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次贷危机在资本渠道的传导分析
住房投资和居民消费两方面的变化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实体经济的波动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首先,次级贷款危机加大房屋价格的下跌压力。一方面,由于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增加了房屋供给。另一方面,为控制信用风险,贷款人提高了贷款利率或贷款标准,引起信贷规模压缩,这对住房需求起到抑制作用。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少共同形成房价下跌压力,对住房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次级贷款通过两方面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部分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这部分人债务状况对消费的影响相对于低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抵押品权益撤回金额占消费的比重从2005年开始下降,对美国的消费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次贷危机发源于美国的房贷市场,在资本市场扩展蔓延,引起金融市场环境恶化。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资本市场流动性缺乏的程度,引发了流动性不足的新危机,触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2008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资金流动性严重恶化而面临被收购的潜在风险,使此前趋于平息的次贷危机再次因流动性不足问题而发作,并引发了新一轮的信用危机。此后,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雷曼兄弟等盛极一时的投行巨头终因严重的流动性危机被迫面临分拆、重组,甚至破产倒闭的窘境。
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美国金融机构将其投资于海外的资金回撤,用以缓解本国资本市场的燃眉之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QFII撤离资金。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严格限制准入的条件,而且中国金融市场相对独立,这些特殊性使得QFII投资于中国股市的资金总体比重不大,危机期一部分QFII资金从中国股市撤离,QFII在中国股市保留更多的资金,以持观望态度。理论上,从资金总量来看,QFII资金不能对中国金融和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冲击,更不能对中国股市的板块结构和股指走势作出改变。但在实际中,QFII撤资时,中国股市不仅整体进入下降通道,而且进入持续下跌后的弱势状态的特殊时期,由于股市脆弱的状态,QFII作为大机构投资者,其资金流向的心理暗示作用和由此引发的心理预期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远大于其资金流动的现实影响,其资金流向所带来的心理预期严重影响着拥有众多非理性交易者的中国股票市场,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震荡和波动。次贷危机的影响通过这一路径传导过来。
2.心理因素对金融危机资本渠道传导的影响分析(www.xing528.com)
金融危机通过资本渠道传导过程中,心理性冲击对危机传导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中,随着危机范围的扩大,会产生心理预期影响,心理性冲击可以认为是这种心理预期影响作用于资本市场产生的效应。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危机引起美国股市大跌,带动香港股市大跌。由于带动内地股市大盘的主力蓝筹股多数同时持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因此港股的下跌就使得主力大盘蓝筹股的H股下跌,继而主力大盘蓝筹股的A股下跌,从而内地股市大盘在主力大盘蓝筹股向下的牵引作用下全面下跌,A股指数随之一路下挫。国际股市的下跌一方面通过H股市场间接地、连动地传导到A股市场,另一方面直接地通过国际股票市场估值水平的不断下调进一步甚至大幅地挤压中国股市的估值空间,从而使得中国内地股市在此双重向下压力之下继续下跌。自2007年10月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持续走跌,2008年A股市场更是出现了一路狂泻的惨烈局面,2008 年9月1 6日,沪市A股跌穿2 0 0 0点关口,收于1 9 8 6.6 4点,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甚至放弃投资、退出市场。弱市的负面效应和影响通过各种传导途径和连锁反应,尤其是心理预期被加强,次贷危机带来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低迷不振的表现是心理性冲击的最好证明。如图3.7所示。
图3.7 心理因素对金融危机资本渠道传导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资本渠道传导中,心理因素会影响投资者对危机信号的判断,由此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危机的传导。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危机爆发以后出现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这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市场信心,投资者都不看好市场前景,形成悲观的市场预期,导致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挫。由于美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美国投资者的行为被其他国家的投资者视为一种市场信号。当美国投资者受次贷危机影响,形成悲观市场预期并作出离场决定、抛售资产时,正常情况下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不会抛售资产。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其他国家的投资者看到美国投资者抛售资产时,将其视为危机信号,认为市场出现了坏消息,于是也抛售手中资产,造成其他国家的市场信心下降,将次贷危机的影响传导至其他国家。通过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引导,可影响其他国家投资者的决策,引导其作出理性决定,由此可减缓危机的传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