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综合的艺术与传统喜剧的共性与差异

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综合的艺术与传统喜剧的共性与差异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胁喜剧”和传统喜剧的共性表现在创造的不谐调。不谐调理论是西方喜剧理论和笑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他们认为喜剧的对象或可笑的人物所以能够引人发笑,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不谐调。不谐调理论聚焦于喜剧和幽默中的不谐调素,强调喜剧或幽默要出人意料、令人惊奇地将两种在平常情况下互不相干的观念、情境和概念组织在一起,有意识地让两者前后对比,从而造成一种失谐和有趣的效果。

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综合的艺术与传统喜剧的共性与差异

“威胁喜剧”和传统喜剧的共性表现在创造的不谐调。不谐调理论是西方喜剧理论和笑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他们认为喜剧的对象或可笑的人物所以能够引人发笑,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不谐调(42)。不谐调理论聚焦于喜剧和幽默中的不谐调素,强调喜剧或幽默要出人意料、令人惊奇地将两种在平常情况下互不相干的观念、情境和概念组织在一起,有意识地让两者前后对比,从而造成一种失谐和有趣的效果。艺术家创造喜剧的最基本目的,主要是通过不谐调画面的描绘以及不谐调人物的塑造,在观众或听众的心理过程中诱导出乐趣来,即所谓要引人发笑(43)。这种戏剧性的笑最突出的一点在于一种审美态度,在它的背后,隐含着发笑者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评价(44)

“威胁喜剧”与传统喜剧的差异有三点:第一,表现在审美态度上,“喜剧是新生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威胁喜剧”则是二战的恐惧遗留给后现代社会的反映,通过恐怖心理的投射,从根本上反映了当代人们生活中权力之争与背叛的本质,无所谓对与错,没有道德的标准和伦理的评判。第二,表现在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上,传统喜剧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45),而“威胁喜剧”在审美的矛盾运动中,主体始终处于冷静的观察地位,对审美对象的行为感到惊愕与疑虑,同时在情感上引起震动。第三,表现在喜剧效果上,传统“喜剧的效果是让人们在笑声中与昨天告别,是在对丑的否定中肯定美,在对现实丑的揭露中显示崇高的审美理想。”(46)“威胁喜剧”则抹杀了审美主体的优越感,故意使观众难堪,并使之处在与喜剧人物相同的地位上,都是同样清醒地有意识地用玩世的态度来对待严肃的事情,用冷酷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不仅笑别人,也笑自己。这种态度既是自我的解脱,又是绝望的哀叹。这种喜剧与其说是审美活动,莫如说是审丑活动。不同于传统喜剧中主体通过直观对象的形象,达到对自我本质力量的肯定,“威胁喜剧”则恰好是要以神秘的形式,使主体在惊恐不已的情绪感受下达到对自身的否定。

总之,作为传统美感的喜剧笑,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同时表示了发笑人的生命情感的“升华”,而“威胁喜剧”的笑声却通过否定客体突然直指主体的丑陋,这就让主体产生两种审美感受:一种是优越于客体而产生的嘲笑快感,另一种是强行打开心灵隐蔽的丑陋而产生的恐惧感。正如“品特在给利奥·纳德罗塞尔的信中指出:大部分笑声到达那个停止好笑的顶点之后,就已经成为抵御痛苦的笑声。在黑暗中的观众吹着口哨试图保护自己不要受到威胁,他们见证的恐怖就在表演行为的核心”(47)。显然,最可怕的一面就是品特悲喜剧的可视性。(www.xing528.com)

通过以上的梳理与分析,笔者将“威胁喜剧”的内涵整理为:以封闭的空间为背景,以恐怖神秘超自然气氛为基调,以不可名状的人物对话和停顿语言为特征,以叙事三角形关系为结构,以主宰与屈从的权力游戏为核心,以外静内动的表演艺术为准则,融小说电影、广播门类艺术为一体,探索人与人之间关系本质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