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地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工业小区,比如美国西海岸、意大利北部和德国南部。这些工业区所在地方呈现了经济复苏和增长现象,抑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下滑的势头。工业小区的特征和Marshall在19世纪末所描述的产业区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某些新的特征,被学者们称为新产业区。意大利学者Becattini指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从而形成了企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区现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刚性向柔性方式转变。密切联系、技术进步与创新使得刚性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柔性生产方式。随之,新产业区便成为世界上以柔性生产方式为主的最发达经济区域的典型象征。
以交易费用理论或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区域研究学派称为“新产业空间”学派,代表人物Scott认为,由于过去那些确定性市场条件已被不确定的市场条件和技术路径所取代,因此在和地理距离有关的各种费用中交易费用就成为最重要的费用。要取得最小化交易费用,企业就必须集聚于某地,产业区便随之形成,内生的发展就会随之出现。
Wenerfelt,Grant,Barney(2001)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研究产生了资源基础理论,并对企业资源的内容重新做出了界定,他们认为资源包括了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而这些资源有助于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集群内部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来要获取对方独特的资源,以实现彼此间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资源对集群内的企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当集群内的企业面临选择多种经营活动时,它往往会选择能促使其资源升值的那种经营活动,因而资源能够影响到集群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劣势在于它们自身能力的有限而缺乏创新资源,但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靠近和合作,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同时又可以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这种互补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各自优势资源的组合,这种组合产生的集体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可能远远超过大企业。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解决资源方面所处劣势的这种困境,只有通过与集群其他企业间的合作来获得其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稀缺资源,并将这种从集群外部获得的优势资源与自身拥有的资源结合起来,促进集群企业不断地持续发展和完善。因此,资源还会影响集群内企业发展与成长的速度(Aharonson,2008)。(www.xing528.com)
Porter(1997)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Tichy(1998)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新经济社会学代表人物格兰诺维特认为当产业集群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由于集群网络内部的路径依赖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锁定,从而引发集群衰退甚至发生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