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情感互动模式参数分析
神经认知解决的是幽默产生机制的物质实施问题,情感认知模式是把这些机制程式化。而模式要通过具体内容进行运作,由相关参数组成,各种知识资源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幽默。那么,视觉、言语幽默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言语一般理论的知识资源有框架反转、情景、机制、幽默对象、叙事策略和语言,情景包括参与者、动作过程,时间、地点等。幽默是通过文本/过程的交际过程,那么文本图式结构如何?视觉、言语幽默的文本图式如何结合?视觉、言语幽默的认知机制有什么特点?除此之外,互动模式参数还涉及交际双方的说话者/作者和听话者/读者(包括社会群体)、幽默对象,他们在幽默中的角色及人际互动关系如何?影响幽默的社会认知语境如何?
本章结合认知语法,基于典型事件舞台模型,描述了视觉、言语幽默文本的意象图式、语义图式、社会认知图式,以体现文本的情感、认知和意图构成,分析幽默图文中的“三大意义”及其关系,以图式推论解释幽默的产生过程。在幽默文本乖讹和消解的认知机制方面,从“谬误逻辑”性、社会性以及视觉、言语认知机制的区别和联系几方面加以分析。在幽默主体方面,主要从人际关系的亲密度、情感认知关系,解释了他们的角色及其关系,以及角色转换对幽默的影响。最后从功能认知角度,分析了影响幽默识解的文化语境、互文性语境和情景语境。
4.1 视觉、言语幽默文本图式
就幽默文本意义而言,言语文本可以通过“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体现,而与之对应的图像意义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SFL意义构成的体验观、隐喻观,和认知语言学观点视角相似,可以把功能认知相结合,统一用认知语法来描写图像和言语意义及其关系。图像、语言符号可以从凸显(射体与界标、侧面与基体)、视角、辖域、详略度和背景几方面加以识解。从射体与界标、侧面与基体解释“概念意义”“再现意义”,视角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解释“互动意义”,实施“人际功能”。辖域和详略度所体现的认知域和精细度解释图文间的“语篇功能”和“构图意义”。三种意义从物理世界映射到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各种意义的认知表达,可以用相应文本图式表示,包括意象图式、逻辑语义图式和社会认知图式。
4.1.1 文本图式
人们在现实活动过程中,通过图像或语言符号构成命题“概念意义”,实施“概念功能”,“概念意义”是参与者、过程和环境构成的组合关系。图像“再现意义”中的矢量(方向)、对角线(路径)、动作发出者、“心理凸显度”等概念及其关系,组成意象图式。图像中人物不同的视角扫描方向反映权势或亲密度,体现“互动意义”,实施“人际功能”,如自下而上的目光表示对方权势高,对视的目光表示与读者的关系接近。视觉图像中的这些空间图式体现信息价值,形成“构图意义”。左侧为已知信息,右侧为新信息,对应于言语语篇中的主位和述位。图像上面部分代表理想信息,给人以积极的期待,下面代表实际信息。中间图形代表重要信息,边缘部分代表次要信息。空间位置代表的“构图意义”是空间图式的体现,即上—下图式、左—右图式,中心—边缘图式。意象图式还有容器图式( containment schema)、类属—具体图式( generic-specific schema),图式信息是否引起读者注意,图式构成的复杂度、对称性,图式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创新性等也会体现情感。上—下图式,左—右图式,前—后以及容器图式等都可以描述情感,如生气可以用人体容器图式隐喻化表达,汉语表达有“气不打一处来”“气炸了”,英语有“burst a blood vessel”,“get hot under the collar”。其他表示情感的隐喻如有“上表示高兴”( happy is up),“下”表示沮丧、悲哀( sad is down),如:“I’m feeling up/down,you’re in high/low spirit.”
建立在对具体义域感知基础之上的意象图式是真实世界经验的抽象表达,是图像感知和抽象域的概念(知识)结构的中介,是从感知经验到概念关系表达的统一框架,把具体意象和抽象逻辑关系融为一体( Johnson,1987:29)。意象图式构成视觉语法和语言语法的界面。
图式能对各种意义作出描写。
图像的“再现意义”包括叙事的再现和概念的再现,相当于命题和概念的再现,分为行动反应、心理和言语三个过程( Kress&Van Leeuwen,1996:63-72),分别代表行域、知域和言域过程。从认知角度,“再现意义”的及物性和矢量概念在语义上表现为射体( trajector/TR)向界标( landmark/LM)移动,施加在界标上。图式中射体和界标的关系是动力关系,如同图形和背景( figure&ground)、基体和侧重( base-profile)的关系或中心—边缘关系。在语法上表现为主语/施事和宾语/受事关系,从而整合了图像语法(视觉语法)和言语语法。
语言和图像两者都可以借助source-path-goal意象图式表示,如以下图画:
[38]( Walasek,2009:330)
38a
38b
用语言和图式表示:
图29 典型事件舞台模型( Langacker,1987:284,345)
意象图式是对人体对真实事件体验的抽象,人体感知投射到心里世界,外部的物理动力成为内在的逻辑之力,意象图式成为逻辑语义图式,射体、界标和路径对应于实体和过程,构成心里语义框架图式。
框架( script,frame)概念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应用到人工智能( Schank&Abelson,1977; Rumelhart,1980/1986)和语言。框架是围绕词汇单元所涉及的语义信息的认知结构,代表说话者的世界知识。因此,框架为说话者提供了一定实体或活动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等,如“看病”( DOCTOR)框架,其中的结构包括主体、活动过程、地点、时间和条件( Subject,Activity,Place,Time,Condition)等。
概念框架( script)是基于用法的事件图式,是社会事件在大脑中的反映,称为社会事件的模仿器( Event simulator),物理世界和心里世界的概念投射到社会世界,构成了社会认知框架。框架概念又称为脚本、场景或图式( frames,scenarios,schemata),本研究采用图式这一概念,是对社会事件的模拟,而知识以图式这种认知抽象结构储存在大脑中。图式的意义潜势通过示例被充实,图式内或图式间不一致产生幽默( Lambert&Thayer,1990)。
社会认知图式模仿社会大脑结构,代表了事件原型概念,由意图、事件过程(施事、受事、动作)、环境( setting)、大脑情感状态( mental states)和最后的结果构成( ibid)。有趣的是,社会认知图式中的情感认知有相应的社会脑功能区加以实施。情感产生于边缘系统,认知部分有前额皮层、颞叶等主要神经认知系统。从某一特定功能区看,情感往往产生于边缘部分,如前扣带皮层( ACC)能监控幽默产生的动机、情感冲突,颞上回后部( pSTS)、前部参与了动机、情感处理,这些部分属于边缘部分,而认知乖讹发生于颞叶中部,属于中心部分。额上回内侧是情感认知的互动整合区,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是幽默的激发区,犹如胳肢腹部可以使人发笑一样。社会脑被认为是社会事件的模仿器,因而奠定了幽默事件图式中情感认知互动的神经基础。
社会认知图式包括事前( THE BEFORE)、事中( THE CORE)和事后( THE AFTER)三部分( Panther&Thornburg,1998:759),对应于大脑功能区的中心、边缘部分。
事前部分有意图( goals)、动机、能力、信念等,可对意图进行预测,包括社会法规、道德和信念判定下的羡慕与批判、赞扬与谴责等。语言要实施一定的语言行为,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预设、真诚等适切条件( felicity conditions) ( Jaszczolt,2002:296)。预设、真诚条件表达了内在的某种心理状态,例如,当他要作一个“陈述”时,他的心理状态就是确信( belief) ;当他要作一个“允诺”时,他的心理状态会有一种意向( intention) ;当他发出“命令”时,他的心理状态又会是一种愿望( desire)或者是一种需要( want) (何自然,1997)。言语适切条件的内在心理,反映的外在言语行为须符合社会认知评判,包括社会许可( social sanction)的“真诚”( veracity)和“正当”( propriety),社会尊严( social esteem)的“正常”( normality)、“能力”( capacity)和“可靠”( tenacity)。
事中是环境( setting)中的过程、过程参与者及其相互作用,场景或环境类似于语法中的状语,包括时间、地点、原因、条件、让步和方式等(王振华,2010:98),方式分为手段、工具、性质和比较( ibid:103),性质如人性本质。
事后是结果归因和事件引起的情感反应部分。
通过对社会事件和社会脑的模拟,我们建构了下列社会认知图式,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部分。事前部分为图式上部的灰色部分,事中是中间的白色部分,事后为图式下部分的灰色部分。
表6 社会认知图式
图式内的关系是转喻关系,任何一部分的激活,可以转指其他部分或整个图式。
Baranov( 1996)认为概念框架或图式由空位( slot),或认知学、类型学所称的范畴( category)构成,图式框架结构、空位或槽空之间的关系构成概念结构,相当于数据库结构,可以通过关系进行运算。框架关系表示程序性知识,而空位是陈述知识,是对知识的具体描述。图式中的“category /slot”经过语义充实后,可以形成语义概念(胡壮麟,2004:72),言语的语义充实使得图像更精密。空位中的值由实体、过程、属性( attributes)构成,实体由语素构成。属性就是有一个中项的谓项( Predicate,如“红[X]”),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中项的谓项(如“碰撞[X,Y]”,DO ( bi,bj) )构成关系。许多属性就是内隐( implicit)的关系,例如,“大[X]”,表现为大[X,原型-X],大的属性只有和另一物体比较时才显现,如“大于[太阳,行星]”,两者间构成图像—背景关系(张立新,2011)。
图式中的情感/情绪由内在信念或外在的过程/文本刺激驱动,图式的情感认知关系也是隐喻、转喻关系,事前的意图引发动作趋势,事件过程产生事后情感,情感又影响后续意图。情感图式和社会认知图式关系如下( Lisetti and Nasoz,2002) :
表7 情感图式向社会图式的映射( Mapping Emotion Schemata to Social Schema)
在构成上,情感有外在的行为波动和内在的性情状态,在极性上有正、负之分( + /-),在强度上有高中低值,在持续时间上有长有短,一定的情绪或情感反映一定的意图、态度,如嘲讽表达反对、谴责或批评,高兴反映羡慕或赞赏。语义上,情感具体分为不/高兴,不/安全,不/满足。
4.1.2 视觉、言语幽默的图式化过程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事件概念通过图式化过程进行,用图式框架对预期发生的事情加以预设、推论,以便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
幽默在于图式的双重性( duality)。动作、图像幽默、言语幽默往往由双层图式构成。幽默的喜剧效果来源于图式语境的变化,或把不同框架的幽默文本或事件图式加以双关( bisociation),形成图式框架重叠、反转或转移( Koestler,1964:51; Raskin,1985:111; Coulson,2001:32)。幽默文本图式可以解构为情景设置和笑料,情景设置部分激活某一场景图式,笑料部分激活另一图式,图式重叠导致图式失衡,产生张力和惊奇。经过逻辑机制回复性解释后张力消除,两个图式整合,平衡恢复,使人感到愉悦,发出笑声,幽默得以理解。
图式认知转换有各种方式( Baranov,1996;刘正光、周红民,2002),图式中任何部分的转换、凸显夸张,引起图式的失衡。不同图式间的重叠、不一致或反转,可以通过双关、并置、拼凑、类比、仿拟( parody)、对比( contradictions)、交错( chiasmus)、倒错( reversal)等认知机制(见4.2节)形成文本图式间的反转,分属真实/非真实、正常/非正常或可能/非可能反转,统称为现实/非现实反转( Raskin,1985:111)。
除了图式重叠或反转的内部认知乖讹外,在外部的社会域,群体内部、群体之间,宗族之间都存在冲突,还有人性的弱点与完美,人类文化与自然的冲突等等( Vogel,1989:115)。自然的物理冲突之力,映射到人的心理产生逻辑认知乖讹,逻辑之力进入到社会世界后成为道德之力,产生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冲突,包括是否符合“社会尊严”的“正常性”“能力”是否“可靠”,“社会许可”的是否“诚实”“正当”。从情感视角看,人体体验产生各种情感,通过器官隐喻映射到心里,经过社会评判后成为“制度化情感”。
1)图式推论
幽默含义的产生和理解可以借助图式推论进行,其中重要的机制是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在人类的认知机制中,转喻可能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是更基本的意义扩展方式( Taylor,1995:124;张辉,2011)。通过转喻方式,对图式加以“信息补差”,通过图式―转喻推论,使读者从最简信息中,最大限度地扩展信息,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关联,以达到交际目的。转喻包括命题式(指称性和谓语性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通过对概念域内的“领域凸显”,发生指称转移,部分映射整体。在言语行为事件图式中,事件过程、事前的意图、事后结果可以相互映射。(张权、张立新,2004)
图式—转喻推论包括图式预测、变量具体化推论、类比推论、选择推论,缺乏价值推论,连接性推论几个过程。开始时听话者/读者受语篇中情景设置部分激发,调动百科知识对语篇语域与篇章的原型图式结构进行预测,空位( slot)的值( value)很快被转喻性填充,建立起图式框架。预测图式与笑料现时语境下的图式进行比对、筛选,如果不一致,则产生乖讹,图式失衡。而“平衡趋势”张力要求借助认知机制,对已有图式进行价值调整,对图式中某一属性进行添加或删除,或者对图式中的事件过程进行调整,使得乖讹消解。现时语境图式确认后,还须进行演绎、归纳、评论等思维活动,进行连接推论,可以通过指称转喻和述位转喻进行,因为命题的逻辑关系的连接,即命题转喻的形式,主要通过命题的关键词,即指称和述位的转换进行的。(张权、张立新,2004)言语行为连接主要通过言语行为转喻完成。如:
[39]feeling she was casting swine before pearls,Isabel was painfully
consciou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cenery.(张权、张立新,2004)
言语首先激活的是《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典故原型“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珍珠( pearl)”转指宝物,“swine”是蠢货原型,“把珍珠丢在猪面前”隐喻意思是“把贵重东西放在没有欣赏人面前”,表达的是对宝物的赞扬,对人的不满情感和批评态度。但“casting swine before pearls”图式与原型图式比对后不一致,产生乖讹。比对后发现“swine”和“pearls”的顺序发生了交换,指示发生了转换,伊丽莎白成了有鉴赏的人( pearls),而风景却很糟( swine)。借助“序换”(倒错)的逻辑机制,图式恢复平衡,经过认知评价,表达了对人的赞扬,对风景的不满情感和批评态度。
事件图式组成脚本( script),不同语类文本事件有其特定的叙事序列,如报告、讲座、庭审等等的序列不同,序列错位或中断也会导致幽默。如小品《小崔说事》中,大妈开始演讲中,不断被大爷的饱嗝打断,引发笑料。
2)视觉、言语幽默图式化过程
幽默图式转移可以发生在同一模态内,如图像图式内或言语图式内,形成单模态图式推论。在意向图式中,动力方式改变可以导致幽默,表现为方向、强度、快慢等变化,在图像中借助色相、亮度、纯度、线条、图形的上下左右位置等表现,语法上通过言语情态实现。如以上行人和车的图像图式中,开始部分小汽车撞向行人( 38a,38b),设置情景图式;在38c,38d中,行人动力强度被夸大,改变了意象图式中力的作用方向,踢翻了汽车。
读者按照镜像神经可以感受到图像文本中动作和脸部表情的情感。从38a,38b中男子瞪大的眼睛、粗鲁的动作,可以看出恐惧、生气的情绪。38c男子扬长而去,显现满足情感。图式方式的改变,伴有情感图式转换,情感转换使读者感到好笑。
38c
38d
幽默也发生在图像—言语模态之间,形成跨模态或多模态图式关联和转换,此时,文本是图像符号和言语结合的文本,属于跨模态语篇。模态是可以即时实现语篇及各种交互的符号资源( Kress&van Leeuwen,2001:21),指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渠道跟外部人、机器、物件、动物等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渠道即符号通路。多模态指两种以上模态综合运用的模态。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媒介手段与符号和外部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指的是语篇形式、语式( mode)的运用。多模态形式一方面涉及模态种类,另一方面看涉及的符号系统多少,如卡通、漫画虽然只涉及视觉,但既有图像、又有文字,也是多模态话语(朱永生,2007)。
言语与图像虽然分属不同的符号层次和不同认知域,有不同的符号加工分工( Division of semeotic labour)。正常情况下,符号的意符( Signifier)和意指( Signified)、能指和所指一致,即音响系统和概念语义的表达相符。如果发生乖讹,就会导致幽默。乖讹可以发生在同一符号层次,也可以发生在不同层次之间,象似符( icon)、指示符( index)和象征符( symbol)之间意象的抽象程度不同,不同意指导致幽默。
言语、图像不同符号处于一连续体中,一极是纯粹言语符号,另一极是副语言符号( Matthiessen,2009:26)。不同符号可以形成和谐( semiotic harmony),如同音乐演奏中音符间的和谐一样。图像映像符的图画、雕塑和语言象形文字,拟象符的地图、线路图可以通过成分象似和关系结构象似隐喻地构成句式图式,象征符通过间接隐喻实现。韦勒克认为,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如果它被反复转换,就会变成了一个象征。因此,象征形象与原型区别在于,前者“个别间接暗示一般”,后者“个别直接体现一般”。台湾学者姚一苇在《艺术的奥秘》概括了“象征”的三种基本性能:符号性、比喻性和暗示性。图像、句式的隐喻性和象似性,使得图像—言语幽默的图式转换成为可能。作为跨模态或多模态符号的视觉、言语幽默语篇,言语具有图像符号的特征,可以激发意象;图像符号根植于语言,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图像、言语可以相互结合。图像是对物理世界的直接描述,属于事件域或行域,可以用意象图式表示。对真实世界的认识进入心理后成为知域,使真实世界空间向信仰空间映射,外在的物理动力成为逻辑之力,可以用语义逻辑图式表示。进入社会世界后,增加了一些社会政治特性(如权力)和情感因素,可以用社会认知图式表示。情感方面,意象图式可以借助人体隐喻映射情感,言语可以借助情态表达情感。图像、言语图式内、图式间可以通过转喻、隐喻互相映射、整合。
根据分离度和自足性( separability and self-sufficiency),不同语域和文体的符号层次和模态间结合方式有并置( juxtaposition)、结合( combination)和融合( fusion)三种关系( Ventola,2004:217)。并置如文中插图、结合如招贴广告、漫画,融合如诗画、图画诗、书法等( visual poetry,calligram) ( ibid),下面的“福禄寿喜”中的文字与图像乍一看使人感到好奇,但通过认知机制却能完美地把图和言语符号融为一体,典型地把符号的三个层次相结合。其中的象似图“鹿”是“禄”的指示双关,“仙鹤”是长寿的象征,天上的“鹤”和地上的“鹿”“喜”相逢。图像和文字的结合,给人以新奇、好玩感觉,接近幽默。
卡通、漫画往往是把言语和图画结合在一起表达意义。作为声响系统的言语和图像分属不同模态。模态的结构由次模态组成,次模态的特征在模态间流动。次模态由特征( features)组成,如图画由颜色、亮度、对比度组成,而颜色的特征包括饱和度、纯度、调和度、区分度、色相( satuation,purity,modualtion,differentiation,hue ) ( Kress&Leeuwen,2002:354ff)。言语符号又分为语言与副语言,颜色不仅存在于图画中,而且运用于印刷( typography)中,如字体颜色。言语文本还可通过印刷术、排印( typography and layout)隐喻地表现图像情感,从而使得文字和图画融为一体。
幽默性漫画融合了多种符号手段,有说话符号( locugrams,the balloons containing spoken words)、表意符( idiograms),以隐喻的方式模拟人物的情感(如下图)。
[41]( Walasek,2009:386)
漫画中不仅有人物、物体的象似符号( iconic signs),更有图解和印刷因素,如字体颜色、字体排立、方向、长度、高度等,表示出音量、音高和话语的长度( duration of utterances),隐喻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图画中的大写字、黑体字、拉长的字体通过图式代表声高,强调激动、愤怒等情感图式( high—happy),扭曲的字体( trembling letters)映射出害怕、担心等情感。如下图中的大写黑体“SNAP”,“BOP”,“CRUNCH”,映射牌子摔下之重,通过文字图像隐喻表达恐惧情感,而情感转换激发幽默感。
[42]( Walasek,2009:401)
总之,模态间特征的差异,导致图式乖讹,同时,图像符号和言语文字之间可以通过转喻和隐喻加以结合,次模态特征把图像文字关联,激发幽默感。
在图像、言语符号层次之间的互动中,以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为辅(冯德正,2011)。图像作为标识( token),文字赋予标识以价值( value) ( Halliday,1994:124)。不同模态符号间的连接( relay)通过暗示( cue)进行锚定( anchor) ( Tan,2009:168)。如通过动作或图像隐喻性地指向( orient)言语含义的原型诠释,作为语言意图的暗示,创设乖讹情景,和言语产生乖讹、异类关联、双关( bisociation)。言语作为图画的指示( pointer),表明主题的诠释( iconographical symbolism),锚定图画的特定解释( Refale,2009:84,2011:87-108),从而达到视觉与言语意义之间的互相补充或加强,达到图文乖讹,在意义拓展中获得幽默效果,此语类常见于政治漫画。当然,言语也可以创设情景,和图像发生乖讹,图像指向主体,如广告中图像指向产品。符号间的强化可以通过“反复”( repetitions of identical meaning)进行。首先通过图像或意象图式建立了聚合感觉关系( paradigmatic relations),在表层理解时,触发了言语诠释图像含义,赋予图像价值,通过图文双关获得幽默效果。
听话者/读者在对幽默文本解读中,调动社会认知语境对幽默文本进行图式解构,即把概念图式进行分解( de-blending) ( Sakis,2003),分解成两个概念图式。情景设置图式部分首先激活的是原型图式,随后的图式与原型图式不一致,产生乖讹,引起文本图式间张力,而“平衡趋势”张力要求听话者/读者借助某种“认知机制”,通过“最小努力”消除乖讹,恢复平衡。当读者意识到幽默文本中的某个部分(词、句)的双重概念,两个概念图式的乖讹部分违反了社会评判的“社会尊严”或“社会许可”的某些法规或伦理道德时,理解了文本中批判、谴责的社会意图。对社会规范的违反受到讽刺、嘲笑,属于攻击性幽默,而对美学原则的违反属于非攻击性幽默,遵循美学原则的事物、文本/过程或现象使人感到愉悦。社会评判具有级差性和显隐性,语势的扬升降抑,对范畴中原型或边缘成员的聚焦程度,形成评判程度差异,可以通过夸张、隐喻、转喻实现。
图文间关系可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关系( Unsworth,2006:1175)。图文间发生乖讹,认知机制把图文结合,乖讹消解,幽默得以理解。如下列反映社会现象漫画由隐喻作用,构成反讽含义。
[43]( Walasek,2009:564)
通过图像感知,图中车子杂乱,构成交通拥堵的印象。如果把道路比为容器或管道,则交通堵塞犹如人体中充满液体,车辆碰撞就像人体内液体搅动,由此构成了图像的意象图式,产生不满、厌恶甚至是愤怒的消极情感(-) ( ANGER IS HOT FLUID,如“I almost burst a blood vessel”),该受到批判,意图为(-) (表8意象图式)。图中拥挤的牌子以及紧挨的文字说明,映射拥挤的车辆和道路,弯曲的箭头映射车子的东扭西歪,文字构成了图像隐喻和图像关联。路标言语“GET IN LANE NOW”,欢迎加入,过程转指结果,表达满意、高兴的积极情感( + ),同时用高量值情态表示:“other lane is moving faster”,“pushing your luck”,“someone will let me in”,表达的意图是赞扬( + )。文字和图像构成了对比,形成反差。图像设置了情景,言语和图像间产生乖讹。借助认知机制(矛盾)回复性解释,乖讹消解。情感从消解向积极扬升,正极指向负极,产生反讽效果。这些乖讹进入社会层面,违背了“正常性”,该受到批判。
表8 “交通事件”的社会认知图式
图文结合另一种关系可以是相互强化关系( ibid),如[44]。
[44]( Walasek,2009:143)
THE GAP IN THE BRIDGE
通过观察图像,位于图像中心的是带裂缝的桥,“山姆大叔坐在断桥的右边”( Uncle Sam sits on the right of the bridge),形成桥的意象图式,是物理世界的意义。而言语隐喻“THE GAP IN THE BRIDGE”,强化了“BELGIUM,FRANCE”与“ENGLAND,ITALY”之间的分歧,如政治分歧。图像中山姆大叔坐在英国和意大利一边,偏向后者。山姆大叔是美国的转喻,而美国总统又是美国的转喻。左边牌子上的文字“THIS LEAGUE OF NATIONS BRIDGE WAS DESIGN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SA”指向图中的桥和美国,表明分歧由美国一手造成,强化图像意义。隐喻和转喻使得物理桥图式增添了社会情感因素,向政治桥图式映射。在物理层面,山姆大叔坐在右边,产生左右力量的失衡,形成裂缝。在社会政治层面,存在民族冲突、价值观等差异,产生种族间乖讹( ethnic/social group),统一于上位层级( human)。而美国偏向一方,通过社会许可的“正当性”评判,认为美国不公( unfair),该受到谴责( condemn,scold),因而产生厌恶情感( sick,disgusting)。通过隐喻和转喻,言语使得物理桥图式向社会桥图式映射,充实了图式的社会值,增添了讽刺、评判的意图。
图像物理桥、社会桥图式间通过映射,强化了图像的幽默意义,图式化过程如下:
表9 “桥”幽默图式
续表
文本的图文可以相互融合形成视觉、言语幽默。如[45]:
通过左右扫描和左上—右下对角线关系,上—下图式意义再现为,黑色图像为女子头部背影,显得高大强势,男子位于右下角显得渺小,在仰视对方,双方地位、权势不平等,形成了对比。
图画中的黑色背景中是白色小点,通过白色亮点形成的言语“I’M A PRISONER OF ANDROMEDA NEBULOIDS”,仙女座“ANDROMEDA”明示了图像黑色背景是指夜空,白色小点暗指星星,星星被巨大黑色天空笼罩,是容器图式,情感表现为(-)。
男女图式和星空图式构成女子/夜空,男子/星星乖讹。其实,黑色背景既是女子头发,也指黑色夜空,白色小点既指星星,也指男子,两者形成视觉双关关系。“双关”认知机制,使得乖讹消解,图式间恢复平衡。
“I’M A PRISONER OF ANDROMEDA NEBULOIDS”,图像中的女子/夜空和文字仙女“ANDROMEDA”,男子/星星和“PRISONER”发生乖讹。图式从男女图式转为监狱图式,图式间发生转移而失衡。隐喻( MARRIAGE IS A JAIL)认知机制,使得乖讹消解,图式间恢复平衡。“ANDROMEDA”是希腊神话中的埃塞俄比亚公主,“NEBULOIDS”是由于战争逃到金星上后又返回地球统治的人种。
幽默由图像、言语几个层次间的乖讹叠加而成。首先是图像星空和男女的双关含义形成的乖讹;其次,在言语层面,还把男女婚姻隐喻地比作监狱,而婚姻中的
[45]( Walasek,2009:421)
妻子就像黑色的监狱,丈夫似乎成婚姻的囚犯。婚姻中的男子受女子束缚,女子就像监狱长,就像星星受仙女座( ANDROMEDA)约束一样,婚姻中的男女战争不断。图像-言语间通过“ANDROMEDA”(公主/仙女座)锚定、叠加,乖讹通过回复性理解,婚姻中的丈夫失去自由,违背了社会许可的“正当性”( propriety),该受到谴责,激发不满(-)的“制度化情感”,加强了幽默效果。
表10 “星空”幽默图式
图式的失衡与平衡恢复由认知机制实施。
4.2 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机制
世界分为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和符号系统四大系统,物理系统是无生命之物( inanimate),生物系统( animate)包括人和其他动物,人类社会由各种民族和群体组成。系统依此进化而来,由物理世界向心理世界、社会世界映射,社会符号系统赋予三大系统意义。生物系统增加了生命意义[+ life],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还有特殊的心理和情感、社会秩序[+ value,or social order]( Matthiessen,2009:13)。从人类整体文化模式看,世界上的事物按照层级排列。依据二分法,世界首先分为无生命/有生命之物( UNIVERSE[inanimate / animate]),以区分物理之物和生命,分别遵循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而生命进一步分为动物/人( ANIMATE[animal /human])。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世界,又分成不同的种族和社会团体( SOCIETY[ethnic group/ social group]) ( Viana,2010),遵循一定的宗教、传统等社会规范,通过社会道德法律加以评判;而不同群体内部也有地域、职业、性别差异,一方通过幽默取笑另一方,获得优越感,因而有高低之分( Social Group[the inferior / the superior])。
社会层面的不一致具有上下层级性,下位部分包含有上位的特性。构成大链条隐喻( the Great Chain Metaphor) ( Krikmann,1994/ 2007;束定芳2000:177)。层级如下:
图30 事物区分层级
由于层级间存在特性差异,层级间可以发生乖讹转移( incongruity shifting),下位乖讹加强、指向上位乖讹( Hempelmann&Attardo,2011:138)。当然,并不是每个幽默都具有层级性。
从系统进化看,社会层面的不一致由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的乖讹映射而来,当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的“逻辑机制”产生的逻辑之力进入社会世界时,成为道德之力,乖讹和乖讹转移指向社会许可和社会尊严,受社会认知规则、种族风俗、传统和宗教约束,激发“制度化情感”,产生幽默。因此,社会层面的不一致和心理层面的乖讹形式相对应。乖讹包括背景乖讹( background incongruity)和凸显乖讹( foreground incongruity),同样用二分法构成的三角关系加以显示( ibid:128)。三角右边是情景设置( setup),左边是笑料( pun clines),底边表示乖讹( incongruity),通过笑料或者睿智回答的“倒错性逻辑”机制( paralogic)加以解释,在社会语境作用下,把两个相反、原本不相干或关联度小的概念连接,在上位的三角顶点归入同一范畴,乖讹得以消解。
乖讹消解通过“逻辑机制”从内在心理上激发情感,社会评判从外部社会域指向意图和态度。如寓言往往通过动物讽喻人类社会中人性的善与丑,社会伦理道德的美与恶,此时社会乖讹发生在[animal/human]层面,心理上是隐喻机制“ANIMALS ARE PEOPLE”,在下位的社会尊严( normal/abnormal,capable/ uncapable,dependable/undependable)或社会许可( ethical/unethical)中乖讹得以转移和强化,激发外在的羡慕或评判、赞扬或谴责意图,产生内在的满足或不满足,高兴或不高兴,安全或不安全情感。通过ANIMALS ARE PEOPLE隐喻,在上位ANIMATE达到一致,乖讹得以消解,幽默得以欣赏。
因此,幽默的显示的批判、谴责等意图由外在的社会层面的不一致产生,同时由内在的“认知机制”映射而来,“认知机制”是幽默乖讹得以产生和消解的内在动力。
幽默中的“逻辑机制”是“谬误逻辑”( faulty logic),存在逻辑的不当性( inappropriateness),使用不当逻辑或错误地使用某一逻辑表面上达到乖讹的消解。在“谬误逻辑”中,“能指”的相似和“所指”的重叠,使得语义对立又存在适当性( appropriateness),所以乖讹为适当的乖讹( appropriate incongruity,Orings,2003:2/ 2011),当这种适当性表现出来时,就有了幽默感。
“逻辑机制”以类比为基础,类比是“假类比”( cratylistic analogy) ( Hempelmann &Attardo,2011:140),是一种“逻辑倒错性类比”( paralogical analogy),属溯因类比推理( abductive analogical reasoning )、谬误推论( faulty reasoning),是不适当逻辑( a non-bona-fide logic)。类比有外形类比( shape analogy)、功能类比( functional analogy)。如对于双关,外在的声音或符号相似会误认为语义或功能也相似。
4.2.1 类比、“假类比”
类比是指在类比的情景中两种范围具有匹配的关系结构,而类比推理是人们使用熟悉情景,类比发现对应关系和完成某些作业的一种方式(王亚同、鲁忠义,1998; Holyoak&Thagard,1997)。
“结构映射模型”( SME) ( Gentner,1983:155-170)理论具体解释了语义类比和类比机制。包括:( 1)将基础范围的实体映射到目标范围。( 2)将基础范围的对应关系映射到目标范围,即关系的一致性。低级关系自下而上融合成系统,低级关系的映射受高级关系的限制(即系统性原理),系统映射形成最佳关联。两个域之间要经过系统映射或整体映射( global mappings,or gmaps),因为整体映射可及所有信息,是溯源性推论( non-demonstrative inference,deduction),包括了演绎和归纳过程。系统映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Gentner,1983) :
a.整体系统结构映射:基础域中的系统关系映射到目标域,从而获得最佳关联;
b.候选项推论:根据系统映射进行关系推论,如关系、谓项的确定;
c.低级结构映射:根据基础域,推论出目标域中新的一一对应表达。
以上的系统映射融合了两个域的一致关系而排除了非一致映射,没有浪费多余的力量,因而以最小的努力达到了最佳关联。映射过程具体如下( bi指基础域中的实体,tj指目标域中的实体) :
a.系统映射(如CAUSE) :CAUSE( PUSH[bi,bj],COLLIDE[bi,bj])→
CAUSE( PUSH[ti,tj],COLLIDE[ti,tj])
b.实体间关系映射(如碰:PUSH,撞:COLLIDE) :PUSH[bi,bj]→PUSH[ti,tj]
COLLIDE[bi,bj]→COLLIDE[ti,tj]
c.实体映射:M( mapping) :bi→ti,bj→tj
以上映射过程可直观图示如下:
图31 类比结构映射(张立新,2011)
基础域中,自下而上由实体、谓项融合成系统,系统映射到目标域达到最佳关联,目标域中自上而下对应于基础域一一推论出实体和谓项,当然,这是一平行过程而非线形过程。类比关联受系统原则制约,保证了交际关联意图的一致性( Gick &Holic,1983:1-38)。
Thagard&Shelley认为类比可以产生四种情感:幽默、嘲讽、发现和动机( humor,irony,discovery and motivation)。前两种属于幽默情感,引起人们发笑( mirth or amusement),而后两种不属于幽默情感,如科学类比因问题的解决使人兴奋,美的类比( elegant analogies)使人感到美的享受,把自己比作名人产生自信。类比的乐趣在于乖讹产生的惊奇以及乖讹消解后的惊喜、乐趣,情感转换产生幽默感。
幽默中的类比属“假类比”( false analogy),不同于科学逻辑上的类比。科学类比是求同,排除了基础域和目标域的不一致达到系统关系的一致,从而在逻辑关系上达到系统映射和一致。而幽默的“假类比”机制,是在共同基础上突出差异性,在乖讹上位关系中达到对立统一。其中乖讹构成了自上而下的层级,乖讹产生惊奇,而在自下而上的回复性理解中,意识到言行违反了社会评判、宗教、传统、风俗等制度,显得荒谬( real/unreal),因而产生“制度化情感”,意识到嘲笑、讽刺或调侃意图,从而调节社会关系。“假类比”牵强地误用逻辑,其实并没有解决乖讹,或者只能解决部分乖讹,把乖讹加以掩盖,是表面上的适当( ibid)。如:
[46]A politician and a libarian were holidaying in an expensive resort in Tahiti.The politician said,“I’m here with my insurance money,because my house burnt down and everything I owned was destroyed by fire.”
“That’s a bit of a coincidence,”said the librarian,“I’m here because my house and all my belongings were destroyed by flood,and my insurance also paid for everything.”
The politician looked puzzled,“How do you start a flood?”
政客和图书管理员的旅游经费都是来自保险费,原因是意外事故,构成了两者的因果类比。事故一个是火灾,另一个是水灾。在最后的笑料中,政客原来是自己放的火,他借助溯因类推水灾也是图书管理员引发,这一想法不可能,违背了社会尊严的“能力”,通过类比评判,自己放火骗取保费同样荒谬,违背社会许可的“正当”性,该受到谴责。
基于“假类比”的认知机制,有各种具体形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双关和隐喻。
4.2.2 视觉、言语双关
双关是一个字或词句意外地把两个不相关的意思结合,是相同的“能指”(词的字形与发音),不同的“所指”(意义)。双关有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音双关是谐音相关,把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关联,用的是同音异义词( homophone)。语音双关不同于文字游戏( word play),后者没有语义交叉( Hempelmann&Samson,2007),而语音双关通过相同或相似的声音把语义有重叠的不同框架的词加以合并,如:
[47]Waiter,Waiter,is this a hair in my soup?
Why,of course sir.That’s rabbit ( hare) stew!
( http://www.hungrymonster.com/humor/Jokes.cfm?jid=38)汤里面有人的头发,乖讹( human/animal)违反了社会许可,受到顾客的谴责,外在的责备表达“厌恶”情感。“hair”和“hare”音相似,侍者巧妙使用语音双关,把人的头发和兔子双关,兔子炖的汤,当然“hare”和“hair”意思也相关。Hair/hare的发音相似,侍者谬误地类推两者的语义和功能相似,该汤可以喝,映射到社会域,使得乖讹( human/animal)消解,“厌恶”情感消失,情感转换,获得幽默感。但人/动物的一致,体现了非现实性,显得荒谬可笑。
和语音双关相近的有“飞白”( malapropism)。由于方言、教育水平高低差异,或出于说话者意图,通过使用发音相似而意义完全不相关的词,构成了语义上的不同,从而违反了社会尊严,该受到批判、嘲讽。如:
[48]( Walasek,2009:18)
Hairdresser,“They say,sir,the cholera’s in the hair,sir!”
Gent,very uneasy,“Indeed! Then I hope you’re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e brushes you use.”
Hairdresser,“Oh! I see you don’t understand me,sir.I don’t mean the air of the hatomsphere’,but the hair of the hatomsphere!”
理发师的“hair”“air”不分,把“the cholera’s in the air”说成“the cholera’s in the hair”(头发中有霍乱),造成了顾客的紧张。理发师一再辩解,但最后还是把“the air of the hatomsphere”说成了“the hair of the hatomsphere”。理发师对“hair”“air”不分,违背了社会尊严的“能力”受到批判、嘲笑。
语义双关属偕义双关,由词的多义性构成,如:
[49]Customer:I’ll have some lamb chops and make them lean.
Waiter:Forward or backward,sir?
( http://www.hungrymonster.com/humor/Jokes.cfm?jid=38)
“Lean”有“瘦”和“跳”的语义双关意思,属于假类比( cratylistics analogy,polysemous,( Hempelmann&Attardo,2011:140)。羊排居然也能跳,违背了社会尊严的“能力”,指向真/假( real/unreal)乖讹,显得荒谬可笑,在嘲笑中带有批判的含义。
视觉双关( visual puns)具有和荒诞视觉画或图像不同的特点,视觉能指( visual signifier)相似,视觉所指( visual signified )存在(语义)功能重叠或反转,最终的乖讹消解后获得幽默感,消解通过“假逻辑机制”( pseudological mechanism PLM)实施。
视觉双关中有相似的图像( image)和双重的语义,语义间有重叠或相似功能,经过解释后能消解差异,获得幽默感。如下图:
[50]( Walasek,2009:186)
‘That reminds me dear—did you remember the sandwiches?’
图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雕塑形状和三明治图形相似,但所指不同,形成乖讹。但它们都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个是满足物质需要,另一个是满足精神需要,两者在功能上相似,构成视觉双关。
在视觉、言语幽默中,可以现借助言语创设情景,激活原型意,随后的画面与与原型意发生乖讹( punch line),最后是乖讹消解( Goel&Dolan,2007),如以下节省用电的视觉—言语双关幽默。左图的言语“use less light”激活读者的原型图式,节省用电一般可以通过调低亮度( turn down the light),而随后的老先生却用布把灯罩上以“减少光线”(中),发生乖讹。最后作者调动逻辑机制(双关),消解乖讹。画中老先生“减少光线”的憨态行为违背了社会许可的“正常性”(调低亮度),显得愚钝,因而受到嘲笑。
[51]( Walasek,2009:325)
4.2.3 视觉、言语隐喻与转喻
幽默源于歧义,触发语( trigger,Raskin,1985:114-117)导致图式变化、转移和失衡。而在视觉、言语幽默中,隐喻、视觉隐喻( visual metaphor)是最普遍的机制之一,以类比为基础( analogy) ( Tsakona,2009:16)。
1)言语幽默中的隐喻、转喻
隐喻在结构上和类比相似,把本质上不同事物间的关系和共同点加以比较,以具体事物说明抽象概念。幽默性隐喻更接近讽喻( Allegory),表达评判态度。幽默性隐喻区别于非幽默性隐喻之处在于突出隐喻的矛盾性、模糊性,而非相似性,这取决于作者(说话者)的意图,决定读者(听话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喻体特征映射到本体上(束定芳,2000:71)。换言之,幽默性隐喻通过两个域中的相似点关联,但某些值的对立构成乖讹,对乖讹的回复性理解,达到社会评判或社会认知层面的一致,理解作者的嘲笑、讽刺或调侃的态度,触发一定的情感,包括“制度化情感”,从而理解作者的评判或谴责意图。幽默与隐喻相比,是更高层面上的社会认知过程,需要更高阶段的认知推理( Colston et al.,2002)。当人们说:“sermons are sleeping pills”时,并不只是强调布道和催眠药的相似特性,而突出其特点产生乖讹,原域和的域中的sermon/ sleeping pills指向上位的精神/物质,显得荒谬可笑( Ritchie,2003),而乖讹上位的统一,使得乖讹消解,理解谴责、批判的讽刺含义。上下位的关系属部分—整体转喻关系。
2)视觉幽默中的隐喻、转喻
视觉图画隐喻中的喻体和本体相当于背景和图像,或基体和侧面( base and profile),或者界标和射体,或者焦点与框架(束定芳,2008:158)。喻体提供了一个理解本体的基体,本体是基体中被凸显的事物,转喻可理解成是一种侧面的转移(王寅,2006:36)。视觉图画幽默在从背景到图形的转移、反转中产生。
就视觉隐喻而言,有四种表现形式,级差由低到高分为:
a.图画明喻( Pictorial simile)
b.语境型图画隐喻( Contextual type of pictorial metaphor)
c.混合型图画隐喻( Hybrid type of pictorial metaphor)
d.整体隐喻( Integrated/embodied metaphor) ( Forceville,2008:462-482; Forceville and Urios-Aparisi,2009:19-45)
明喻即显性隐喻,其他为隐性隐喻(束定芳,2000:51),就认知张力差异而言,前者级差小于后者( ibid)。
( 1)图画明喻及视觉幽默
明喻把图形中的相似特点进行映射( attribution mapping),即图形映射( foreground mapping),使得画面关联。明喻(隐喻)有方向性、不对称性。幽默产生于两者的对立性,相似是形式相似,功能上存在差异,形成乖讹。如下图中把女孩和台灯并置对比,在生命/非生命层面发生乖讹( animate/inanimate),说明人违背了社会尊严的“正常”性( normal/abnormal),产生惊奇。两个对等体通过并置(同时出现)、来回对比评价或对相似性聚焦,使喻体特征向本体映射,产生关联。通过图像“构图意义”,左边的是已知信息,右边是新信息,已知信息解释新信息,换言之,左边图像特征转移到右边图像中。图中左边台灯特性向右边女孩映射,构成了人像灯的图像比喻( people are machine),人和灯取得一致。当台灯的热情、韧性映射到女孩身上,形容人工作充满热情、坚韧不拔时,对人像机器一样工作态度加以赞扬,产生愉悦的情感,情感转换感到幽默。
[52]( Walasek,2009:303)
Acanthus( Harodld Frank Hoar),1946
( 2)语境型图画隐喻及视觉幽默
语境型图画隐喻中突显的是背景映射( background mapping)。如下图[53]中通过两个女孩图形实现关联,背景的颜色、形状、明度、纯度等产生情态级差。
图中两个女士的黑白差异以及白色沙滩、游泳者的黑皮肤之间形成对比。在西方黝黑的皮肤表示美、健康甚至有点尊贵,在颜色背景的映射中,增添了黝黑皮肤的社会性。因此右边女孩肤色与左边女孩肤色之间的反差( white/brown),视觉矛盾( Teng&Sun,2002)构成乖讹( normal/abnormal)。映射到在社会域,右边女孩的肤色违背了的“正常性”( normality)。正常/非正常性统属于社会尊严,通过嘲笑,乖讹消解,同时表达了对白皮肤女孩的批判,产生优越感、满足感和愉快。
[53]( Walasek,2009:193)
‘Don’t worry,darling,you’ll look quite respectable in a day or two.’
( 3)混合型图画隐喻及视觉幽默
通过拼凑等形式,把图形或背景进行混合性异类关联,从而创造出怪诞超现实的画面,获得幽默感。常见的寓言中把人和动物结合,成为“Animals are people”,或“People are animals”隐喻(如同John is a pig)。下图[54]中把印度街头耍蛇者( charmer)与蛇鞋拼凑起来(图像拼凑)。通过图像拼凑,在人与动物之间( animal/ human)发生乖讹,感到好奇。
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蛇的灵性结合,达到人蛇合一,通过隐喻,在上位( animate)中统一,乖讹消解。在印度,蛇并非咬人动物,而是被奉为神灵顶礼膜拜、令人尊敬,外表威猛的眼镜蛇更是财神的象征,耍蛇世家甚至要把蛇作为女儿的嫁妆。在蛇与人的结合中,蛇的运气、宗教等意识形态映射到人身上,同时表现出高超技巧,图中的舞蛇者较现实中的舞蛇者获得了更多的特性,具有了高超的技艺、超常“能力”,该受到赞扬,产生愉悦之情,情感转换产生幽默。
图画隐喻通过意象图式,解构为蛇的图式和艺人图式以及幽默图式,乖讹(黑体字)和一致成分如表11:
[54]( Walasek,2009:378)
表11 “耍蛇“幽默图式( The Humor Schema of Chamber)
( 4)整体图画隐喻及视觉幽默
整体图画隐喻通过两个图形—背景整体映射( figure-ground mapping),整合成经验概念,产生新的概念和情感。下图[53]中猫钓鱼钓上的是钱包,在鱼和钱包之间产生生命/非生命乖讹( animate/inanimate),钱包是人用的,又产生人与动物的乖讹ANIMATE( animal/human),乖讹和乖讹转移,产生惊奇感,触发笑料( trigger punch line)。猫钓鱼可以映射为人做事,同时,“fishing”与“phishing”读音相同,钓鱼又赋予了“网络欺诈”双关含义,同时,图画隐喻为“ANIMALS ARE PEOPLE”。内在的认知机制映射到社会域,猫的贪婪、不忠等特性映射到人身上,使得( animal/human)乖讹统一于上位ANIMATE,乖讹消解。同时意识到欺诈者不道德行为违反了社会许可,该受到谴责,表达“厌恶之情”( sick,disgusting)。
[55]( Walasek,2009:324)
钓鱼图画幽默的乖讹(黑体字)和一致成分用图式表示如表12:
表12 “钓鱼”幽默图式( The Humor Schema of Fishing( Phishing) )
“隐喻”与“双关”结合,构成了超级幽默( hyperdetermined humor)机制。
视觉幽默中的转喻在部分—整体图式间互相转指。下图[56]通过凸显人的嘴巴和肚子,用啤酒肚转指人,产生了人的乖讹HUMAN( normal/abnormal),同时酒杯转指酒。酒杯和人通过手结合,产生( animate/inanimate)乖讹,违背了人的“正常”性,该受到批评。当酒和人结合成UNIVERSE[animate/inanimate],乖讹消解,人具有了嗜酒的特性,受到嘲笑。
[56]( Walasek,2009:332)
转喻的反复、间接暗指构成了象征。埃菲尔铁塔成了法国象征,把旅游者和埃菲尔铁塔融合,铁塔的高大、雄伟等正面价值与旅游者融合,使读者对法国产生赞美、喜爱之情。
[57]( Walasek,2009:394)
3)视觉、言语幽默中的隐喻、转喻
通过对视觉、言语幽默中图像的直接感知,可以把比喻双方进行连接和对比,产生直接的认知情感印象,使图像为主题提供图式框架,作为言语暗示,言语给图式赋值,强化图像隐喻的幽默含义。如:
[58]( Walasek,2009:489)
‘Suddenly Fiona screamed at him like a scalded cat.’
图像把人和猫的图形连接,演讲者手里提着水壶,热水可能会烫到猫,发出尖叫,形成直接的印象是人像猫。言语把演讲者的声音比喻成“Foina screamed at him like a scalded cat”(像烫伤的猫一样尖叫),猫的尖叫特征投射到人,强化了图像的比喻意义。
视觉—言语乖讹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 human/animal),猫的声音和人的声音产生乖讹,违背了社会尊严中认的演讲声音的“正常”( normal/abnormal),该受到批评,激发厌恶的“制度化情感”,觉得古怪可笑。通过内部的隐喻机制“MAN IS ANIMAL”,映射到社会域ANIMATE[human/animal],乖讹消解,理解了嘲笑的批判含义。
表13 “演讲“幽默图式( The Humor Schema of Fiona Speech)
4.2.4 视觉、言语夸张与低调陈述
言语夸张以极端意义词、比较级或最高级故意加大数量、增强程度,形成乖讹。如某人“忙得不得了”,有人说他“忙得连打哈欠的工夫都没有”,加大乖讹程度,违反了社会尊严“正常”性( normal/abnormal),通过嘲笑,表达了对幽默对象的批评态度。
视觉幽默中,背景和图形构成乖讹,背景设置情景,凸显的图形包含笑料( punch lines)。
在视觉动作中,动力和界标的关系是背景和图形关系。由于动力方式的改变、力量的夸大或程度的扬升,使得凸显框架与背景框架之间失衡,产生乖讹。如以下图[59]中跳水运动员开始的助跳背景中(左)的重量和支撑动力均衡。跳起时,冲力被扬升,用力过大(中),泳衣崩裂(右)。在凸显图形中,运动员的力量超出了“正常”( normal/abnormal),属于对社会尊严的违反,所以受到公众的嘲笑。
[59]( Walasek,2009:358)
力量被夸大导致失衡,使得图式产生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反转。如以下左图[60]中两边力量均衡,背景图式处于平衡状态,而右图中由于胖子力量被夸大,打破了均衡,违反了“平衡性”( balanced/unbalanced),感到好笑。
[60]( Walasek,2009:355)
(www.xing528.com)
在视觉、言语幽默中,视觉或言语部分故意夸大程度、数量,形成乖讹。下图[61]中,通过视觉感知,贵妇人较胖,图像暗示( cue)意义为“胖”。但卡通中的言语说明:“one at a time,please,one at a time”,暗示她体重是普通人的两倍或几倍,言语夸大了量值,产生乖讹。言语强化了图像含义,进一步说明贵妇人的体重违背了“正常”( normal/abnormal),因而受到嘲笑,表达了批判的含义。
[61]( Walasek,2009:320)
‘One at a time,please,one at a time’
与夸张相反的是低调称述( understatement),对于疾病、死亡、宗教禁忌等现象,往往通过弱说代替强说,正话反说,以“黑色幽默”形式间接提及。如下面的故事中,作者以简明、轻松、不经意的方式直叙了最后的坏结果,似乎是命运式反语:
[62]A man who had broken his right leg was taken to hospital a few weeks before Christmas.From the moment he arrived there,he kept on pestering his doctor to tell him when he would be able to go home.He dreaded having to spend Christmas in hospital.Though the doctor did his best,the patient’s recovery was slow.On Christmas day,the man still had his right leg in plaster.He spent a miserable day in bed thinking of all the fun he was missing.The following day,however,the doctor consoled him by telling him that his chances of being able to leave hospital in time for New Year celebrations were good.The man took heart and,sure enough,on New Year’s Eve he was able to hobble along to a party.To compensate for his unpleasant experiences in hospital,the man drank a little more than was good for him.In the process,he enjoyed himself thoroughly and kept telling everybody how much he hated hospitals.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about hospitals at the end of the party when he slipped on a piece of ice and broke his left leg.( Alexander&He Qishen,1997:138)
反话正说的另一种表达是委婉语,用雅致、温和或间接方式表达粗俗、生硬、禁忌的说法,降低负面情感。如戏剧电影《阿甘正传》中,通过主人公介绍名字的方式,说名字起自于南北战争时的将军“General Nathan Bedford Fores”的姓,还调侃说,他妈妈说和他有点亲戚关系。其实这位将军是右翼组织“三K党”的组织者,作者通过起名的轶事,委婉提及政治禁忌。
4.2.5 视觉、言语反讽与对立、矛盾
1)反讽
根据讽刺的口气和程度差异,讽刺( satire)有含沙影射的“暗讽”( innuendo)、尖刻犀利的“讥讽”( sarcasm),冷嘲热讽的嘲讽( mockery),幽默俏皮的反讽( irony)。
从语式上,反讽可以通过言语或视觉图画形式表达,图画是用视觉语言表达的反讽,因此,广义上,反讽可以称为反语。
反语是一种表达与字面相反意思的方式(“a mod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meaning is contrary to the words”) ( Wilson&Sperber,1992; Partington,2007)。反语往往通过指向含义级差向量的正极,使量值扬升,产生乖讹,表达相反的情感和态度。反语的本质属性是对立性,Colston ( 2002:112)指出,“对立效应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广泛存在于反语的理解过程中”,“反语的各种语用功能受到对立效应这一心理现象的调控”。对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语义、言语行为和评价(涂靖,2004),即反语通过词汇语法手段、一定的间接言语行为表达态度,而态度需要通过认知评价后才能被理解,评价的依据是社会许可( social sanction)、社会尊严( social esteem)和社会价值,即社会准则、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的重要性(张立新,2011)。如:
[64]A:I’d be promoted before you.
B:Thank you for informing me of your priceless opinion.(张立新,2011)
B说谢谢你提供“无价的意见”,实际是认为对他“毫无价值”,在价值方面的对立发生乖讹,是对价值的判断、否定( negative)。
反语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Utsumi,2000) :
a.提及( allude)说话者的期望E(而非说话者的其他观点、态度) ;
b.有意违反语用原则,达到语用不诚实(说话者应该知道言说及观点是假的) ;
c.对E的落空间接地表示否定态度(如失望、愤怒、责备、批评等消极情感)。
B的反话正说使得A的希望落空,违反了社会许可的“诚实性”,该受到谴责,产生“不满”情感。反语可分为( Kreuz&Richards,1993) :
a.苏格拉底式的假装无知反语( Socratic irony) ;
b.言语反讽( verbal irony),指言者利用词汇、语法等手段实施的反意;
c.情景反语( situational irony),如戏剧性反语( dramatic irony),命运反语( irony of fate)。
苏格拉底式的假装无知反语往往通过询问揭示对方观点的矛盾性。而言语反语通过使用一种或几种与实际相反的语言形式( Colston&O’Brien,2000:1557-1583),如副词强调语( absolutely,certainly,just,deeply)、极端肯定形容词( extreme positive adjectives)、比较级、过去时、模糊限制语、情态、预设、间接言语行为,加强或夸大字面意义,使听话者发从相反语义极理解其含义( Seto,1998:244-246)。往往通过指向肯定的、需要的和期待一极,反指否定的、不需要的和不期待一极,实现讥讽、轻蔑、挖苦、嘲笑、含沙影射等社会功能(张立新,2011)。
反语的另一种典型的形式是情景反语,故事的发展与设置的情景相反,超出读者的期待,从而形成对当时人的嘲讽。例如,在Kate Chopin的短篇小说The Story of an Hourz中,Mallard太太在得知丈夫遭遇车祸去世时,失声痛哭,可是心中却喜不自禁:
[65]When she abandoned herself a little whispered word escaped her slightly parted lips.She said it over and over under her breath:“free,free,free!”The vacant stare and the look of terror that had followed it went from her eyes.They stayed keen and bright.Her pulses beat fast,and the coursing blood warmed and relaxed every inch of her body.“Free! Body and soul free!”she kept whispering.(彭宣维,2009:91)
可就在此时,她丈夫却推门而入,Mallard太太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刺激,心脏病发作而亡:
When the doctors came they said she had died of heart disease—of joy that kills.
Mallard太太的命运在瞬间发生变化,颇具讽刺意味,可谓是命运反语,特别是在最后的点睛之笔,医生把Mallard太太死于心脏病的病因诊断为出于“喜悦”,可谓一语双关,医生认为是由于她看到丈夫死里逃生过分高兴,其实是她高兴太早,接受不了她丈夫死而复活的刺激而亡,颇具戏剧性,所以是戏剧性反语。读者情感随着主人公而产生移情,情感从消极向积极转换(彭萱维,2009),导致幽默感,同时映射到社会许可的“正当性”,Mallard太太的言行因违反“正当性”,该受到谴责。
在视觉、言语幽默中,视觉和言语往往指向相反极,构成反讽。下图[66]中通过图像“再现意义”,表现为鱼线缠绕在树上,钓鱼者陷入困境。从钓鱼者脸部的表情“波动”看,是“不满意”情感,表现出“烦恼”“真糟糕”“真倒霉”。而言语用的是最高量值情态“THE GREAT”,大写用以加强语气、扬升情态。言语表达的含义与图像指量极相反,在量值上的对比产生乖讹,违背了“正常性”,构成对“strike”行为的反讽、嘲笑、批判。从图像反应的消极情感向言语指向的积极情态转换,使得读者的情感发生扬升,激发出积极情感,产生幽默感。
[66]( Walasek,2009:91)
THE GREAT STRIKE
2)对立、矛盾。反讽认知机制是“矛盾”( oxymoron),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讽刺幽默,对立形成乖讹,统一使得乖讹消解。如:
[67]Why then,O brawling(吵闹) love! O loving hate!
O 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
Misshapen chaos of well-seeming forms!
Feather of lead,bright smoke,cold fire,sick health!
( Romeo,Act 1,scene 1,William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这些描写,反映了两个家族矛盾的冲突,形成喜剧效果。
矛盾的对立统一也通过视觉图画加以体现( Teng&Sun,2002)。如以下[68]中黑白肤色不同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对立的统一可以是融合、取代或并存。人物从左到右并置排列,脸的朝向不同。矛盾的统一指向上位主题( ibid),即民族问题,暗示民族的对立,是对民族融合的讽刺,通过文字“I shan’t believe integration’s really here until they let us join the Ku-Klux-Klan”强化了图画的含义。
[68]( Walasek,2009:405)
‘I shan’t believe integration’s really here until they let us join the Ku-Klux-Klan.’
4.2.6 视觉、言语仿拟
仿拟( Parody)通常是对熟悉的谚语、格言、名句或诗歌等文本加以改编,加入新的内容,达到讽刺、调侃目的。
有人把裴多菲《自由与爱情》这首小诗改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故,二者皆可抛”,其中的“金钱”和原诗中的“自由”形成了乖讹,是对社会许可中的“真当性”的违反( propriety),该受到谴责。
林语堂在《劝文豪歌》中仿拟辛弃疾的水龙吟,讽刺译家靠字典翻译,生搬硬套,不能领会原文含义:
[69]“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近代文豪,把文法看了,字书检遍,终难会,原文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视觉幽默中的模仿,如名人模仿秀、模仿他人动作(跛脚),马戏里的动物对人动作的模仿,人模仿动物或机器动作,都产生乖讹,形成幽默感。《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有名的拧螺丝动作,是机器/人的乖讹,指向社会尊严的正常/非正常性,工业化使人的动作违反“正常性”,该受到批判、嘲讽。
[70]( Chaplin,1942)
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孩子对大人的模仿,如下孩子对母亲的模仿:
[71]( Walasek,2009:440)
‘I don’t care if all the other boys do it—you’re not using my eye make up.’
图中的男孩模仿母亲,画了眼妆。孩子画眼妆,违背了“正常”( normal/ abnormal),显得可笑,所以母亲评判说:“You’re not using my eye make up.”
4.2.7 视觉、言语倒错与交错
倒错( reverse)或换序,是将谚语或成语中的某个词语顺序加以调换,形成幽默效果。美国作家里德的《教授的女儿》( The Professor’s daughter)中,美国参议员的儿子贝尼公然指责法国人“忘恩负义”,法国人鲍涅斯气不过,利用逆序,说了一句“Like son,like father”(儿子这么放肆,其父亲肯定更不像话了),表示了批判意义。
电视上宣传的名人往往已经过世,所以人们说“A dead ass is better than a living lion”(一头死驴胜过一头活狮)。该谚语由“A living ass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一头活驴胜过一头死狮)经过换序而来,(死驴/活驴)、(活狮/死狮)形成乖讹,驴和狮子映射人,“一头活驴胜过一头死狮”违背社会尊严中的“能力”,该受到批判,激发厌恶情感。
所以有些视觉比喻、对比前后两者不能对换,否则发生角色反转,产生幽默感,如:
[72]( Walasek,2009:515)
Christof( Christof Eugster),1987
图像幽默中人狗并置,发生人和狗的乖讹ANIMATE( human/animal)。按照构图意义,从左到右,人的特征转移到狗上,把狗比作人(这狗像人一样),狗对骨头的嗜好就像人对烟的嗜好一样,产生幽默感。如果把人和狗位置对调,狗的一些特征转移到人身上,就是通常的把人比作狗的隐喻(这个人像狗一样),角色转换,导致了意图的差异,表达了不同的讽刺或幽默态度。
交错( chiasmus)是在对偶句中第二部分的词、短语与前半部分倒装,平行并列,后半句对前半部分进行逻辑语义的增补、逆行。如:
[73]An optimist sees an opportunity in every calamity; a pessimist sees a calamity in every opportunity.(乐观者在灾难中看到机遇,悲观者在机遇中看到灾难。)
[74]Knowing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通百艺而专一长。)
She is very forgetful and she worries a great deal; she worries a great deal and so she becomes even more forgetful.
前后两部分的对比,产生乖讹,如发生在路易六世宫廷中的笑话( Vogel,1989:172),侯爵和妻子是事件的参与者:
[75]Charmfor tells a story of a Marquis at the court of Lous XIV who,on entering his wife’s boudoir and finding her in the arms of a Bishop,walked calmly to the window and went through the motions of blessing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What are you doing?”,cried the anguished wife.
“Monseigneur is performing my functions”,replied the Marquis,“so I am performing his.”( Vogel,1989:172)
“侯爵祝福他人”“主教和妻子发生性爱关系”与正常的“侯爵和妻子发生性爱关系”“主教祝福他人”并列交错,产生乖讹(祝福/性爱),可以用格语法关系表示:abc,a’b’c’∷a’bc,ab’c’,其中的字母指的是:A(施事)、B(谓词)、C(受事) ; a (侯爵)、b (祝福)、c他(人) ; a’(主教)、b’(和……发生性爱关系)、c’(妻子)。
交错机制,使得乖讹暂时得到消极,但主教的行为违反了社会许可的道德,该受到谴责、评判、嘲讽。
4.2.8 超级认知机制
视觉、言语幽默中几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超级幽默( hyperdedtermined humor) ( Tsakona,2009)。下列卡通由夸张、隐喻、反讽构成的超级认知机制共同作用:
[76]( Walasek,2009:60)
Mr Johnkins ( who has overslept himself),‘Ha,the Zeppelins at last! Well,I’m glad I insisted on everyone sleeping in the basement.’
图像创设了情景图式。通过水平视觉扫描,妇人奔向扛煤人,通过外在的波动,表现出担心的情感(-),垂直上下扫描,煤块动力被夸大,夸张性地砸向地下室,地下室显得嘈杂,产生烦恼情感( annoyed,-),外在的表露该是“恼怒”,产生“谴责”之意( condemn,-)。
而言语说明“Mr Johnkins ( who has overslept himself),‘Ha,the Zeppelin at last! Well,I’m glad I insisted on everyone sleeping in the basement”中,Mr Johnkins却能睡过头,把重重砸下地面的煤块比作“Zeppelin”,从而和预测的图式进行比对。“Zeppelin”是一种汽车,车型有着包机般的舒适、奢华、尊贵、时尚感,座椅会喷出迷人的法国香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表达赞赏之意。Johnkins言下之意是,睡在地下室,有一种舒适豪华的感觉,而地下室显得嘈杂。明明是感到不快,却说很“高兴”( I’m glad),从反面表达积极情感( +),“I insisted on”指令性言语行为表达赞赏意愿( praise,+ )。图文间形成了煤块/汽车( coal/Zeppelin)、嘈杂/舒适( noisy/comfortable)、恼怒/高兴( annoyed/glad)、谴责/赞赏的乖讹。
幽默图式乖讹发生在视觉图式与言语图式不同符号层次上。通过解构,视觉表达的事实图式和言语表达的信念图式间的乖讹,使得图式间产生张力,关系失衡。要使两个图式关系恢复平衡,须调动社会认知语境,改变认知值。当读者意识到Mr Johnkins的话违背了社会许可的“正当性”,从反面理解他的意图和情感时(-),图式关系恢复平衡,明白了反讽含义。
读者情感在“担心”“烦恼”的消极情感和“高兴”的积极情感间发生转移,情感转换产生幽默感。情感转移发生在图画的“再现意义”和言语“概念意义”之间的乖讹和情感扬升降抑,是跨模态情感转移过程。图文间意图、认知、情感构成的图式如下:
表14 “地下室”幽默图式( The Humor Schema of Sleeping in the Basement)
4.3 幽默参与者互动
4.3.1 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和幽默对象关系
典型的幽默主体由幽默发出者(说话者),接受者(听话者)和幽默对象构成。幽默发出者邀请接受者通过整合的文本框架共同奚落、取笑、嘲笑第三者弱点,通过嘲笑弱者获得优越感;或讽刺权势较高者的行为、思想( Vogel,1989:70-76),使得听话者产生乐趣,加强了与听话者关系。通过文本框架转移,间接嘲讽幽默对象,使他明白违反了现实世界规律、心理世界的逻辑,或违反了社会许可或社会尊严,或与鉴赏标准不符,从而使得幽默对象理解到这些规律或社会批判,从而改变言行,加强对他的道德法律约束。
幽默参与者可以属于同一群体,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群体范围小到家庭、同学、朋友、同事,大到种族、生物群。幽默参与者之间关系通过两个参数形成,即自域和他域( ingroup/outgroup)、判断评价(尊敬/贬损,esteeming/disparaging,+ / -) ( ibid:109)。
幽默者/说话者和接受者/听话者属于同一群体内成员,本身关系亲密,他们之间情感认知关系是正值关系( + ),通过消极评价,嘲笑或讽刺群体之外的人、文化、宗教、价值观、某种意识形态或言行违反了某一文化的社会规范或伦理道德,从而引起群体内成员的情感共鸣,强化群体内部观念,加强了情感和亲密度,取得一致的认知和情感。如以下卡通是群体内说话者和听话者对其他人认为“金钱万能”观念的讽刺,幽默对象位于群体之外。
[77]( Walasek,2009:528)
‘Well,at least I got one thing right.Money was everything.’
幽默发出者也会对群体内成员进行调侃、嘲笑或讽刺。同一社会文化群体内成员的身份、地位差异,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因此人们往往会嘲笑他人的缺点、愚蠢言行或憨态,或对权势高者进行讽刺。
如果把幽默者和接受者的个体概念扩大到群体,不同系属、种族、性别差异,乃至于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群体和主体差异( Vogel,1989:119)。
不同群体间存在文化差异,民族差异产生政治、宗教、文化价值观冲突,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同一群体、民族内部成员在谈论其他民族文化的缺陷、劣根性,嘲笑他们的愚昧中,获得优越感。如果是对自身文化的讽刺,就成为自嘲。在《论笑之可恶》中(林语堂,2009:82),雅西留洋几年从法国回来,对中国的文化看不惯,说道:
[78]“你看那女子烫的头发,学什么巴黎,不东不西,实在太幽默了。”“你也懂得幽默这新名词吗?”老于说。“怎么不懂!在巴黎我也看过几本《论语》……什么东西!中国人哪里懂得幽默!”他崇拜“拉丁民族的笑”,认为“在拉丁胡子之下露齿一笑是应该的。我们中国人胡子就留得不好。中国人的笑也是可恶的”。祥甫是有胡子的,听到此话,猛然瞥他一眼。老于反驳说:“雅西,巴黎是我没有见过的,霞飞路上法国胡子,我也看过不少,这也不可概乎言之。我倒不觉得怎样。笑一笑,也不见得西洋便怎样高明,中国便怎样可恶。”
雅西、老于对中法的胡子、笑互相进行了攻击、嘲笑。
如果把主体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人类文化,就会发现有人性的弱点与完美的差别,彰显智慧与愚钝,道德的是与非、逻辑与荒谬,或者语言普遍规律的遵守与背离。当人类“看到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错误,于是便出现了幽默……每当人的智力能够觉察……人类的弱点与缺失……我们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脱节,幽默便必然表现于文学。”维多利亚女王临终前的最后遗言:“我已尽力而为了。”表明她知道她不是完人(林语堂,2008:249)。庄子关于寡妇的幽默,折射出人性的弱点:
[79]一天,庄子从山林中散步归来,表情显得非常悲伤。他的门徒问道:“先生为何显得这么悲伤呢?”于是他便说:“我在散步的路旁,看到一个服丧的妇人跪在墓地上,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用力扇一座新坟,而坟上的泥土还没有干呢。我就问她:‘你为何要这样做呢?’那寡妇回答说:‘我曾应允我亲爱的丈夫,我要等到他的坟土干了以后才会改嫁。现在你看,这可恶的天气!’”( ibid:253)
人与自然、动物也有区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属于不同域,人类文化与自然存在冲突性,一方超越了界限或违反其规律,就形成幽默对象,如马戏中的动物模仿人、人模仿动物、模仿他人古怪行为(模仿怪物动作)、模仿残疾人动作、做鬼脸、人模仿机械动作或跳太空舞等,都是对人的行为规律的违反。无论是人模仿自然或动物,还是动物模仿人类活动,概念框架都经过了整合,与原有的主体框架之间构成了乖讹,如《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拧螺丝的机械动作,古怪行为动作违背了作为人的社会尊严中的“正常性”,是对工业时代机器对人造成的消极影响的谴责。当观众理解了作者的批判意图后,幽默得以欣赏,在笑后的反思,笑中带泪。
4.3.2 幽默对象确定
在背景框架中往往出现几个主体,而在凸显框架中,幽默对象被凸显,幽默对象言行在背景框架和凸显框架间的乖讹,构成信息分布( jab lines,punch-lines)差异,形成框架间的失衡或反转。幽默对象的确定影响意图推论( Viana,2010),特别是嘲讽性幽默。幽默对象的种族、职业特点或缺点,是评判的内容,经过评判,对违反社会许可、道德宗教规范或传统习俗的言行进行批评或谴责。如:
[80]A priest,a baptist minister and a rabbi in the same towm all traded in their cars on nice new ones around the same time.Feeling the need to celebrate,the priest sprinked water on his car’s hood.Not to be outdone,the baptist minister drove his car into the lake.The rabbi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then brought a hacksaw over to his car and carefully sawed off a half-inch of tailpipe.( Roydhouse&Plowman et al,2002:116)
在这个叙事幽默中,开始的背景框架介绍了基督教神父、施洗牧师和犹太教祭司各自换得好车,要庆祝一番,参与主体有三人,读者可以预测他们的庆祝方式。神父在发动机罩上洒水,为了胜过他人,施洗牧师把车开到了湖里,而犹太教祭司拿出钢锯小心翼翼地锯掉了半英寸的排气管。在凸显框架中,施洗牧师的方式和正常的方式不同,而犹太教祭司的方式更是不可思议,是正常/非正常( normal/ abnormal)的乖讹。牧师、祭司,特别是祭祀成了幽默对象,同时是对犹太人的过分精明进行了社会评判、讥讽和批判。
在幽默对象的确定中,一种情形是听话者可以成为幽默对象,听话者承担了两个角色。此时,幽默对象与发出者之间往往关系紧密,能抵抗嘲讽带来的消极评价而不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反,接受者经过社会评判后,意识到违反了社会尊严或社会许可,或者是鉴赏方面的缺失、差异,感受到压力。通过笑,幽默对象意识到幽默者的批评意图或建议,从而可以对自身言行加以修正,在认知和情感上和其他成员趋同,群体组织亲密度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如果幽默对象不接受或没有理解幽默者的意图,说明幽默对象有意疏远与他们间关系,组织关系变得离散,幽默过程失败。如:
[81]华盛顿有一位年轻秘书,一天早上,这位秘书迟到了,当她来到办公室后,发现华盛顿正在等着她。秘书感到很内疚,便谎称她的手表出了问题,所以迟到了。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块手表了,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牧之、伟伟,2011:172)
华盛顿和秘书关系亲密,对待迟到的不同态度,使得交际三角失衡,产生张力。华盛顿通过嘲笑秘书手表,转指秘书迟到。秘书意识到违背了社会许可的“诚实”和社会尊严的“能力”,识解了华盛顿的批评态度(-),交际单元张力消除,恢复平衡。秘书从此加强了组织观念,遵守上班时间。
另一种情形是幽默发出者自身可以成为对象,说话者扮演了两个角色,表现为自嘲、自贬。从权势角度看,自嘲者往往是地位较低者或新来者,为了避免批评、降低敌视或被群体接受,故意暴露自身缺陷,意在加入群体或加强与群体关系。自嘲其实是一种自卫形式,通过主动揭示自身弱点,被别人嘲笑,避免了他人的攻击。作为中国儒家思想代表的孔子,虽然一生失败和挫折不断,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但也通晓这种幽默的作用。周游列国时,孔子不断受到政客的围追堵截,其中最艰难的时期是在陈绝粮,而且门人已出怨言,孔子却弦歌不衰,安详地问门人:
[82]“我们一般人,不三不四,非牛非马,流落到这天地,为什么呢?”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像“丧家之犬”,孔子欣然自嘲,笑答:“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林语堂,2008:157,253)
某种场景下,幽默发出者、接受者甚至听众都可以成为幽默对象。这一类幽默往往是对职业的调侃或嘲讽,涉及双方或同一听众群体,通过对某一成员的讽刺,嘲笑整个群体以及同一群体读者。如:
[83]( Walasek,2009:)
‘Of course,I’m terribly glad I got my degree,mother,but can you honestly see any man falling in love with a girl who’s going to be a nuclear physicist?’
以上是女儿对母亲的讽刺,也是女博士对自身尴尬婚姻境遇的自嘲,同时也是对女博士群体的一种揶揄,是对社会伦理和婚姻价值观的无奈的影射。博士说:“Of course I’m terribly glad I got my degree,mother,but can you honestly see any man falling in love with a girl who’s going to be a nuclear physicist?”通过转折,读者的情感发生转换,女博士的反问,折射出对这一群体的一种揶揄。
幽默者、幽默对象和接受者三个角色也可以集于一人,如小丑表演、双簧或喜剧表演,通过人物的怪诞行为、倒霉遭遇、不济命运使得观众发笑,同时自己也和观众一起体验,如《淘金记》中著名的“筷子舞”。在这一视觉幽默中,卓别林在等乔琪娅时,性情落寞,虚幻中用筷子插上面包,在桌子上模仿起了那场“天鹅湖”,自我欣赏起来。观众随着查理的自导自演、自我欣赏过程,情感从消极向积极转换,感到幽默。
[84]( Chaplin,1942)
4.3.3 幽默角色转换
在幽默中,通常开始时是幽默发出者对接收者进行嘲笑、攻击或调侃,但如果在最后的笑料中,接收者反转了角色关系,往往导致幽默,如:
[85]某天,一个闻起来像酒桶一样的醉汉上了一班公交车,坐在一个神父旁。那个醉汉的衣衫很脏,脸上有女人的口红,口袋里还放着空酒瓶。他拿出报纸读了一会儿,突然问神父:“神父,得关节炎的原因是什么?”“这位先生,它是因为浪费生命、和妓女鬼混、酗酒和不自重所引起的。”神父讽刺地说。“噢,原来如此!”醉汉喃喃地说后,继续阅读报纸。神父想了一下,又向醉汉道歉说:“对不起,我刚刚不应该这么说,你患关节炎多久了?”“不是我,神父。我只是看到报纸上写教皇得了关节炎。”(牧之、伟伟,2011:162)。
开始时神父是讽刺者,醉汉是被讽刺对象,在最后的笑料中,角色颠倒,从而对教皇和神父进行了嘲讽。再如:
[86]法官:“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您这样一位体面的、持重的男子竟会动手打像您妻子那样的一个娇小脆弱的女人。”
约翰斯:“可是她骂我,折磨我,使我完全失去了耐心。”
法官:“您妻子是怎么折磨您的?”
约翰斯:“她喊道:‘来吧,打我吧,我不怕。来呀,来呀,只要碰我一下,我把你拉到那个秃头的老傻瓜——法官那里去。’”
法官:“本案撤销。”( ibid:209)
丈夫是强者,而妻子“娇小脆弱”处于弱势,受到法官同情。开始法官对约翰斯的打人行为进行评判,认为他违反了社会许可的“正当性”,“体面、持重”( respectful)是对约翰斯的讽刺,约翰斯应该受到谴责( condemn),约翰斯是嘲讽对象( target)。而约翰斯巧妙地反驳说妻子折磨他,他的回答把法官成为嘲笑对象,变成了对法官“能力”(老傻瓜)的嘲笑,而约翰斯却从幽默对象转换成了幽默发出者。角色转换,使读者感到幽默。同时,法官被牵扯到事件中,和当事人发生利害关系。法官为了自保,所以说“本案撤销”( ibid:72)。
以上笑话说明人际关系受惠损值影响,如孩子出生、得到礼物感到满意、高兴,失去亲人或丢失财物时感到伤心。受惠方因得到利益而感到愉悦,产生积极的态度,暂时能缩小与对方距离,加大亲密度,因此角色关系发生转换,给人以幽默感。如:
[87]一个病人第一次去看医生。
“关于你的病情,你来这儿之前请教过什么人?”医生问。
“只问过拐角药房的老板。”病人回答说。
那位医生最讨厌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常常向别人提供意见,他一点也
不掩饰自己的这种情绪:“那个傻瓜给你出了什么馊主意了?”
“他让我来找你。”( ibid:116)
医生开始对药店老板的情感态度表现是讨厌和负面评价,“傻瓜”是对社会尊严“能力”的批判(-),“馊主意”是对药店老板的负面判断(-),表达对药店老板的“讨厌”这一负面情绪(-),药店老板是幽默对象。而说话者/病人的话“他让我来找你”使医生受惠,在“惠”“损”准则下,可以推导出医生得到药房老板的赞扬( + ),显示出他的宽容与大度,反射出医生对药店老板的成见,因而成为嘲笑对象,幽默对象发生了转换。
4.3.4 观众、读者与幽默事件关系
舞台下观众或读者的情感反应,是与事件构成的主体间性互动的移情过程反应。影响到读者或观众对幽默对象情感反应和移情的语境语旨涉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度,权势( Martin&White,2005:29-30;宋成方,2010:35)和毁损关系。
观众或读者感到幽默,是因为当事人与事件无关,不属于该群体。纯粹客观情形下,观众或读者与言语事件双方亲密度、利益无关,只受文本或事件刺激影响,只有一个参数。如有人摔倒在香蕉皮上或跌断了腿,只有旁观者会忍俊不禁。实际上,除了文本乖讹刺激外,听众/观众/作者与幽默对象的情感关系影响幽默的识解。对于以上摔倒事件,如果观众是他的亲朋好友,就会产生担心而非感到好笑。因此观众或读者对幽默的事件情感包括对乖讹语篇的反应、对幽默对象的反应,是两者的综合反应( net reaction)。而文本又会产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即褒和贬,如奚落、取笑( teasing)、嘲讽、调侃或夸张逗乐。
实际幽默交际中,交际主体身份、地位或价值观不同,因此,读者或观察者情感或态度会受亲密度影响,他们或多或少偏向会幽默主体一方,产生移情的倾向性。听话者/观众/读者与幽默对象亲密度分为亲密、一般和疏远,产生喜爱、中立或不喜爱的情感。群体内成员容易形成一致的情感和价值观,情感接近,如亲人、朋友之间关系密切,情感值为较高正值,作者和理想读者间的情感也较接近,而陌生人间的情感疏远。如果文本的情感是消极的嘲讽,嘲笑对象是观众所喜爱的人,尽管笑话语篇使读者/观众愉悦,但总体上降低了幽默效果;反之,如果嘲笑对象是读者/观众所厌恶对象,会增强幽默效果( Koach,1989:69) ;如果读者/观众和参与者无关,则往往对弱者产生同情,对强者产生嘲笑、反讽等攻击,幽默是通常的中间效果。如:
[88]( Walasek,2009:230)
‘We call that the porridge game.’
以上闹剧是孩子对父母的攻击,孩子、父亲和吃饭构成了幽默事件单元,两个老妇人作为旁观者或观众,情感站在攻击者孩子一方,因而表现出喜悦的情感( + ),感到好笑。老年读者就会感到好笑,如果读者是父亲,可能效果就会差些。
就权势而言,听众/观众/读者往往对弱势一方产生同情,这是“同情弱者效应”或“败犬效应”使然,自然会产生对权贵的讽刺和攻击。而如果观众/读者关系和强势者关系较近,就会嘲笑弱者而感到愉悦;如果听众/观众/读者与双方关系都亲密,则对双方感到为难或痛苦,如果和双方无关,情感转换,也会产生幽默。如:
[89]( Walasek,2009:303)
以上恶作剧表现为孩子们对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理解,对权势的捉弄、挑战。老者成了幽默对象。在场的观众为躲在一旁观看的孩子,偏向攻击者一方,因而表现出好笑的表情,所以如果读者是孩子,感同身受,不喜欢老先生,产生移情,自然感到好笑。而如果读者是老教师,偏向于图中老者,则会对幽默对象不感到愉悦,或者觉得愉悦感和幽默感很小。如果是其他读者,就会产生一般的幽默效果。
4.4 语境
在图式的充实、图式平衡、意图的显现中,需要语境的作用。语言学中,不同的学派对语境的界定各异,有语用学的理解、社会语言学的诠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解释、叙事学的论述。从功能认知角度,语境包括涉及文本的互文性语境、话语文本外的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裘燕萍,2007)。
文化语境包括意识形态( ideology),意识形态对语类( genre)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语类处理的是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和语域( register)相关,包括话语范围( field)、话语基调( tenor)和话语方式( mode)。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即指文本内部上下文之间语言的交互关系,也指文本之间的映射关系,某一文本可以依赖于另一文本,文本成为文本的语境。
4.4.1 文化语境
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涉及社会制度、阶级立场、宗教、伦理道德、传统、习俗、价值观等社会文化内容,在各种有意义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语言交换过程中,实现社会结构,肯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建立和传递共享的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胡壮麟,2007)通过所有形式的对社会有意义的活动(说话、画图、衣着、烹调、建筑、打架等)的抽象构成社会符号系统(胡壮麟,2007),成为某一文化或某一社会社团的符号实践。
一定文化有其特定原型( stereotype),通过仪式构成神话( Koch,1989:11-15)。通过仪式( ritual)对部落活动的反复组织,构成了仪式性的行为,成为文化原型和神话的解释项,仪式活动或事件小到日常问候,大到宗教活动。文化原型(对象object,相当于能指significant)、神话(解释项Interpretant,相当于所指signifier)和仪式(代表项,相当于符号symbol)构成社会文化符号三角( ibid:124),对应于行为三角、语言三角、语用三角,三者具有遗传性和连续性。行为具有遗传性,而文化是行为的遗传,语言是文化、言语行为的遗传,语言表层结构包含行为、文化深层结构。自然行为、文化行为和言语行为通过符号形成统一关系。
在文化符号原型中,很多神话以恶作剧者( trickster figures)之间相互作弄的形式加以表现,其中动物是其中被借用的一种典型代表。宗教中通过讲笑话的人以幽默、荒诞、故事形式对政府、信仰原型、固有意识形态或禁忌加以攻击,如阿凡提( Nasreddin)、蒲松龄的故事。而神话通过仪式表现,如复活节、鬼节、狂欢节、泼水节、(印度教的)胡里节( Holi)。人们在活动中相互作弄,嘲笑权威和传统,就像耶稣复活时上帝作弄撒旦一样。拙劣模仿也是其中的一种幽默表现形式,通过凡人对权威的模仿,达到攻击的效果( Koch,1989:144)。
当这些仪式程式化和图式化后,由演员搬上舞台,就成为喜剧,喜剧情感常常表现为由悲到喜的变化过程。旧喜剧( Old Comedy)大都是关于吃饭、性的内容,如乡村婚礼中,富人、政客、城里人往往成为嘲笑对象。希腊新戏剧( 4 century BC)被罗马继承后,主题由攻击政治转向浪漫化、本土化、生活化,如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今的情景剧( sitcom)。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闹剧、恶作剧,通过言语和视觉形式表现。
人们在出席、攻击一种意识形态同时,建立了新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任何有悖于这一价值观的言行就会得到取笑。因此,社会文化语境包括了社会许可和社会尊严内容。
幽默理解要建立在交际双方共享知识的文化预设基础之上,读者和交际者只有具备了共享知识才能理解和欣赏到作者通过幽默表达的社会评判意图( Raskin,1985:54),表达赞扬或谴责的态度。如下面这则关于安乐死和保险索赔的笑话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文化和社会道德等预设。
[90]At a party,the conversation turned to euthanasia.“I am all for it,”said an eldlerly lady,“When my late husband found out that he was dying of leukaemia,he had to commit suicide.It would have been much nicer with euthanasia.”“But how come you collected his life insurance,Edith?”asked the hostess.“The insurance companies don’t usually pay up when it’s a suiside.”“Oh,Bob was a very intelligent man.We lived in Boston at the time.All he did was to go down the subway,and when he found himself on a very crowded platform in between trains,he shouted very loudly,‘Does everyone know that the Pope is gay?’”( Ermida,2008:157)
该笑话的文化预设包括:a) Boston是天主教信徒聚集地; b)教皇是天主教堂领袖,受人尊重; c)据说许多牧师是同性恋者; d)拥挤的地铁站站台较危险; e)引起拥挤人群的骚乱是危险的( ibid)。Bob在地铁站大喊:“有人知道教皇是同性恋者吗?”提及宗教禁忌,制造混乱,造成人身伤害,骗得保险,违反了社会许可的“正当性”,该受到谴责,产生不愉快情感。说Bob聪明,是对他的赞扬,激发的是满意情感。通过反语的反话正说,用积极情感指向消极情感,情感转换是人感到幽默好笑,同时理解其中的评判意图。
视觉、言语幽默理解也是如此。如要理解下面漫画的幽默,就要了解Bob Dylam是在1960年代对摇滚乐起灵魂作用的音乐人,对整个一代年轻人彻头彻尾的影响程度:
[91]( Walasek,2009:434)
‘He sold out years ago.’
2)语类
语类指文本分类。根据Halliday,Hasan的观点,语类是一种作为我们文化成员的说话者通过语域实现的有步骤的、有一定既定目标的社会类型(方炎,1998),语类呈现人们在一些重复出现的场景中如何交际、如何用符号、语言来互动的方式,是社会文化产物(潘艳艳,2011),处理的是文化语境。某一语类有其总体目标,有特定的主题内容、语言风格和组成结构。文本类型分为文学文本、一般语言作品和特殊用途文本,有特殊的结构。每个语类包含子语类,如文学语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教育语类包括教材、课堂话语、课程论文、考试等。特殊用途语类如公文、新闻、广告、通知、喜帖等等。在某一语类结构图式中增加或删减成分,原型语类结构潜势顺序变化,不同语类结构图式的重叠,都会导致幽默。
视觉、言语幽默包括谜语、会话、故事、轶事、小说、戏剧、小品以及漫画等,形式广泛,几乎涉及所有语类。
根据语类结构潜势的概念( GSP),幽默语类有其独特的语类图式,和语域密切相关(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如谜语幽默和会话幽默通过问答形式形成属于“随便体会话”。在问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听话者的图式原型,说话者随后的回答笑料部分与情境部分发生乖讹,在回复性解释中,某种认知机制用于乖讹解释,乖讹消解,令人发笑,通过嘲笑表达调侃、批判或讽刺的意图。卡通、漫画的结构与之相似。幽默故事、轶事是对会话幽默的转述,属于“叙事性幽默”,幽默小说、喜剧是以上过程的反复、叠加,不断形成加强评判或赞扬的态度,形成韵律,强化幽默、发笑的效果(见4.5节)。
如以下的会话幽默,在语类上属于“随便体会话”:
[92]Waiter,do you serve crabs?
Sit down,sir—we serve anyone.( http://www.hungrymonster.com/humor/Jokes.cfm?jid=38)
顾客问的是“有没有螃蟹”,设置情景图式,而服务员认为顾客长得异常像螃蟹,一问一答产生乖讹( human/animal),“双关”机制使得乖讹消解,表达了服务员对顾客的嘲笑。
从语式上看,图像—言语幽默中的漫画是幽默的典型语类。漫画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抨击,在语场上偏向于政治性语类。如:
[93]( Walasek,2009:470)
‘Car keys!’
画中男子被鹰叼走,女子惊呼。图画设置情景,激发读者的原型图式,对男子的处境感到担心,而女子关心的却是车钥匙( Car keys! ),而非男子安危,言语和图画间产生乖讹,女子的言行违反了社会尊严的“可靠性”,该受到批判。
这种对社会现象加以批判的漫画幽默的典型语类是政治漫画。这一语类与广告提供的产品和正面诉求相反,广告幽默往往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和图像是幽默语类结构中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图属互补或加强的转喻、隐喻关系(潘艳艳,2011)。
4.4.2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特定语域( register)的情景,和语类密切相关。对应于概念语义系统、人际语义系统和语篇语义三大系统,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把三大系统和语境的语域加以结合;语域语境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 field)即话语范围,是域内的社会符号过程( socio-semiotic process,what’s going on in the field,如政治话语、广告话语),“语旨”( tenor)指话语基调,指语言符号交际者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亲密度和权势等,“语式”( mode)指话语方式,即符号方式和修辞手段。社会文化语境中人们的权势、地位阶层、地理位置等都会在语篇中有暗示,在言语上借助情态、称呼、俚语、行话等形式中得以体现。
从认知角度,“语旨”在图像、言语幽默中表现为参与者( trajector,landmark)与观察者( v)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在构建文本“人际意义”“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中主体识解的详略度、辖域、视角和凸显度,借助意象图式体现情感和态度。
详略度体现观察事件的远近距离,描写具有精细层级,在言语中可以由语言连续体表达,图画中可以用各种线条纹理描写,在戏剧、电影中体现为“拍摄位置”的远近、高低和角度,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各种线条、形状、式样都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赋予我们的信仰、怀疑、希望、需求和理想以实体与形式(束定芳,2000:30)。线条粗细、深浅,图形位置和大小会凸显出背景和图形的对比,调控视角的扫描,突出主体间相对权势、社会地位高低。精细程度反映读者与文本间的水平距离、社会距离和情感亲近感。垂直距离也反应社会地位的高低,自下而上的目光表现出图画中人物的高大、地位高,处于强势,与读者平行的目光接触反应地位平等,在言语中可以通过情态表达。图像中人物目光反应读者的介入,面对读者说明愿与读者交流,背对读者说明不愿意交流。“拍摄位置”反映的信息通过类属—具体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远—近图式、高—低图式、正—反图式体现( Johnson,1987),图式隐喻反映情感,情感加以“制度化”就成为社会评判和价值判断,表达褒贬态度。如:
[94]( Walasek,2009:320)
图画中间站着一女子,酒店门廊中间缺少一根雕塑,是画中的信息焦点,中心—边缘图式决定了读者的目光首先聚焦中心部分。雕塑和女子按左右图式排列,左—右图式确定了读者目光的扫描方向。根据“构图意义”,左边雕塑信息向右边女子映射,雕塑人物特点显示锚定,暗示缺少一现代女士。地上站立女子目光面向雕塑和门口的招聘启事,两者形成关联。雕塑位于高处,暗示强势,两者的上—下图式关系暗示雕塑外表对女子的理想要求,而下方现实中的女子位于低处,暗示弱势,女子穿着打扮比较传统,和雕塑形成了鲜明对比、乖讹。图中的门上挂了一个招聘启事“Strong willing girl wanted”,进一步了强化和细化了图像的意图、目的,原来酒店是要招一位心理素质好的女郎,强调社会尊严的韧性部分“Strong willing”。通过言语,强化了雕塑中的现代女性身份。
雕塑和言语都指向图中心的应聘者。雕塑中女子现代、时髦着装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聘女子的传统服饰、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正常性”( fashionable/traditional)与“韧性”( Strong willing/weak willing)的乖讹,酒店招聘标准有悖传统该受到谴责,或应聘女子过于传统受到批评、嘲笑。
以上视觉幽默显示,语旨中的人际关系特点具体体现为,人物、事件以全景形式出现,符合卓别林的“喜剧用远景,悲剧用特写”原则。该原则体现了电影“拍摄位置”中的距离关系问题。“拍摄位置”反映四种人物关系的距离和情感:( 1)亲密距离; ( 2)个人距离; ( 3)社会距离; ( 4)公众距离。《淘金记》中扎着狗绳子的查理在和乔琪娅跳舞时被绊倒情景,观众觉得可笑而不是同情,正是在拍摄中运用了这种“公众距离”,而乔琪亚和他距离亲密,当查理摔倒那一刻表现出担心、恐惧情感(左图),当发现查理并无大碍时,恐惧消失,情感转换,捧腹大笑(右图)。以上被绳子绊倒情景和看到有人摔倒在冰面上或倒在香蕉皮上相似,只有旁观者才会感到他滑稽的摔倒动作,他和当事人的距离较远,不会对他情感太过亲密,所以观众的情感容易发生转换。
[95]( Chaplin,1942)
4.4.3 互文性语境
互文性包括文本内部的互文性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在文本内部,情景预设部分激活听话者/读者的原型图式,笑料部分的图式与之乖讹,导致幽默。互文性的另一种形式是文本间的映射。相当一部分幽默具有重述性( recapitulation)或循环性( joke recycle),由此可以形成围绕某一主题的一系列笑话,这些笑话是第二代笑话( para-jokes),它以起初的笑话文本框架为基础,带有隐性文本指示( implicit textual reference)特征。
互文性最普遍的形式是引用,表现为在不同的文本形式结构中插入相同内容,或在相同结构中变换不同内容,如滑稽模仿或模仿诗文。“换灯泡”笑话是模仿性笑话,起源于波兰,嘲笑波兰人的愚蠢( Attardo,2001:70),如:
[96]“How many Polacks does it take to screw in a light bulb?
Five—one to hold the bulb and four to turn the ceiling ( chair).”
( Roydhouse&Plowman et al,2002:147-148)
通过互文,这一笑话现已发展成一千多个形式。针对换灯泡的不同情景,所嘲笑、评判的意图各种各样:
[97]How many real men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None.Real men aren’t afraid of the dark.( ibid)
[98]How many Miss American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Just one.She holds the bulb and the world revolves around her.( ibid)
[99]How many politician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Two.One to screw it in and one to screw it up.( ibid)
[100]How many women with PM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Three.Why three? It just does,that’s why.( ibid)
[101]How many motor mechanic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
Five.One to force it with a hammer,one to tell you it’s no longer in warranty,and three to go out for more bulbs.( ibid)
如果缺乏互文性,笑话可能难以建构。如下对话,就没有激活“换灯泡”笑话框架,缺少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就不一定是笑话:
[102]“How many Californians does it take to make toast?”
“Ten.One to make it in and nine others to share the experience.”
本章小结
社会认知图式是对社会事件和大脑神经结构的抽象和模拟,其中的意图、认知和情感部分与神经回路的上下路径相对应。视觉图像可以用意象图式表示其“再现意义”,言语可以用语义逻辑图式表示“概念意义”。意象图式和语义图式体现了图式的详略度,可以用于分析视觉幽默和言语幽默的关系。幽默的识解通过图式化过程进行,图式乖讹可以发生在单一模态图式内,也可以发生在视觉、言语模态图式之间。视觉图像、言语文本图式(框架)的意义解决了文本信息的组织、幽默的触发和笑料问题,组成了多模态幽默语篇的“构图意义”,实现“语篇功能”,语篇中展现的空间距离和位置关系构建了空间隐喻图式,体现了读者与作者间的“互动意义”和“人际意义”。
幽默交际者文本图式间的失衡和平衡恢复需借助认知机制加以实现。幽默的认知机制不同于科学逻辑机制,是“谬误逻辑”。当乖讹映射到社会域中,借助不当逻辑或错误地使用某一逻辑对乖讹进行解释时,在乖讹的上位范畴中得到统一,达到表面上对乖讹的消解,同时触及了社会尊严或社会许可的某一方面规范,通过笑对行为提出建议。以“假类比”为基础,认知机制有多模态的双关、隐喻、夸张等形式。
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幽默对象的身份确定、角色转换,观众/读者与幽默事件关系,都会对幽默产生影响。另外,幽默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域相关,互文性语境是叙事幽默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