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SNA生产核算方法研究

非SNA生产核算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便以核算工具为对象,围绕核算非SNA生产可能借助的平衡账户、平衡表和平衡矩阵展开设计,并对各类核算工具的结构特征展开综合比较。如第一章分析,非SNA产品具有唯一的供给方,即各类非SNA产品均由住户成员生产。大部分非SNA生产发生在家庭内部,由住户成员生产并由住户成员自身消耗,少部分以志愿服务形式提供给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因此,大部分非SNA产品的生产供给方和使用方均为住户部门。

非SNA生产核算方法研究

核算非SNA生产的流量及存量需借助一定的工具,而最常用的数据编辑载体和系统归集工具便是平衡账户、平衡表和平衡矩阵。三类工具并无本质差异,均能有效描述各类经济交易的数量关系,表现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平衡,描述特定交易行为的流量平衡。本章便以核算工具为对象,围绕核算非SNA生产可能借助的平衡账户、平衡表和平衡矩阵展开设计,并对各类核算工具的结构特征展开综合比较。

所谓独立非SNA生产账户是以非SNA生产为核算对象,记录一定时期非SNA生产活动的存量和流量,反映非SNA产品产量和价值量增减变化的账户表式。根据不同的设计形式,独立非SNA生产账户可分T形账户和矩阵式账户两类,前者以会计T形账户为描述工具,从总体上反映非SNA生产的产出来源和使用去向;后者则以不同账户组合形成的矩阵表为描述工具,依照非SNA生产主体和生产类别,对所涉及的系列交易及其联系进行描述。[1]

最简单的非SNA生产核算工具便是独立T形账户,即依照会计复式记账原理,采用T字形状的表式对一定时期内的非SNA生产成果和价值形成予以核算。构成T型账户的基本项目有三个:非SNA总产值、非SNA生产中间消耗和非SNA生产固定资产消耗。非SNA生产增加值(净增加值)是账户的平衡项。

结构上看,独立T形非SNA生产账户由资源方和使用方构成,资源方列示非SNA总产值,使用方首先记录非SNA生产中间消耗,然后是非SNA生产增加值、非SNA生产固定资本消耗和非SNA生产净增加值,如表4-1所示。具体来看,非SNA总产值是非SNA生产活动创造的总产值,也是(虚拟)收入的来源;非SNA生产中间消耗是对非SNA总产出的中间使用,也是转移;非SNA生产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非SNA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的剩余项;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消耗之差额便构成非SNA生产净增加值,其所代表的价值构成依赖于非SNA总产值的计算途径。当非SNA总产值形成于产出途径的估算方法时,非SNA生产净增加值可视为劳动报酬与混合收入之和;如果非SNA总产出基于投入途径方法估算,仅可视其为劳动报酬的衡量。

表4-1 独立T形非SNA生产账户基本表式

上述账户对非SNA生产增加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产出途径价值估算方法的实际意义。独立T形非SNA生产账户结构简单、内容明确,描述了非SNA生产的整体财务关系,也展现了非SNA生产的整体投入产出效率。不可忽视的是,一方面该账户是静态的,无法对不同核算期非SNA生产主体间的财务关系以及非SNA生产的整体效率予以动态描述;另一方面该账户依然是概括的,无法对非SNA生产不同主体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和不同类型非SNA生产的效率差异予以细化描述。

为实现非SNA生产价值的动态比较,展现非SNA生产效率的变化路径,可将不同核算期的独立T形账户予以并列编辑,这种并列编制的账户便是并列式非SNA生产账户,其基本表式如表4-2所示。

表4-2 独立并列式非SNA生产账户基本表式

并列式非SNA生产账户的主栏内容为叠加的资源项目与使用项目,各项目的含义与独立T形账户保持一致;宾栏内容则为各核算期,满足不同核算期非SNA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相等的平衡关系。为突出展现不同核算期生产效率的比较结果,可适当调整宾栏内容的排列顺序,如表4-3所示。与独立T形生产账户相比,并列式非SNA生产账户的突出优点便是能通过对连续记录项目的观察了解非SNA生产产出价值和投入构成的动态变化,掌握非SNA生产效率的演变规律。

表4-3 独立并列式非SNA生产账户(调整顺序后)基本表式

续 表

国民经济每一个部门生产的产品几乎都要提供给其他部门作生产消耗使用,每一个部门在生产中又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住户部门在生产非SNA产品的同时需消耗由其他部门提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产品,而非SNA产品也可作为中间产品供其他生产消耗。这种消耗和被消耗关系不仅直接存在,还以无穷次的间接形式存在,能揭示非SNA生产所包含复杂的消耗与被消耗数量关系的方法唯有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对具有复杂联系的现象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对非SNA生产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采用两种形式的投入产出表:一种是非SNA产品供给表和使用表,另一种是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前者提供了核算框架的功能,后者则提供了核算分析的功能。

(一)非SNA产品供给表和非SNA产品使用表

1.非SNA产品供给表

非SNA产品供给表,也称非SNA生产产出表,是记录核算期非SNA产品供给来源及数量的表式。如第一章分析,非SNA产品具有唯一的供给方,即各类非SNA产品均由住户成员生产。考虑到同一住户家庭除从事主要的非SNA生产之外,还可能从事次要的非SNA生产、辅助的非SNA生产活动,其产出亦相应包括非SNA主要产品和非SNA次要产品。为更清晰地展现非SNA产品结构与供给来源,我们根据生产的同质性对住户家庭进行了细分,将生产同类非SNA主产品的住户进行归并,在形成各住户子部门的同时也可满足一个子部门只生产一种非SNA主产品的对应关系。同时,要求同一子部门生产的非SNA产品具有相同的用途和生产工艺。据此,我们设计了非SNA产品供给表,其基本表式见表4-4。

表4-4 非SNA产品供给表基本表式

具体来看,表4-4的主栏内容是非SNA产品分类,从横行编制;宾栏内容为住户子部门分类,从纵列编制。横行反映了各类非SNA产品的供给来源,即各类非SNA产品是由哪些住户子部门生产的;纵列则反映了各住户子部门的非SNA生产结构,即各子部门生产哪些非SNA产品。

2.非SNA产品使用表

非SNA产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之处。(1)产品的使用方与供给方的重复性。大部分非SNA生产发生在家庭内部,由住户成员生产并由住户成员自身消耗,少部分以志愿服务形式提供给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因此,大部分非SNA产品的生产供给方和使用方均为住户部门。(2)不构成SNA生产的中间投入产品。非SNA产品体现为各种类型的服务,服务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的特有性质,因此大部分非SNA产品以最终消费品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部分非SNA产品也构成其他非SNA生产的中间投入,如住户成员对房屋或设施的小型维修服务、对厨房设施或烹调工具的维修服务等可分别归入“提供住宿类非SNA生产”和“提供食物类非SNA生产”的中间投入产品范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尚未检索到非SNA产品作为SNA生产中间投入产品的文献。(3)中间消耗品多为SNA产品。尽管非SNA产品并不作为SNA生产的中间投入产品,但非SNA生产需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广泛来自于其他部门且基本为SNA产品。

非SNA产品使用表的构成相对复杂,其基本表式如表4-5所示。总体来看,非SNA产品使用表分三个象限:第Ⅰ象限的主栏内容列示产品分类,宾栏列示生产单位分类,用来反映各生产单位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也称为消耗矩阵。从横行看,反映了各类SNA产品或非SNA产品提供给各生产部门的使用价值量;纵列角度看,反映了各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产品价值量;第Ⅱ象限的主栏内容仍为产品分类,宾栏内容列示各产品的最终使用,反映各类SNA产品或非SNA产品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Ⅲ象限的主栏内容为增加值,宾栏内容为各生产部门,反映各生产部门除中间消耗之外的生产成本

表4-5 非SNA产品使用表基本表式

当生产部门与产品的分类数一致时,表4-4和表4-5称为“方形非SNA产品供给表”或“方形非SNA产品使用表”;当生产部门与产品的分类数不一致时,可称其为“长方形非SNA产品供给表”或“长方形非SNA产品使用表”。

(二)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

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也称为非SNA生产方形表,或非SNA生产矩阵表,是以矩阵形式记录核算期内非SNA产品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揭示非SNA生产与SNA生产之间数量关系的表式。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是由分类相同、排列一致的主宾栏构成的“纯表”,可以是“产品×产品”表,也可以是“产业×产业”表。为降低生产技术以外的组织结构对核算单位和生产主体的影响,我们以SNA产品和非SNA产品为主体分类,将横行与纵列按照同样的分类标题排列以交叉形成一个方形的棋盘式平衡表,这样的表格便是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产品×产品”表)。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产品×产品”表)通式的基本表式如表4-6所示。

表4-6 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

总体来看,中间投入与增加值(最初投入)之间的横线、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之间的纵线将表4-6划分为四个区域:第Ⅰ象限为非SNA产品和SNA产品的矩阵表,记录各类产品所消耗的中间产品流量,表达非SNA产品和SNA产品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横行角度观察,Xij表示第i类产品作为第j类产品生产消耗的数量;纵列角度看,表示第j类产品生产过程所需消耗的第i类产品数量;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的水平延伸,以各类非SNA产品和SNA产品为主栏标题、各类产品的最终使用为宾栏内容,用来描述非SNA产品和SNA产品的最终使用去向及数量构成。根据不同的分析需要,可对最终使用项目予以细化分类;对第Ⅰ象限的垂直延伸便形成第Ⅲ象限,以增加值为主栏内容、以各类非SNA产品和SNA产品分类为宾栏内容,用以展现除中间消耗之外的产品投入成本。

(三)对称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产品×产品”表)的平衡关系

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将非SNA生产与收入账户联结起来、将非SNA产品和SNA产品的生产技术关系联结起来、将非SNA生产主体和SNA生产主体的收入来源和支出关系联结起来,得到一个完整非SNA生产核算框架。表4-6中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结合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表4-6的各行描述了产品的实物运动,从实物角度反映了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产出总量和分配去向。每种产品均遵循“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的平衡关系,即

方程组(4-1)可称为产品分配方程组。具体来看,当i=0时,x00表示SNA产品提供给SNA产品生产部门的中间消耗;x0j(j=1,2,…,n)表示SNA产品提供给第j类非SNA生产子部门的消耗;Y0表示提供给全社会最终使用的SNA产品价值;X0为SNA产品的总产出。因此,SNA产品的分配去向分三个:或为生产其他SNA产品所消耗、或为生产非SNA产品所消耗、或为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即

当i≠0时,xij(i,j=1,2,…,n)表明第i类非SNA产品提供给第j类非SNA生产子部门的消耗;Yi表示提供给全社会最终使用的非SNA产品价值;Xi为非SNA产品的总产出。因此,非SNA产品的分配去向分两个:或为生产其他非SNA产品所消耗、或为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即。

为非SNA生产的中间使用+最终消费=非SNA总产出

方程组(4-1)可转化为

2.列平衡关系

结合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表4-6的列内容从价值角度反映了各类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生产价值构成。每种产品均遵循“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的平衡关系,即

方程组(4-6)可称为产品生产方程组。具体来看,当j=0时,x00表示SNA生产部门所需消耗的SNA产品价值;由于SNA产品不需以非SNA产品为生产消耗,因此xi0=0(i=1,2,…,n);N0表示SNA产品的最初生产投入;X0为SNA产品的总投入。SNA产品的列平衡关系为:

当j≠0时,x0j表示生产第j类非SNA产品所需消耗的SNA产品价值;Nj表示第j类非SNA产品的最初生产投入;Xj为第j类非SNA产品的总生产投入。因此,第j类非SNA产品满足如下平衡关系

所有非SNA产品的列平衡关系为

3.全社会的平衡关系

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看,全社会所有产品的总投入和总产出是相等的,即

方程左边表示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总产出,右边为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总投入。简化后的方程为

上式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SNA产品和非SNA产品最终使用之和等于SNA产品的增加值(GDP)与非SNA产品的增加值(GHP)之和”关系的表达。

(四)非SNA生产投入产出参数

1.SNA产品和非SNA产品分配参数

由方程(4-2)可得SNA产品的三个分配参数:SNA产品中间使用率)、非SNA产品中间使用率()、SNA产品最终使用率()。其中,表示SNA产品用于生产SNA产品的中间消耗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为SNA产品用于生产非SNA产品的中间消耗比例,计算公式为

ZJSYSNA表示SNA产品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由方程(4-4)可得非SNA产品的两个分配参数:非SNA产品中间使用率和非SNA产品最终使用率。具体地,表示第i类非SNA产品用于生产其他非SNA产品的中间消耗比例;表示所有非SNA产品作为非SNA产品生产的中间消耗比例;表示第i类非SNA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例;ZZSY NO-SNA表示所有非SNA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2.SNA产品和非SNA产品投入参数

由方程(4-7)可得SNA产品的两个投入参数:SNA产品中间投入率(ZJTRSNA)、SNA产品增加值率(ZJZSNA),其中,ZJTRSNA表示SNA产品价值中的中间投入价值比例;ZJZSNA表示SNA产品价值中的最初投入价值比例,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同理,非SNA产品也存在两个投入参数:非SNA产品中间投入率(ZJTRNO-SNA)、非SNA产品增加值率(ZJZNO-SNA)。其中,ZJTRNO-SNA表示所有非SNA产品价值中的中间投入价值比例;ZJZNO-SNA表示所有非SNA产品价值中的最初投入价值比例,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此外,我们还可计算第j类非SNA产品的中间投入率()和增加值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五)细化的非SNA生产投入产出参数

为更具体地展现非SNA生产的价值构成,我们忽略了SNA产品的价值而分析仅对表4-6的Ⅰ、Ⅲ象限进行了细化。假设非SNA产品分为m类,构成其中间投入的SNA产品分为n类,构成其最初投入的项目分为k类,各类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的价值量分别为Z1、Z2、...、Zn、W1 、W2、...、Wm、V1、V2、...、Vk,则各类非SNA产品的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构成情况如表4-7所示。

横行角度看,表4-7反映了中间投入产品及各最初投入项对各类非SNA产品的分配情况。各类中间投入产品的分配方程为:

表4-7 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的简化表式

其中,(i=1,2,…,n;j=1,2,…,m),表示第i类 SNA产品对第j类非SNA产品的分配参数;(i=1,2,…,n;j=1,2,…,m)表示第i类非SNA产品对第j类非SNA产品的分配参数。

各最初投入项的分配方程为:

其中,(i=n+1,n+2,…,n+k;j=1,2,…,m),表示第i类最初投入对第j类非SNA产品的分配参数。

纵列角度看,表4-7反映了各类非SNA产品的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的价值构成,其投入方程为:

其中,(i=1,2,…,n;j=1,2,…,m),表示第j类非SNA产品中的第i类SNA产品的中间投入率;(i=1,2,…,m;j=1,2,…,m)为第j类非SNA产品中的第i类非SNA产品的中间投入率;

(i=1,2,…,n;j=1,2,…,m)表示第j类非SNA产品的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产品为SNA产品);(i=1,2,…,m;j=1,2,…,m),表示第j类非

SNA产品的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产品为非SNA产品)。类似地,(i=n+1,n+2,…,n+k;j=1,2,…,m),为第j类非SNA产品中的第i类项目的最初投入率;(i=n+1, n+2,…,n+k;j=1,2,…,m),为第j类非SNA产品的最初投入率。

对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的设计、对中间投入产品和最初投入项目的选择可依据不同国家的非SNA生产情况进行灵活设置。表4-8描述了Ironmonger(1989)设置的1989年澳大利亚住户生产投入产出表,该简化的投入产出表主栏内容为产出、宾栏内容为投入。产出角度看,Ironmonger将澳大利亚非SNA生产的产出归为膳食备制、清洗衣服、照顾儿童、购物、维修服务、其他家庭活动、教育和交流以及园艺8类;[2]投入角度看,其非SNA生产的中间消耗简化为原材料和能源两项,忽略了各类非SNA产品的消耗。其最初投入项目也简化为两项,分是劳动力价值和资本消耗。

表4-8 Ironmonger(1989)编制的住户生产投入产出表

广义生产账户体系是基于住户部门,对住户成员从事SNA生产和非SNA生产创造产出、形成收入、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进行消费、形成积累等各种交易流量和存量变化的系统描述,反映住户部门经历广义国民经济运行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和其他机构部门有机联系的一系列账户。尽管向非SNA生产活动进行了拓展,编制广义生产账户体系仍可借鉴SNA账户的编制规则,经适当的调整即可。

整体生产账户框架如图4-1所示。作为对机构部门的账户描述,广义生产账户体系应包括四类账户:广义生产账户、广义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广义收入使用账户、广义积累账户,各账户经由平衡项的联系构成统一整体。

图4-1 广义生产账户体系的整体结构

生产账户是广义生产账户体系的第一个账户,是对住户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SNA生产和非SNA生产活动的相关流量的记录,反映住户部门广义生产成果和价值形成的账户表式。总体来看,构成住户部门广义生产账户的基本项目分为三个:广义总产出、广义中间消耗和广义固定资本消耗,其基本表式如表4-9所示。

表4-9 广义生产账户基本表式

资源方列示广义生产总产值,使用方首先记录广义生产中间消耗,然后是平衡项——广义生产总增加值。所谓广义生产总产值是指住户成员从事广义生产活动创造的总经济价值,由SNA生产总产值和非SNA生产总产值构成。其中,SNA生产产值包括住户成员创造的市场价值、为自身最终使用的货物价值和为自身最终使用的住房服务价值;非SNA生产产值则主要指住户成员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服务价值。对应地,广义中间消耗也包括SNA生产中间消耗和非SNA生产中间消耗两部分。前者是指在核算期为获得SNA生产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价值,如原材料、运输、邮电通讯、行政管理等;后者是指住户成员生产非SNA产品所消耗的各类原材料、能源、动力等产品价值。作为账户的平衡项,广义生产总增加值(广义生产净增加值)也由SNA生产总增加值(净增加值)和非SNA生产总增加值(净增加值)组成,反映了住户成员从事广义生产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并同时满足:

广义生产固定资产消耗也包括SNA生产固定资产消耗和非SNA生产固定资产消耗两部分。无论SNA生产,还是非SNA生产,其固定资产消耗均是指核算期内由于退化、正常淘汰、正常事故损害等原因导致的固定资产存量下降价值。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固定资产类别的不同,我们已在第三章详细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广义生产账户体系中,平衡项均以总额与净额并列形式的存在,之所以这样处理是考虑到固定资产消耗数据较难核准的性质。

广义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需在参与生产的各要素间进行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直接分配,即广义收入的初次分配,形成住户成员的广义原始收入;间接分配,即广义收入的再分配,形成住户成员的广义可支配收入

(一)广义收入的初次分配账户

SNA产品和非SNA产品均是住户成员综合运用生产要素的结果,住户部门的产出价值首先要在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这便是广义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初次分配有两个层次:一是把广义生产形成的收入转化成可分配的广义原始收入,二是把广义原始收入分配给生产参与者。两个层次形成两个对应账户——广义收入形成账户和广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1.广义收入形成账户

广义收入形成账户是广义生产账户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用来记录与广义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各种分配交易,反映住户部门广义增加值构成的账户表式。构成账户的基本项目有三个:广义生产总增加值(广义生产净增加值)、广义雇员报酬和广义生产税净额,其基本表式如表4-10所示。

广义生产总增加值由广义生产账户结转而来,记入账户的资源方,形成广义分配的初始流量。使用方记录对广义生产增加值的使用,包括两个项目:广义雇员报酬和广义生产税净额。其中,广义雇员报酬分为SNA生产雇员报酬和非SNA生产雇员报酬两部分,前者是指住户非法人企业对雇员在核算期所做工作的回报,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金和雇主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障缴款为主要支付形式;后者是对住户成员从事非SNA生产的虚拟回报。广义生产税净额同样分SNA生产税净额和非SNA生产税净额两部分,前者是对SNA生产所涉及的生产税、进口税、其他生产税与SNA产品补贴、其他生产补贴的差额。其中,生产税和进口税主要指住户非法人企业在生产、交付、销售、转移或以其他方式处置SNA产品时应付的产品税;货物进口或得到非常住单位服务时应付的进口税;使用土地、房屋等资产所有权和雇佣劳动力等应付的其他生产税;补贴是负的生产税和进口税,与其流量相反、性质相同。非SNA生产税净额主要对非SNA生产所涉及的生产税、进口税、其他生产税与SNA产品补贴、其他生产补贴的差额。由于大部分中间投入产品均为SNA产品,而非SNA生产固定资产也衍生于SNA最终产品,非SNA生产必然会涉及税收的支付和补贴的获得。特别注意的是,我们需对基于SNA框架的住户部门收入再分配账户资源方的部分项目进行调整,比如计入“社会福利”项目的部分内容,如政府向照顾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支付护理津贴和伤残津贴等,应从中分离而计入广义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非SNA生产税净额”,以实现对广义原始收入的调整。作为账户的平衡项,“广义混合总收入/营业盈余”由“SNA生产混合总收入/营业盈余”和“非SNA生产混合总收入/营业盈余”构成,前者主要指住户非法人企业获得的混合总收入和自有住房者的营业盈余;后者的存在必须基于产出途径的估算方法,是对非SNA生产主体所获营业盈余的描述。[3]广义混合总收入/营业盈余满足如下平衡:

表4-10 广义收入形成账户基本表式

2.广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对于住户部门来说,其广义原始收入的创造者与接收者并非完全一致,收入形成账户注重强调广义原始收入的创造者,而对广义原始收入接收者以及与其他机构部门之间的财产收支流量则需通过广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描述。因此,广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核算对象是原始收入形成账户外初次分配的剩余部分,主要记录两种类型的收支:一种是已经在广义原始收入形成账户中记录了的原始收入,另一种则是各部门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收付,基本表式如表4-11所示。

表4-11 广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基本表式

具体地,账户的资源方首先记录从广义原始收入形成账户结转来的“广义混合总收入/营业盈余”,其次是住户部门的“当期应收财产收入”。由于住户成员是雇员报酬的接受者,账户的资源方还应包括“广义雇员报酬”这一项;使用方首先记录住户部门的“当期应付财产收入”,其次便是反映住户部门整个初次分配结果的平衡项“广义原始收入余额”。此处的财产收入维持与1993版SNA相同的定义与口径,主要指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者将有形非生产资产供其支配的回报。对于住户部门来说,其财产收入主要指出让资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利息、红利、专利收入、地租、财产增值收益等形式。广义原始收入余额满足:

(二)广义收入再分配账户

住户部门获取生产性收入——广义原始收入后,还要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与其他常住单位或非常住单位发生各种各样的单项收入转移,包括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这种发生在住户部门内部或与其他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转移便称为住户部门广义收入再分配。转移是一类特殊的交易,是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等各种资源,而又不从后者收取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行为。按照转移的目的和性质,与住户部门相关的转移可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两类,前者在生活中经常并有规律地发生,对交易双方现期的收入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后者并不经常发生,也不对交易双方现期收入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与住户部门广义收入再分配有关的各种转移实质上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经常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1993版SNA将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住户的各种实物转移统称为“实物社会转移”,并从经常转移中分离出来,将住户部门的收入再分配过程分成两阶段:一是收入的二次分配阶段,二是实物收入再分配阶段,对应形成两个账户——住户部门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和住户部门实物再分配账户。类似地,住户部门的广义收入再分配也可通过相应两个账户描述:广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和广义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1.广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广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作为广义收入再分配核算的第一个账户,用于描述如何通过除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经常转移收支,将住户部门广义原始收入余额转换成广义可支配收入的全过程。该账户记录了大部分经常转移,包括除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其他经常性实物转移和经常现金转移,其基本表式如4-12所示。

表4-12 广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基本表式

广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资源方记录结转自广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广义总原始收入余额”,然后是“除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具体来看,社会福利是住户部门以满足突发事件的需要为前提,从政府及其他部门获得的经常转移,包括“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福利”两部分。其中,社会保险福利是以住户成员支付社会缴款为前提而领取的由政府或其他部门社会保障计划提供的福利,如领取失业津贴、退休养老金等;社会救济福利则是在有组织的社会保障计划之外向住户部门提供的福利,如救济金、困难补助等,但须扣除已转化为非SNA生产补贴部分。只有现金社会福利、除政府和向住户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之外的其他部门向住户提供的实物社会福利才记入上述账户;其他经常转移主要指住户部门接受的除上述转移之外的各种经常性转移,如住户间的经常转移、罚款、由抽彩和赌博等引起的转移等。

广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经常税”、“社会缴款”和“其他经常转移”。具体来看,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是住户成员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收,主要用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社会缴款是和社会福利是相反方向的经常转移,是住户成员为获得福利向政府组织社会保障计划所作的实际或虚拟的支付,其目的是为保证住户成员的福利不因突发事件如疾病、事业、退休等的出现而受到损害;其他经常转移则主要指住户成员支付的除上述转移之外的各种经常性转移。账户的平衡项为“广义可支配收入(总额和净额)”,也记录在账户的使用方,集中体现了住户部门参与广义收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最终成果,满足:(www.xing528.com)

2.广义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广义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用于描述如何通过实物社会转移将广义可支配收入转换成调整后的广义可支配收入的全过程,其基本表式如表4-13所示。

广义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的资源方记录结转自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广义可支配总收入(净收入)”,然后是“实物社会转移”。实物社会转移是指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向住户提供的实物社会福利以及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其中,实物社会福利包括实物社会保险福利和实物社会救济福利两类;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是指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免费或以经济意义不显著的价格对住户或个人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保健服务。账户的平衡项为调整后的广义可支配总收入,表示在核算期内不通过减少现金、变卖资产或增加负债就能消费得起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最大数量,满足:

表4-13 广义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基本表式

通过广义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情况的进一步描述便是收入使用核算的主要内容。与广义收入再分配过程相对应,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也分成两个账户:一是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二是调整后的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一)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是一个专用于揭示广义可支配收入在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使用情况的账户,其基本构成项目有两个:广义可支配总收入(广义可支配净收入)、广义最终消费,基本表式如表4-14所示。

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资源方列示结转来的“广义可支配总收入(净收入)”,使用方列示“广义最终消费支出”。所谓广义最终消费,是指为满足个人或公众的需要或欲望而对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使用。此外,由于构成非SNA生产的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形成的产品大多为SNA产品,并在SNA框架中往往被统计为最终消费项目,因此为避免重复计算,对SNA产品最终消费的统计需扣除作为非SNA生产的中间产品和固定资本形成的产品价值,即:

表4-14 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基本表式

另外,作为对养恤基金的特殊记账方式,资源方还记录“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项目,作为对住户部门储蓄的调整。这一调整是对1993版SNA一方面认为住户成员对养恤基金缴款和领取应作为金融资产的获得和处置,另一方面又将住户成员对养恤基金缴款和领取记入其收入的二次分配账户的必要冲抵,确保住户养恤基金缴款超过养恤基金收入部分不影响住户部门的储蓄。[4]账户的平衡项为广义储蓄总额(广义储蓄净额),是广义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构成住户部门投资的来源,满足:

(二)调整后的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对比调整后的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未调整的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除了账户的资源方记录“调整后的广义可支配总收入”和使用方记录“实际广义最终消费”,表4-15与表4-14几乎一致。平衡项为实际广义储蓄总额(广义储蓄净额),是实际广义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满足:

表4-15 调整后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基本表式

广义积累核算是指对住户部门在核算期内从事的各种投资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广义经济资产变化的记录和反映。由于广义生产囊括非SNA生产,因此广义经济资产不仅包括构成SNA存量核算对象的经济资产,还应包括参与非SNA生产的住户家庭的耐用消费品。理论上,广义积累核算应由一系列积累账户来展现,如广义资本账户、广义金融账户、广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考虑到生产范围的拓宽主要涉及住户部门非金融资产范围和类型的调整,并不对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带来直接影响,而广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与广义生产账户及收入分配账户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我们主要对广义资本账户展开设计。

广义资本账户用于记录住户部门通过交易所获得或处置的各种非金融资产的价值,反映由于广义储蓄和广义资本转移所引起的净值变化。与一般的积累账户相似,广义积累账户也要求将经济资产的变化记录在账户左方(不论增减),将负债与净值的变化记录在账户右方(不论增减),形成相应的“广义资产变化”和“广义负债和净值变化”两方,基本表式如表4-16所示。

“广义资产变化”方按资产类型分别记录广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广义存货变化、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减处置等;“广义负债和净值变化”方记录储蓄净额、应收资本转移和应付资本转移。具体来看,广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住户部门在核算期内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后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SNA生产固定资产形成额和非SNA生产固定资产形成额两部分。前者包括:(1)有形固定资产的获得减处置,如住宅、其他房屋和建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资产的购置、转移和重大改善;(2)无形固定资产的获得减处置,如矿藏勘探费用、计算机软件等;(3)有形非生产资产的重大改善,如土地、修筑堤坝等;(4)与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有关的费用等。后者一般涉及两种分类:(1)有形非SNA生产固定资产的获得减处置,如电器设备、厨房用具、幼儿的娱乐玩具(较大型)等的购置、转移和改善;(2)无形非SNA生产固定资产的获得减处置,此处的无形固定资产主要指与幼儿照顾、烹调食物等非SNA生产相关的软件;广义存货变化是指在核算期内住户部门所拥有的存货的净变化,同样由SNA生产存货变化和非SNA生产存货变化两项构成;“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与“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减处置”项目基本不受非SNA生产的引入而拓展。前者是指住户部门在核算期内购置、转入的珍贵物品扣除销售和转出后的珍贵物品价值,其“珍贵物品”是指那些只作为价值贮藏手段持有,而不用于生产或消费的资产;后者是指住户部门在核算期内与其他机构部门的交易所引起的这些资产价值的变化,其“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包括土地、地下资产等有形非生产资产,也包括专利、可转让契约、商誉等无形非生产资产。

表4-16 广义资本账户基本表式

一种能综合非SNA生产账户、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和广义生产核算账户体系的内容和编辑规则的有效工具便是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简称SAM)。

何谓SAM?Round(1981)将其理解成“一个单式记账的核算矩阵,其每一行与相应的列构成一个宏观经济账户,行记录收入,列记录支出”;Taylor(1983)将SAM定义成“对处于均衡经济体系中所有部门收支相等状态刻画”的工具;1993版SNA认为SAM是“以矩阵形式描述的国民核算体系,不仅描述了供给表、使用表与部门账户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社会经济主体间的各种内在联系”。虽然不同学者对SAM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其能清楚系统地反映整个经济系统的收支流、反映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等优势已得到了普遍认可。Pyatt 和Round(1977、1979、1985),Pyatt(1985、1988、1990)[5],King(1985),Thorbecke(1985),James和Khan(1993),Iqbal(1996)等学者曾深入探讨了SAM的相关用途。也正因其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世界银行的大力推动下,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不同层次的SAM,用于投入产出分析、税收分析、收入分配分析、地区发展分析等领域,成为一个普遍认可的经济分析工具。

较为简单的SAM仅包括实体账户,用来描述核算期经济体系中发生的各类交易流量和存量。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相对应,实体账户可分为生产活动账户、商品账户、生产要素账户、机构部门账户、积累账户和贸易账户六类。其中,生产活动表示用原料、中间产品和要素服务生产各类产品。生产活动的收入来自产品的市场销售、出口和出口补贴,其支出分中间产品交易和增加值盈余两部分,或以工资和租金的形式被分配给生产要素、或以税收形式支付给政府;商品账户就像一个大型商场,从国内生产者或国外生产者处购得商品后再出售给需求者;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和资本,他们以工资、租金、国外净要素收入等形式从其提供服务的生产活动中获得收入,又分别以劳动报酬、利益分配等形式分配给各机构部门;机构部门账户主要描述住户、政府、企业等机构部门的收支变化及部门间的相互转移;积累账户以记录经济体系中的储蓄和投资变化为主要内容;贸易账户则用以描述与非常住单位的商品交换和国际性收支转移,反映国际经济联系。

构建SAM应满足两个基本准则:(1)行列数一致。Pyatt(1990)指出,SAM的每一行应对应一个列,只有行列数相等时才是完整的。(2)既要表现收入来源又要反映支出去向。Pyatt进一步强调,SAM的行内容表示账户的收入来源,列内容则意味着账户的支出去向,有收必有支、收支一致。

矩阵4-17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基本准则而构建的一个简单SAM框架。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投资→回复生产”,该8×8的SAM矩阵对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一一进行了描述。具体来看,各生产单位使用原材料、中间消耗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事生产活动,其支出去向如矩阵第1列所示,由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构成,其收入来源如矩阵第1行所示,主要来自商品销售及政府对商品出口的补贴。商品的总供给由矩阵第2列描述,由国内生产商供给、国外进口及缴纳的间接税构成,主要用于满足中间消费需求,住户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的最终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还包括出口需求。生产要素账户的收入来源体现为劳动力、资本等提供生产服务所获取的报酬,如劳动力获取工资、资本获取利润等,这些收入又以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和要素税等形式分配给住户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如矩阵第3行、第3列所示。

表4-17 一个简单的宏观SAM框架

在上述矩阵中,机构部门分为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三类。[6]住户部门的收入来源包括提供生产要素获得报酬、接受其他住户家庭的转移支付、接受企业部门的转移支付、接受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和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如矩阵第4行所示。同时,其收入又以商品购买、住户间转移支付、税收等形式支出,剩余收入以储蓄形式进入积累账户,如矩阵第4列所示;企业部门的收入来源分别是自身的营业盈余、接受其他企业的转移支付、接受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和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如矩阵第5行所示。同时,其收入又以对住户部门和其他企业的转移支付、向政府部门缴纳税收等形式支出,其剩余收入也以储蓄形式进入积累账户,如矩阵第5列所示;政府部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形式的税收和获得国外的转移支付,其支出去向主要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向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提供转移支出,其剩余收入亦以储蓄形式进入积累账户,如矩阵第6行、第6列描述;矩阵第7行、第7列内容构成资本账户,其收入主要源于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储蓄和国外净资本转移,形成投资构成资本账户的主要支出行为;矩阵第8行、第8列内容记录了与国外的各种交易,本国的国外所得构成该账户的收入来源,如商品出口、要素收入、转移支付等。同样,本国的国外支付构成该账户的支出去向,如对进口商品的支付、对国外要素的支付和经常转移。

当然,矩阵4-17是从总量水平上反映特定经济系统运行所产生的交易量,如开展更细致的分析则需对上述SAM细化,以形成各种细化的SAM矩阵。Pyatt(1999)建议,细化SAM主要取决于描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及具体研究目的,如要了解生产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就有必要对生产活动账户进一步细分;要明确各生产主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就有必要对机构部门账户进行细化;要反映投资的具体构成及变化,细化积累账户是必要的,等等。[7]值得一提的是,1993版SNA为细化SAM提供了很多思路,如可按照产业标准对生产活动进行分类、按照机构部门的子部门分类细化机构账户等。

20世纪末以来,基于实体账户的拓展分析已成为SAM研究的热点之一,较有代表性的拓展方向包括两个:(1)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引入实体SAM,构建包含资源账户和环境账户的SAM,如Keuning(1994)、Xie (1995、2000)、UNSD(1993、2000、2003)等均开展了相关研究;[8](2)将金融部门引入实体SAM,构建金融SAM以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的相互关系。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了编制周期性金融SAM的制度,喀麦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尝试编制国家层面的金融SAM。另外,Bos等(1994)还将R&D账户引入基本SAM账户,Wagner(1996)纳入了生态旅游账户,Chadeau和Roy(1986)、Lutzel (1989)、Jorgenson和Fraumeni(1989)、Gronau和Hammermesh(2003)将拓展方向触及住户生产领域。

将非SNA生产纳入基本SAM框架的本质就是建立一种复合的流量账户,使其既包括以实际货币价值计量的SNA账户,又包括以虚拟货币价值计量的非SNA账户。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便是将SAM框架中的生产活动账户、商品账户、生产要素账户和积累账户进行拓展,形成可记录包含非SNA生产及相关流量的“广义生产活动账户”、“广义商品账户”、“广义生产要素账户”和“广义积累账户”,由此形成的拓展的SAM框架如矩阵表4-18所示。

表4-18 一个包含非SNA生产的宏观SAM框架

续 表

与矩阵4-17相比,依然是8×8的矩阵却蕴含着更为广泛的经济意义。具体来看,矩阵的第1行、第1列为广义生产活动账户,用来描述以原材料、中间产品、劳动力、资本等为投入要素、以SNA产品和非SNA产品为产出的广义生产活动的收入形成及支出去向。矩阵第1行表明,广义生产部门的收入来源依然源自商品销售及政府补贴(包括非SNA产品的虚拟销售),矩阵第1列则显示广义生产部门的收入以广义中间投入(SNA产品中间投入和非SNA产品中间投入)和广义最初投入(SNA产品最初投入和非SNA产品最初投入)形式支付;广义商品账户的支出情况,如矩阵第2列所示,包括对广义商品的购买、对进口商品的支付和相应间接税的缴纳,而广义商品主要用于满足形成广义中间消耗(SNA产品中间消耗和非SNA产品中间消耗)、住户部门的广义最终消费、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最终消费、国内广义投资和国外居民的最终消费,如矩阵第2行所示;广义生产要素账户的收入来源体现为劳动力、广义资本等所获取的报酬,这些收入又以提供劳动者报酬(SNA生产报酬和非SNA生产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SNA生产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和非SNA生产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税收形式(SNA生产税净额和非SNA生产税净额)、国外要素支付形式分配给住户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如矩阵第3行、第3列所示;构成住户部门的广义收入来源包括为提供劳动力(从事SNA生产和非SNA生产)获得劳动报酬,经营非法人企业获得混合收入,接受其他住户家庭、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的转移支付,如矩阵第4行所示,其收入又以广义商品消费(SNA商品消费和非SNA商品消费)、住户间转移支付、税收等形式支付,剩余收入以广义居民储蓄形式进入积累账户,如矩阵第4列所示;矩阵的第5行和第5列为企业部门账户,第6行和第6列为政府部门账户,其收支内容与表4-17中对应账户一致;矩阵的第7行、第7列构成广义资本账户,其收入主要源于住户部门的广义储蓄、企业部门的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和国外净资本转移,其主要支出去向主要形成广义投资,包括SNA生产固定资本形成额、非SNA生产固定资产形成额、SNA生产存货变化和非SNA生产存货变化;矩阵第8行、第8列记录了与国外的各种交易,本国的各种国外所得构成该账户的收入,如商品出口、要素收入、获得的转移收入等,而本国的各种国外支付构成该账户的支出去向,如对进口商品的支付、对国外要素收入的支付和经常转移。

为更清晰地展现非SNA生产及相关经济交易对基本SAM的影响,我们将非SNA生产、非SNA产品、非SNA生产要素和非SNA资本从对应账户中分离出来,形成SNA部分和非SNA部分的细分。同时,我们将住户部门划为两类,将住户部门1定义为以从事SNA生产为主的住户家庭,将住户部门2定义为以从事非SNA生产为主的住户家庭,细分后形成的13×13矩阵如表4-19所示。

(一)对基本账户结构的解读

Uriel和Molt(2005)基于Pyatt(1990)提出的SAM框架,结合西班牙基本国情将市场生产(ESA生产)和住户生产(Household Production,简称HP生产,或No-ESA生产)进行了有机结合,构建了西班牙拓展的社会核算矩阵(简称ESAM-95)。Uriel和Molt将住户成员为自身消费而进行的服务生产活动定义为HP生产或No-ESA生产,并与1995版ESA定义的生产活动(简称ESA生产)一并构成拓展的生产活动。[9]基于此,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生产要素账户和生产活动账户均被分为互补的两类:从事ESA生产的机构单位账户和从事HP生产(No-ESA生产)的机构单位账户、ESA生产的资本账户和HP生产(No-ESA生产)的资本账户、ESA生产要素账户和HP生产(No-ESA生产)要素账户、ESA生产活动账户和HP(No-ESA生产)活动账户。对商品的划分,Uriel和Molt主张将直接形成最终消费的产品定义为商品Ⅱ,将其余产品定义为商品Ⅰ,分别形成商品Ⅰ账户和商品Ⅱ账户。需要说明的是,HP生产过程和ESA生产过程据所涉及的产品类别并非一致,前者往往以ESA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其产出又归于HP产品(No-ESA产品),而后者所涉及的所有产品都属于ESA产品,因此,商品Ⅰ仅涉及ESA产品,商品Ⅱ则可进一步细分为ESA产品和No-ESA产品。

图4-2 ESAM-95的生产范围与产品分类

ESAM-95的基本结构体现为12×12的矩阵。机构部门、生产和世界其他地区三类账户形成了ESAM-95的基本账户构成。其中,机构部门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类,生产账户包括要素账户、活动账户、商品Ⅰ账户和商品Ⅱ账户四类。ESAM-95的新颖之处便是将各类账户进一步细分为ESA和No-ESA或HP和No-HP两部分,详细描述见表4-20。

具体来看,矩阵第1行和第2行内容描述了机构单位的收入来源。其中,从事ESA生产单位的收入来源相对较广,包括(1)接受国外经常转移;(2)接受税收和社会保障缴款;(3)获得要素收入,如劳动报酬、混合收入、资本收入等;(4)接受机构部门之间的经常转移,如政府部门对住户部门经常转移(如养老金和补贴)、企业部门对住户部门的经常转移(如企业利润和资本利息分配)、非营利机构部门对住户部门的转移(如社会援助)和住户间的转移;从事HP生产单位的收入来源仅为两方面:(1)获得要素收入,如劳动报酬和混合收入等;(2)接受ESA生产单位的转移收入。在ESAM-95的账户体系中,与HP或No-ESA有关的账户项目往往需根据传统ESA账户经调整形成,或估计形成,如No-ESA生产账户的“中间消耗”、No-ESA资本账户的“固定资本形成”需分化于传统ESA账户中的“居民消费支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居民家庭购买服装、面粉和炊具三种商品,分别花费A1元、A2元和A3元,基于ESA生产范围,上述商品的花费均需记入第1列、第10行的“居民消费支出”;基于拓展生产范围,上述三种商品的性质应重新定义,即服装为ESA消费品(属ESA商品Ⅱ类别)、面粉为HP生产的中间投入产品(属ESA商品Ⅰ类别)、炊具为HP生产的固定资本(属No-ESA商品Ⅱ类别),仅有A1记入第1列、第10行的“居民消费支出”;A2和A3需记入第1列、第2行的“转移形成HP生产的中间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因此,可认为购买HP生产(No-ESA生产)的中间产品和固定资产的支出均来自转移支付,即从从事ESA生产单位向从事HP生产单位转移。矩阵第1列和第2列内容除记录所有对住户部门的经常转移之外,还包括住户部门向政府部门的经常转移支出(如以个人所得税形式交税)、消费支出和储蓄。其中,从事ESA生产机构单位的消费支出包括对ESA产品的直接消费支出和对国外居民消费和转移支出;从事HP生产机构单位的消费支出仅包括对HP产品的消费支出一项。

资本账户的行内容记录了机构单位的资本来源,如矩阵第3行、第4行所示。其中,从事ESA生产机构单位的资本来源包括储蓄、资本转移和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而从事HP生产机构单位的资本则主要由HP储蓄形成。第3列、第4列内容描述了对资本的支配,除支付机构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之外,从事ESA生产的机构单位还需支付固定资本形成和国外净投资;而固定资本形成则是从事HP生产机构单位唯一的资本支配方式。

生产要素账户用于描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收益分配情况(矩阵第5行、第6行所示)。对ESA生产而言,其收入来自于要素原始增加值和国外要素收入,这些收入又需提供国内ESA生产的要素报酬和国外ESA生产要素报酬的支付(矩阵第5行、第5列内容);对No-ESA生产而言,其收入由要素的原始增加值形成,但也需支付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矩阵第6行、第6列内容)。

矩阵第7行、第8行和第7列、第8列共同构成生产活动账户,以描述国内生产单位的投入产出情况。对于从事ESA生产的机构单位而言,商品Ⅰ的销售形成其产出,却需支付ESA生产的产品税、原始投入成本和中间投入成本(矩阵第7行、第7列内容);同样,HP产品的销售构成从事No-ESA生产单位的总产出,而HP产品成本也包括HP产品税、原始投入成本和中间投入成本(矩阵第8行、第8列内容)。

HP产品和ESA产品的供需情况由矩阵第9行、第10行、第11行及对应列构成的产品账户来描述。对商品Ⅰ而言,国内市场供给和国外进口形成其总供给,分别用于满足ESA生产的中间消耗需求、No-ESA生产的中间消耗需求、对商品II的转移需求和商品出口需求。国内市场供给以及产品税(被ESA生产消费和形成固定资本的ESA产品通过总产品税描述)形成商品II(ESA部分)的全社会总供给,分别用于满足从事ESA生产单位的直接消费需求、形成ESA生产的固定资本需求;全社会商品II(No-ESA部分)的总供给包括国内市场的产品供给以及形成的固定资本,主要用于满足从事HP生产单位的直接消费需求和形成HP生产的固定资本需求。

(二)细化后ESAM-95的解读

另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地方便是ESAM-95对子矩阵的精心细化,以充分展现从事ESA生产和No-ESA生产主体的收支关系及构成差异。除将经常账户分为ESA住户部门账户、No-ESA住户部门账户、非营利机构部门(NPISH)账户、企业部门账户和政府部门账户外,ESAM-95强调了收入水平对家庭生产活动及收支的影响,将各类家庭依据年收入的高低分为最低收入组(tercile1)、中等收入组(tercile2)和高收入组(tercile3)三组;同时,经常账户还列示了税收的具体分类,如营业税、增值税和社会保障缴款等。相比之下,资本账户的划分则相对简单,除了采用与经常账户一致的机构部门划分方式之外,主要列示了房屋投资和其他投资两个项目;对生产要素账户的细分,ESAM-95遵循SAM-LEG的建议,不仅将各类要素依收入来源进行区别,还依据性别和教育程度对劳动报酬和混合收入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以展现构成6类不同生产子群体的要素收入差异;[10]对商品账户的细分,ESAM-95基于1995版ESA、COICOP(1997)和Varjonen(1998)的观点,将ESA商品I归为9类,将Non-ESA商品Ⅱ归为4类。对ESA商品Ⅱ的划分,ESAM-95出于对NPISH和政府部门消费支出的特殊性,在1995版ESA分类基础上引入“集体服务”和“社会服务”两类产品,[11]最终形成10类ESA商品Ⅱ。详细分类情况如表4-21、表4-22所示[12]。

表4-21 ESAM-95对机构部门账户和生产账户的进一步细分

表4-22 ESAM-95对住户部门、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分类

(三)ESAM-95的数据来源和估算结果

遵循“自上而下(top-down)”的估算思路,ESAM-95以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为约束条件,以满足“各子账户估算结果之和与总量账户核算结果一致”为检验条件。对估算所需的数据,ESAM-95主要参考了西班牙投入产出表(IOF-95)的相关信息。此外,为与不同家庭类型和要素收入类型的数据要求相匹配,为估算住户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收支转移数据,ESAM-95还充分借鉴了欧洲共同体住户小组(European Community Household Panel,ECHP)的调查资料。ESAM-95对整体矩阵进行了分解,详细估算了各子矩阵的收支信息,如将HP分解为提供食物服务、提供住房服务、提供衣物服务、提供教育和照顾服务4类,将上述HP消耗的中间产品分为农业及农产品、工业及工业品、建筑业及建筑产品等9类。表4-23横行内容便描述了各类产品形成各类HP的中间消耗量,如农业及农产品形成提供食物服务、提供住房服务、提供衣物服务、提供教育和照顾服务的中间消耗分别为364.2百万比塞塔、1.0百万比塞塔、0.4百万比塞塔、1.0百万比塞塔;各HP的中间投入结构由列内容描述,如提供住房服务的中间投入由1.0百万比塞塔的农业及农产品,222.2百万比塞塔的工业及工业品,17.0百万比塞塔的建筑业及建筑产品,115.4百万比塞塔的商业、维修及相应产品,29.7百万比塞塔的运输、通讯服务及相应产品,16.8百万比塞塔的金融中介活动及相应产品,255.5百万比塞塔的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活动及产品,175.6百万比塞塔的其他服务活动及相应产品构成,HP的所有中间消耗达6966.0百万比塞塔。类似地,表4-24显示了HP劳动报酬子矩阵的估算结果,在得出总劳动报酬为31337.6百万比塞塔的同时,ESAM-95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和性别对劳动报酬的影响。通过诸如此类的子矩阵分解与估算,ESAM-95最终形成的估算结果如表4-25,表中阴影部分分别与HP中间消耗子矩阵和HP劳动报酬子矩阵的估算总量相对应。

表4-23 HP中间消耗的估算结果

续 表

表4-24 HP劳动报酬的分布情况

无论是按从事市场生产划分、按主要收入来源划分、按主要收入者的就业种类划分,还是按是否以SNA生产为主要活动划分,各住户子部门的状态归属并非一成不变,为描述核算期内各子部门的状态转移以及社会产品的供给情况,我们设计了包含住户存量和广义产品流量的平衡表,试图动态反映住户各子部门的状态转移和广义产品供给。假设住户部门分为三类:子部门1、子部门2、子部门3;[13]广义产品由SNA产品和非SNA产品构成,SNA产品进一步细化成SNA有形货物和SNA无形服务两类;我们设计的动态平衡表如4-26所示。

表中第(1)-(3)行与第(1)-(3)列形成的矩阵便描述了核算期内住户各子部门的状态转移,具体矩阵为:

其中,Sij表示在核算期由子部门j转换为子部门i的住户家庭数;对角线S11、S22、S33意味着在核算期内未发生性质转变的住户家庭数;行向量S0=(∑S·1,∑S·2,∑S·3)表示期初各子部门的住户家庭数,列向量S1=(∑S,∑S,∑S)′表示期末各子部门的住户家庭数。

将矩阵(4-39)的行元素与对应行和相比便可计算出各子部门的状态转移系数为和转移系数矩阵(^R),具体公式为:

如果将R视为一个马尔科夫链中的转移概率矩阵,便可对住户各子部门的状态转移情况进行预测。经n期转移后的概率矩阵可描述为:

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供给流量由表4-26的第(4)—第(8)行来刻画。其中,第(4)—第(6)行形成的矩阵(T)用以反映住户各子部门在核算期创造的产品价值,其具体形式为:

列向量T1=(∑T,∑T,∑T)′表示各子部门创造的总产品价值;tij表示子部门所生产的第j类产品价值,如t22表示子部门2生产的SNA无形服务价值;第(7)、(8)行则用来描述住户成员从事广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广义总产出,列向量U1=(∑U,∑U)′分别表示住户成员从事SNA生产和非SNA生产创造的总产出。

表4-26 住户状态转移和广义产品供给表

根据核算范围的差异,我们将非SNA生产核算工具归为两类:独立核算工具和附属核算工具。所谓独立核算工具是以“非SNA生产活动”为主要核算对象,记录非SNA生产活动的投入构成和产出价值、非SNA产品供给和使用等交易数量及变化的平衡账户、平衡表和核算矩阵。具体来看,我们设计的独立核算工具包括三类(如图4-3所示):(1)T形账户,如独立T形非SNA生产账户和独立并列式非SNA生产账户;(2)生产平衡表,如非SNA生产供给表和非SNA生产使用表;(3)生产核算矩阵,如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所谓附属核算工具是指以包括非SNA生产的“广义生产活动”为核算对象,对住户成员从事经济生产而创造产出、形成收入、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进行消费、形成积累等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变化进行描述,反映住户部门与其他机构部门、非SNA生产与SNA生产之间有机联系的平衡账户、平衡表和核算矩阵。我们设计的附属核算工具也包括三类(如图4-4所示),具体包括:(1)广义平衡账户体系,如广义生产账户、广义收入分配账户、广义收入使用账户和广义积累账户;(2)拓展的社会核算矩阵,构建了包含非SNA生产的宏观SAM框架,并对其进行了细化和解读;(3)包含存量的动态平衡表,设计了反映住户各子部门状态转移和广义产品供给的平衡表。

图4-3 独立非SNA生产核算工具总览

图4-4 附属非SNA生产核算工具总览

如果将经济生产称为广义生产的话,那么以广义生产为起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便可称为“广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具体来看,继生产环节之后,广义国民经济运行的后续环节依次为“广义流通→广义分配→广义使用→广义再生产”,五个环节依次继起、周而复始,对其的简单描述见图4-5。无论是SNA生产活动,还是非SNA生产活动,社会产品一经生产随即产生价值和使用价值,由此形成两种相对应的运动——广义实物运动和广义价值运动。一方面,实物形式的SNA产品经运输部门送到消费地,再由批发零售贸易业、物资供销业或通过集市贸易等途径送到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手中,而服务形式的SNA产品和全部非SNA产品一经生产便被消费,随即完成实物运动[14];另一方面,广义社会产品以价值形态进入分配环节:各生产部门通过出售SNA产品和非SNA产品取得货币收入(出售非SNA产品获得虚拟收入),在扣除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或服务价值后形成生产部门内部的初次分配,接着通过部门间的再分配过程形成各部门的广义可支配收入,以此用来购买广义社会产品或进行广义投资,从而完成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价值运动。

图4-5 广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简单描述

非SNA生产活动无疑属于广义国民经济运行的生产环节,且只涉及广义生产的局部内容,这就致使独立核算工具仅局限于描述非SNA生产活动的相关流量,无法有效描述完整的实物运动过程,也无法对非SNA生产形成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完整记录和反映。同时,呈现出“供给者与使用者一致性”的非SNA生产也局限了独立核算工具对机构部门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充分表达,更无法充分展现非SNA生产对整体经济系统带来的各类影响。

相比之下,附属核算工具则能弥补上述缺陷。首先,生产范围的拓展衍生出一系列基于广义生产形成的经济交易,如广义收入形成、广义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广义消费、广义投资等,使得从宏观层面完整地描述SNA产品和非SNA产品的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成为可能;其次,着眼于住户部门构建的平衡账户体系使得分别从机构部门角度和宏观经济总体角度观察广义国民经济运行整个循环成为可能;再次,经广义收入分配账户、广义收入使用账户等一系列账户的充实,住户部门广义账户体系已相对完整,非SNA生产引致的各类交易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第四,运用拓展的SAM、包含存量的平衡表等附属非SNA生产核算工具将基于宏观经济系统分析非SNA生产的各类影响成为可能,将从动态视角考察相关存量和流量的变化成为可能,将基于国际视角观察非SNA生产核算产生的国外影响成为可能;最后,灵活的SAM细化手段也可满足不同目的的分析需要。

以平衡账户形式描述经济交易的流量变化是非SNA生产最基本的核算方式。以广义平衡账户体系为例,基于广义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单一种类的非SNA生产交易均按复式记账原则记录两次:一次作为“来源”记录在账户右端,一次作为“使用”记录在账户左端(或以相反符号同时记录在左右双方)。平衡项将本账户顺次结转到下一个账户以开始对下一环节的核算,如广义增加值、广义混合总收入/营业盈余、广义总原始收入余额、广义可支配总收入、储蓄净额等平衡项分别将广义生产账户、广义收入形成账户、广义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账户、广义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和广义资本账户连接起来。这种“层层推进”的核算方式既系统反映了住户部门经历广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各环节的基本内容,也清楚地展现了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

非SNA产品供给表和非SNA产品使用表是具体反映非SNA产品供给来源与使用去向的平衡表。它们通过对产品或家庭的详细分类以实现对非SNA生产账户内容的细化表达。与平衡账户不同的是,非SNA产品供给表和非SNA产品使用表并不要求对等记录各项经济交易,因此前者仅记录各类非SNA产品的供给来源和数量,而后者也侧重于描述各类产品的使用去向、数量分配及成本构成。

总体来看,非SNA生产平衡账户是对非SNA产品供给表和非SNA产品使用表的综合与概括,而非SNA产品平衡表不仅为编制非SNA生产平衡账户提供了基本资料,更是对平衡账户“资源方”和“使用方”的进一步分解与描述。构建平衡账户操作简单,但对非SNA生产数量关系的描述过于概括;虽然构建平衡表需要较大量的数据支持,其对独立刻画非SNA生产自身经济流量、描述非SNA生产与SNA生产的联系、反映住户部门与其他机构部门的社会经济关系等方面较具优势。

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与拓展的SAM关系密切,两者不仅具有相类似的数据呈现形式,前者还构成估算后者的主要数据来源。必须强调的是,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与拓展的SAM并非一致。

(一)数据编辑体系的层级关系不同

核算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一般借助三种数据编辑体系——平衡表、平衡账户和平衡矩阵。平衡表遵循单式记账原理,满足经济交易的单向平衡;平衡账户遵循复式记账原理,对等展现经济交易;平衡矩阵是平衡表的特殊形式,通过单式记账的简单形式来表达复式记账的所有内容。平衡表是核算的初级形式,平衡账户是核算的基本形式,而平衡矩阵则是核算的高级形式(侯喻、胡永成,2003)。因此,三种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层级关系:以一系列单式平衡表为基础进而归纳出平衡账户,通过一系列平衡账户为载体进一步推导出平衡矩阵。由此看来,拓展的SAM具有更高级的数据编辑层级。从拓展的SAM中提炼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是可操作的,但是单独从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出发却无法得到拓展的SAM。

(二)数据编辑体系的可调整性不同

数据编辑体系的可调整性主要涉及三方面:基本表式的可调整性、内部结构的可调整性和核算内容的可调整性。(1)从基本表式的可调整性比较。拓展的SAM一般采用方阵(核算矩阵),其结构具有严格的对称性,每一行与每一列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对等的;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不同,其可采用方阵形式,也可选择非方阵形式(我们设计的是方阵形式)。因此,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具有更高的可调整性。(2)从内部结构的可调整性比较。拓展的SAM可灵活调整内部结构,在不改变基本表式的前提下,其内部结构可按照需要进行分解和综合。为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实物和价值两种运动,拓展的SAM至少应包含4个账户,而账户数的上限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并不存在标准的SAM形式;相比之下,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内部结构的可调整性就明显下降,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对生产部门和产品类别的细分,受到的约束显然大于拓展的SAM。(3)从核算内容的可调整性比较。对一个特定的地区可通过编制各个层次的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来描述广义生产活动的数量关系,如国家的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地区的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多区域的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同理,亦可通过编制各个层次拓展的SAM来展现该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情况,如国家拓展的SAM、地区拓展的SAM、多区域拓展的SAM等等。

(三)数据编辑体系蕴含的信息量不同

尽管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综合了非SNA产品供给表和非SNA产品使用表的信息,其仍然局限于广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生产环节与初次分配环节的信息。当然,通过细致的生产部门或产品分类可提供更为详细的产业部门交易信息和产品的初次分配信息。

扩展的SAM有机综合了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和住户部门广义生产账户体系内容。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所涉及的内容可在扩展的SAM中找到对应项(表4-27中除去阴影部分内容),通过对机构账户信息的归纳亦可推导出住户部门广义生产账户体系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扩展的SAM将广义国民经济运行核心环节的经济流量很好地刻画出来,描述了广义生产过程、广义收入来源及其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广义分配,以及广义收入的使用途径;其以细化机构账户与生产账户为途径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并清晰展现不同社会经济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极大地扩充了核算矩阵蕴含的信息量。因此,“从一个比较细化的SAM,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全貌”(王其文、李善同,2008)。

(四)从数据编辑体系的应用性不同

Pyatt(1999)曾指出,投入产出表的本质是记录生产活动之间的交易,反映生产结构及各类生产之间联系,而SAM是记录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交易(和转让),反映机构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机构部门的交易是生产活动交易的延伸,两者共同构成SAM的必要组成部分。

表4-27 拓展的SAM与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的信息对应关系

也正是如此,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表和扩展的SAM具有不同的应用功能,前者主要为研究SNA生产结构、非SNA生产结构、SNA生产与非SNA生产关系等提供数据;后者不仅能提供广义生产结构、广义收入分配等研究数据支持,更使得基于独立而完整的框架同时分析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重大问题成为可能。当然,扩展的SAM并不局限于提供一套丰富且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统计资料,它的应用面是相当广泛的,如描述社会经济现实、校验核准统计数据、提供政策分析工具、构建模型数据基础等。

[1]不同非SNA生产账户组合形成的矩阵表也可称为非SNA生产平衡表。

[2]Ironmonger,1989,Research on the household economy,In Ironmonger D (ed.),Households Work,Sydney:Allen &Unwin,Sydney.

[3]对于住户部门来说,雇员报酬和营业盈余往往无法区分,将其平衡项称为混合收入。

[4]有关“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的详细介绍可参见1993版SNA。

[5]Pyatt,G.,1999,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ccount,input-output tables and 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1,pp.365-387.

[6]当然,我们的分类并不完整。

[7]Pyatt G,1999,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ccount,input-output tables and 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1,pp.365-387.

[8]Keuning,Steven J,1994,The SAM and Beyond:Open,SESAME,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6/1,pp.21-50.
Xie,J.,2000,An 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6,pp.391-406.

[9]Goldschmidt-Clermont和Pagnossin-Aligisakis(1995)称非SNA生产和SNA生产共同构成“拓展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简称EP)”范围。

[10]SAM-LEG是欧洲委员会社会核算矩阵领导小组的英文简称。

[11]Uriel和Molt(2005)认为NPISH和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与COICOP的分类存在差异,故引入“集体服务”和“社会服务”两类产品,前者包括所有满足集体利益公共机构的支出活动,后者为不包括于COICOP分类,但为满足住户部门消费公共机构的支出活动,如工会支出活动。

[12]Varjonen(1998)认为住户生产定义为“提供食物、提供住房、提供衣物、提供教育和照顾的服务”。

[13]住户子部门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形成。

[14]服务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