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国际格局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生产力观的影响

中国对国际格局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生产力观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中,中国是一个大国的现实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变动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必须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国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通过强化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和改革开放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对国际格局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生产力观的影响

二、中国对国际格局认知的变化以及对中国化生产力观的影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为何要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因为,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格局的变动之中逐渐认识到的特色。

在国际格局中,中国扮演着经济落后、政治强大的大国的角色。经济上的落后,决定了中国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中,中国是一个大国的现实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变动离不开中国的参与。这就需要中国处理好国际合作与民族发展和建设的关系。从当时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来看,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只有完成世界性的革命,才能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根本性的发展。为此,无产阶级就需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助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把支持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无产阶级各国内部的生产力发展,需服从或从属于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在实践中就积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积极参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有时候,我们甚至还超越自身的能力进行国际主义的援助。这种大规模的援助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后,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需要先搞好自己国内的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本国的生产力发展起来,然后才能进行力所能及而且形式多样的援助活动。[2](www.xing528.com)

文革”之后,我们逐渐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式,世界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它只能是各国根据各自的实际进行自主选择。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只能走多样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来说,结论就只能是中国的革命只能是中国自己的革命,不能是别国的革命;中国的经验只能是中国自己的经验,不能是别的国家的经验;同样,中国的生产力发展也只能是中国自己的生产力发展措施、方式,不能够照抄、照搬别国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更不能把自己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强加于别的国家和人民。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必须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为此,我们围绕“中国”特色进行了探索。我国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通过强化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和改革开放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发展生产力不能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在参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借鉴他国的先进生产力,与我国的发展实际进行融合来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大胆地进行了科学技术的引进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是围绕“中国”的实际,我们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也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的长足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