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的诗集《第二春》相比较第一部作品《蓟的无花果》而言,诗中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已经减轻许多,更多的是严肃和深入的思考,当时的米莱还只有29岁,她的写作生涯正处于黄金时期,毫无疑问她在诗歌上是非常有天分的,英国作家哈代曾经说过,美国有两大吸引人的地方,一个是摩天大厦,另一个就是米莱的诗歌。同时米莱本人也是年轻貌美,极具个人魅力,正在格林威治村创造着属于这个特立独行的女人的“米莱传奇”。米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双性恋者,受着许多人的崇拜与追捧,包括男人和女人,可以说一个年轻人所渴望的成功与虚荣心她都能轻易得到满足,此时的她应该觉得一切都是充满了光明与希望,应该是激昂向上的,但是为何读者在读她的这首《野天鹅》时会感到弥漫在其中浓郁的迷惘和不安情怀?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第二春》这部集子创作的直接背景是米莱与诗人阿瑟·戴维森·费克为期三天的恋情宣告结束之际,这对诗人来说不可避免地是个很大的打击。都说女人是感性的动物,而诗人又总是风流多情的种子,所以爱情在这个既多情又敏感的女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给了她无尽的甜蜜和创作的源泉,又让她尝尽了心碎伤痛。刚刚进入瓦萨学院时由于她的诗歌戏剧创作和表演才能,她吸引了很多同性或异性“粉丝”,同时她也是个崇尚自由与女性解放的女权主义者,对传统的道德进行着反叛与挑战,所以她在大学里便公开自己的双性恋取向,并与许多男女学生保持着肉体关系;到格林威治村这个落魄艺术家聚居地之后,这里崇尚艺术、文学、学术自由的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方式让米莱更是过着一种众所周知而又名声不太好的生活,这里有许多人在寻求精神伴侣,而欲在肉体关系中寻求创作灵感的艺术家更多,米莱在这里结识了如拜勒(Bynner)、威尔逊(Wilson)、格拉斯皮尔(Glaspell)、德尔(Dell)等不少作家朋友,也换了无数个情人,或者同时与几个情人交往着,在与这些情人的相处中,她受过伤也伤过人,拒绝了德尔、威尔逊等圈中“成功人士”的求婚,但却又在两年之后又闪电地嫁给了43岁的商人波斯维恩,无论她拒绝求婚或是接受婚姻其实都展现的是她对于爱情的不安与不确定,因为波斯维恩给了她充分的自由,他们的婚姻是完全开放式的,夫妻双方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情人和私生活。
她童年的经历或许是造成她这种不确定或者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他的父亲是个不负责、整天在外花天酒地的人,母亲忍无可忍只得在孩子们都很年幼的时候就与丈夫离异,家庭破裂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尽管母亲很能干,把米莱和两个妹妹教育得很好,但是父亲的不负责任对米莱的心灵创伤还是不可避免的,她也许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对男人或者说爱情失去信心,甚至可能还怀着一丝恨意,但同时由于父爱的缺失又使得她渴望得到异性的关爱,到底有没有真爱的存在?她渴望着纯真的爱情,但却又害怕像母亲一样受到伤害,所以只能采取满不在乎,一切都无所谓的游戏态度,伤人也自伤,她的骨子里永远都保留着诗人的浪漫,永远都想追求一份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但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得到,得到的爱情也无法确定其是否忠贞。《野天鹅》中诗人对野天鹅的羡慕,以及想象着与它们同去的渴求也可以作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因为天鹅们自觉实行“一夫一妻”制,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忠贞不渝的象征。(www.xing528.com)
《野天鹅》中诗人将她内心的躁动不安、忧郁徘徊、彷徨疲惫等情绪展露无遗,对于爱情的迷惘和不确定是其原因之一。但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思考者,她的疑问决不止于此,她对自己的身份也毫无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