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工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翻译和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由刘少奇任主任的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出版;1950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1952年4月,《人民日报》又接着发表了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普及。此外,中共中央还决定大规模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工作。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开始有计划地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全集》等。
这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代表性著作,尤其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单行本的出版发行,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中国化进行了理论准备。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普及工作分几个层面进行。
首先,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对知识分子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正面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通过办各种培训班、开展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实际参观考察等形式的活动,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毛泽东说:“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就是那些唯心论者,我们也有办法使他们不反对我们。他们讲上帝造人,我们讲从猿到人。”[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举办了各种训练班对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教育。仅1950年一年,就有约100万人先后参加了各种培训学习。[2]从1951年9月开始,我国开始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1951年12月,开始在文艺界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工作。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952年底。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改造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知识界、文艺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普及活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工作方式粗暴、急躁等问题;另一方面,组织知识分子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行实践考察,如随着土地改革等变革社会的实践运动的开展,毛泽东组织了黄炎培、梁漱溟等人到全国实地考察。第二,对错误的倾向和思想进行理论批判以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这一时期,先后开展了诸如对电影《武训传》、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对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思想及胡风的文艺思想的批判等,这些批判进一步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观点。
其次,针对中国社会的一般群众,我国先后开展了识字运动。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的5.5亿人口中有4亿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扫盲就成为摆在新政权领导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等,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文化的热潮中。1964年,全国在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的人口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全国有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