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Markowitz提出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开创了现代金融学。此后30年间,出现了诸如关于公司财务的Modigliani-Miller理论、Sharpe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等重要的原创性理论,以这些理论为框架的金融学被称为经典金融学。经典金融学深入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对金融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现象被实证揭示出与经典金融学的理论解释不一致,这成了金融市场的异象。实证研究促进了对金融学中经典理论的进一步思考。由于现实中人们的决策行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拓宽理性经济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金融问题,这就产生了金融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把人的情感因素作为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情感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保守主义、厌恶后悔和损失等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又直接影响着人的投资行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也就是投资者的选择偏好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末,行为金融学传入中国,并开始出现了一批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成果。彭星辉、汪晓红(1995)对上海的一些股票投资者,利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投资者行为特点和个性心理差异方面的研究。李心丹等(2001)在其主持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中,运用“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实验”、“投资者交易账户数据的实证检验”和“投资行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宋军、吴冲锋(2001,2003)和施东辉(2001)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戴国强(1999)、钟蓉萨等(1999)以及张思奇等(2000)实证研究了我国的“旧历效应”。刘建军、李辉(2002)在对我国股市有效性的统计检验过程中,分别研究了我国股市的周末效应和年关效应。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行为金融学的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缺乏自主理论的建立。在我国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