的,抒情诗是说话者的话语,通常是描述或解释某种情感或思想。全诗是一个对话并且作者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描述这个场景,这说明了作者无意于发表评论或是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在这点上,该诗类似于一个小短剧,读者只有从对话中推导出诗歌的主旨。作品分为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又有三个节拍,这使它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像一首诗。诗中还使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作者把传统的死神形象拟人化并且使用了象征意象。全诗着重于表达死亡的不确定性和死亡的强势,它不会因为人的年龄和财产状况而更优待某一个人,死神可以不分季节、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出乎意料地来临;他公事公办并且乐于做这些事情,任何人都逃不出他的管辖范围。人类是无法控制自然界的,死神才是自然界真正的主人。
1.Conarroe,Joel O.,“Five Poets,”in Shenandoah,Vol.18,No.4,Summer 1967,pp.87-88.
2.Hunt,William,“The Poems of Donald Justice,”in Poetry,Vol.112,No.4,July 1968,pp.272-273.
3.Justice,Donald,A Donald Justice Reader,Middlebury College Press,1991.(www.xing528.com)
4.McMichael,James,“Justice,”in North American Review,Vol.252,No.6,November 1967,pp.39-40.
5.Pawlowski,Robert,Review of Night Light,in Denver Quarterly,Vol.2,No.2,Summer 1967,pp.175-177.
6.Pritchard,William H.,“Poetry Chronicle,”in Hudson Review,Vol.20,No.2,Summer 1967,pp.309-310.
7.Malkoff,Karl,Escape from the Self:A Study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Poetry and Poetic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7.
8.Gioia,Dana,“Interview with Donald Justice,”in American Poetry Review,Vol.25,No.1,January/February 1996,p.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