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宁波地区的塑胶生产企业逐渐增多,开始出现区域聚集现象,企业和其他关联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开始建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生产分工、商业合作、技术合作、知识分享以及人才流动。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发展起来,海外客商也越交越多,产业集群现象开始出现。
宁波和富塑胶也出现了一定的网络行为,比如本土人才的交流,借助于本土人才开展一定的自主研发活动。同时企业开始与其他本土企业建立商业联系,既有从其他企业购买初级产品,也有为其他本土企业生产产品。在这种商业关系中,既拓展了销售渠道,又进行了显性或者隐性的知识分享和技术合作。比如90年代末集团要求企业提供达到一定强度的PVC材料供国外买家,经过多次研发和实验仍然达不到要求,或者就是成本太高,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只好求助于另一家有业务关系的本土供应商,在供应商的帮助下解决了成本问题。
然而,和富塑胶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仍然是在集团研发中心控制和支持下的企业内自主研发。作为一家香港独资企业,它始终在技术方面有一种优越感,其产品和工艺创新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更多的是根据国外生产和市场经验来完成,并且将这些产品推广到国内市场,对本土用户和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成长考虑不多。其技术创新行为特征以跨网络技术合作和与集团研发中心联系为主,与集群外企业用户、供应商等建立强关系、构成跨区域商业网络。在人才招聘和一部分技术研发方面有一定本土化倾向,但是总体来说本土嵌入性不强。(www.xing528.com)
对于宁波利时来说,区域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对于企业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行业规模的扩张以及本土企业之间、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网络联系增强,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本土根植性得以发挥,该企业的用户驱动型创新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根据本土用户的需求以及在用户的支持下企业主要进行低中端产品开发,这样的产品的技术问题可以在网络内基本得到解决,同时这些产品成本较低,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基础和资金基础。在人才引进与设备引进方面,与本地用户和供应商保持强关系,由于网络关系的信任度和频度较高,企业在生产合作中既分享了知识,又开拓了市场,构成了商业网络。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接触本土网络外的企业与组织。企业负责人意识到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部分产品开始销往国外和省外客户。特别是少部分国外客户的联系为企业产品创新开阔了视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国外客户对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由于观念和地域的原因不可能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开始寻找本土的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合作。比如从2000年开始,企业就和宁波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初步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