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英龙文化对比研究-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

汉英龙文化对比研究-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龙龙是中国神话与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身体长,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是善变化、利万物的神异动物,能隐能现,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龙与凤凰、麒麟、龟并称“四瑞兽”。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龙王信仰也得到迅速流传。英语中的“dragon”和汉语中的有着根本的不同,通常是贬义。

汉英龙文化对比研究-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

1 龙(dragon)

龙是中国神话与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身体长,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是善变化、利万物的神异动物,能隐能现,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并称“四瑞兽”。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中国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

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有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只有五根手指。“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封建社会末期,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臣穿“蟒袍”,不犯帝界,又不失封建王朝官吏的尊严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后,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一是构成龙框架、要素、样式,在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出现的初期,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构成龙的主体部分。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远古时期,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强的生命力,符合原始先民的愿望。蛇对人又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毒蛇,能致人于死命,使人畏惧。《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

中国龙的正式形成,大概开始于夏禹时期。禹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图腾而创造龙的社会条件已成熟。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因为蛇崇拜的覆盖面大,以蛇作龙的主体,能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这一点很类似西方的“鹰”。

佛教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龙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除了后来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和道教学说完全继承并极力宣扬龙的信仰,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之外,还与外来佛教中的“龙宫”和“龙王”有关。

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无“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在汉代之前,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隋唐之后,佛教信仰传入中国,龙王信仰遍及中土。一般认为,龙王、龙宫信仰源于印度,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引进的。但从历史考古资料来看,印度佛教中的龙是由中国传去的,经过印度人的再创造,成为“龙王”。随着佛教的东传,龙王崇拜也随之传入中国。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龙王信仰也得到迅速流传。

与“龙”有关的习语、成语很多,其中的“龙”都是褒义。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传说鲤鱼一旦登上龙门,就化而为龙。原比喻一旦得到有声望人士的赏识,就被人特别器重,身价也就高了。引申为取得某种资格后,境遇立即大大变好。

矫若游龙:形容书法笔势强劲,婀娜多姿。也作“矫若惊龙”。

龙飞凤舞:像神龙飞行、凤凰舞蹈一样。本形容气势奔放豪壮,山势蜿蜒雄壮,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龙肝豹胎:形容非常难得的珍贵食品。也作“龙肝凤髓”。

画龙点睛:画龙时先画好龙的全身,最后在眼眶内点上眼珠。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在关键的地方用精辟的词句点明主题,从而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来龙去脉:本是旧时讲风水的迷信说法,用以称蜿蜒的山势,后用以喻人、物的由来、背景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龙飞凤翔:比喻帝王兴起,也比喻仕途顺利。

龙归大海:比喻摆脱困境,回到自由自在的广阔天空。

龙驹凤雏:比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

龙楼凤阁:旧指帝王宫阙或神仙洞府。

龙马精神:比喻人精神高昂旺盛。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龙拿虎跳:像龙那样抓拿,像虎那样跳跃。形容威武勇猛。亦作“龙拿虎掷”。

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亦作“虎踞龙盘”。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亦作“龙蛇飞舞”。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极其险恶的地方。亦作“虎穴龙潭”。

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异常激烈。(www.xing528.com)

龙腾虎啸:形容声势浩大。

龙腾虎跃:像龙飞腾,像虎跳跃。比喻矫健有力或生机勃勃,有所作为。

龙行虎步:谓行步如龙虎一样威重不凡。旧时常用以形容帝王的气度。

马如游龙:形容人来马往的热闹景象。

生龙活虎:像龙虎那样富有活力。比喻矫健有力,生机勃勃。

英语中的“dragon”和汉语中的有着根本的不同,通常是贬义。

在西方人的文化里,龙是一种邪恶的生物。他们认为龙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种类很多:有居住于深海的海龙,有沉睡于火山的火龙,有蛰伏于沼泽的毒龙以及无数的奇形怪状的龙及九头龙、龙兽、亚龙、双足飞龙等。

西方的龙多居于山洞,喜好财宝,通常洞中都会收藏大量的财宝。

在西方,龙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象征意象:龙与东方文化有相同之处,认为龙代表积极的原始力量,威尔士人就用红色龙旗。在人们心目中,龙常常兼具正反两方面矛盾的特征:光明与黑暗、创造力与破坏力、雄性与雌性,但又能将这些对立面和谐统一为一体。所以,人们对龙的总体概念既不全是褒义,也不全是贬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龙象征支撑世界的原始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向正义与邪恶两方面转化。

基督教以前的西方文化传统中,龙基本代表正面的、积极的原始力量。因为龙是古老的动物,对农业民族向来是不陌生的,因而基本上是肯定的、赞美的。龙可以将水与空气融合在一起,降雨以滋润大地,造福于人类,象征物质与精神力量的完美结合。

到了基督教盛行的年代,由于巨龙代表恶魔撒旦(the old dragon)化成蛇去诱惑夏娃,龙也被株连成了混沌与破坏自然的邪恶象征。基督教视“dragon”为恶魔的化身,故有很多像圣乔治灭龙那样的传说。有时龙的出现代表人类潜藏的精神智慧,有时又象征它掠去了女人的贞操与纯真。

英语中的“dragon”是长着鹰爪和鹰翅、狮子的前脚和头、鱼鳞、羚羊角以及蛇尾而口中吐火的巨大怪物。它的英语名称源自希腊文,意思是“看守”——在古时候人们相信龙在看守水中的宝藏。

因为龙威力强,常被当做勇猛的象征。西方也有关于龙的神话,但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截然相反:西方神话中的龙是一种长着翅膀、有鳞有爪、有一条长尾巴的凶残怪物,能从口中喷烟吐火。因此,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龙是凶恶的象征。

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她在这里是个很跋扈的人。

I will starve him to death, the son of a dragon.我要饿死他,这恶魔的儿子。

在《圣经》中,“dragon”也总是代表邪恶和恐怖。龙的形象是长着双翅的巨大鳄鱼,身后拖曳着大蛇的尾巴。在中世纪,龙是异教徒,是罪恶的象征。著名的盎格鲁—撒克逊叙事诗中贝奥武夫就是和代表邪恶与凶残的恶龙进行战斗。

美国好莱坞曾拍了一部名为“Dragon Lady”(《屠龙女》)的影片,女主人公就是一个母夜叉式的凶狠人物。

“dragon”有以下意思:

1.飞龙旗

2.凶暴的人;好斗的人;严厉的人(尤指凶狠的女监护人

3.信鸽

4.装甲牵引车

5.龙骑枪;佩带龙骑枪的士兵

6.天龙座

7.海怪(指鲸鱼鲨鱼、鳄鱼等)

8.撒旦;魔王

9.有电视引导系统的鱼雷

10.楔形反坦克障碍物

常用的短语有两个:

the blind dragon青年男女谈恋爱时的陪客(一般为已婚妇女)。我们现在会当做“电灯泡”。

chase the dragon吸食毒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