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意义。词语的联想意义十分重要,没有了联想,词语就失去了活力。动物词语的联想是和动物的特点、习性等密切相关的,也和人类对动物的认识有关系。不同民族对同一种动物的认识有时会不同,因此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在不同民族中常常会不同,甚至在同一民族中都有差异。
古希腊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波斯王大流士在征伐斯奇提亚人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斯奇提亚人派使者专程送来一封“实物信”,这封信里面没有文字,而是有这样的四个实物: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五支箭。使者说:“如果波斯人聪明的话,他们可以猜出这些礼物的含义。”大流士王认为这是斯奇提亚人向他投降的表示。他的理解是:老鼠是土里的东西,它和人吃着同样的东西;青蛙是水里的东西;鸟是天上飞的;马是地上跑的;箭表示斯奇提亚人要献出他们的武力。大流士王的一个谋臣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封实物信的意义是:波斯人,除非你们变成鸟高飞到天上,或者变成鼠隐身到泥土中,或者变成青蛙跳到湖里去,你们将被这些箭射死,永远回不到家里去。后来的事实证明,大流士王谋臣的理解是正确的。(谭文辉,2001)
有人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理解这封实物信,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动物词语在汉语中的应用情况:你们这群人就是一帮菜鸟,像老鼠一样的胆小,打仗时就像青蛙一样只会呱呱地叫,我们用五支箭就把你们消灭了。
我国古代使用实物信来表达情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遥寄相思豆。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于是,送红豆就表示了相思之意,恋人如果收到对方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所装正是一粒红豆,马上就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一片相思之情。此情此景,正如唐代诗人王维在《相思》一诗中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中国有一个实物谐音的故事:一位姓郝的先生在天津经商,离家两年多未归。邻村的同事白先生回家几日,准备返津,去郝家探问:“有无捎的东西或者转达的话?”郝妻恨不得马上让丈夫快回来,但不好意思让别人转告,就想写封信,可自己是文盲不会写字,思来想去谋出了一个办法,动手包了个小包托白某带走。郝某收后见包内有针2根、供神用香1节、泥1块、筷子2只、茴香1粒、纸剪斧1把、红玻璃1块。郝某感到莫名其妙,边看边琢磨,最后终于根据这些物品的谐音,排列成了一封信:“真真想你,快快回乡,否则,离婚!”
所谓联想是指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联想作为人的重要心理活动,是文化伴随意义产生和使用的心理学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思维和交际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和联想,使具体的形态、习性等特征构成联想,成为词义结构的一部分。事实上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来源于人们对某一动物的特征所产生的联想,进而赋予其文化伴随意义。
“牛”在汉语中有4个文化伴随意义:1.高大健壮(表示外貌特征);2.力气大(表示身体特征);3.能吃(表示食欲特征);4.任劳任怨(表示性格特征)。
“gorilla”(大猩猩)在英语中有以下3个文化伴随意义:1.丑陋的人(外貌特征);2.暴徒、打手(性格和行为特征);3.威力无比的东西(身体特征)。
我们可以看出,对动物特征的联想构成了文化伴随意义的内容,成为词义结构的一部分。
汉英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心理,使两民族都有独特的联想。因此,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必然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从思维模式来看,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以“观物取像”为基本特点的,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形象表达抽象内容,注重横向联系和定性把握;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则是机械的、微观分解的,注重纵向深入和定性分析。(芮巧燕,2003)
汉英动物词语的文化联想意义有时是基本相同的。狐狸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奸诈、狡猾、多疑的动物,喻指人狡猾多用“狐狸”,这与英语中“fox”的意义是相符的,英语中的形容词“foxy”的意思是“狡猾的”或“样子狡猾的”。
Don’t trust that man.He’s a sly old fox.别信那人,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绵羊在中国人看来是驯服、善良、温顺的,“可怜的小绵羊”表达了中国人对绵羊的爱怜与同情,英语中“sheep”也表示驯服、温顺、有些愚钝腼腆的人。另外,“to follow like sheep”的意思是“盲从”;“to cats sheep’eyes”意思是“抛媚眼”;“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意思是“分辨好人与坏人”。
“驴”在汉语里是一种较愚蠢的动物,我们常说“蠢驴”。英语中也有“as dull as an ass”(蠢得像驴一样)、“an ass in a lion’s skin”(冒充有智慧的人)、“to make an ass of oneself”(犯傻)等习语。
有时中西文化联想意义虽然相同,动物词语却不同。“虎”在汉语中意为“勇猛、有活力、尊贵、权威”,如虎虎生威、龙腾虎跃、虎踞龙盘。英语中表达类似含义时则用“lion(狮子)”,如“the British Lion”指英国,“a literary lion”指文学界的名人。英语成语里也处处体现着狮子的威风:“regal as a lion”意思是“狮子般庄严”;“to rise like lions”意思是“雄狮猛醒”。因为这个缘故,在翻译汉语中与“虎”有关的词组时,这个动物通常都被改成英语里的“狮子”,如“拦路虎”(a lion in the way/path);“深入虎穴”或“虎口拔牙”(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狐假虎威”(donkey in a lion’s hide);“老虎屁股摸不得。”(One should not twist the lion’s tail.)
汉语中的“牛”与英文中的“horse”(马),在文化联想中却很对应。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终日劳碌、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典范,汉语中有不少赞美牛的;但西方人认为牛横冲直撞、桀骜不驯,而“horse”有褒义的特征。例如: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他壮如牛。(www.xing528.com)
He is really a willing horse.他真是头老黄牛。
另外还有一些内涵相同、表达不同的“指鹿为马”的动物词语,但意义却是比较接近: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胆小得跟兔子似的),chicken hearted(胆小得跟小鸡似的),pigeon-hearted(胆小得跟鸽子似的)
as dumb as a duck呆若木鸡(呆得跟鸭子似的)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坑中的老鼠)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中的蚂蚁(热锅上的母鸡)
to shed crocodile’s tears猫哭耗子(鳄鱼的眼泪)
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像鸭子入了水)
drink like a fish牛饮(像鱼一样喝水)
black sheep害群之马
goose flesh鸡皮疙瘩(鹅皮)
还有一种情况:中西文化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曾经,中国生产的“白象”出口销路不好,是因为“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是“废物”的意思。
一说到“辛勤劳作”,我们就会想起蜜蜂,而英国人会想起“ant”(蚂蚁);汉语中常常用“猪”来表示“愚蠢”,“蠢猪”经常用来骂人,“pig”在英语中会让人联想到“脏、食量大”,“make a pig of oneself”则是“猛吃猛喝”的意思。
同一种动物可以表达不同的内涵和联想意义。我们喜欢观赏“孔雀”,那是因为它美丽,而英国人觉得“peacock”自负、骄傲;我们听见“猫头鹰”三个字会感觉冷意,因为这种鸟预示着“凶兆”,代表着“黑暗”,而英国人觉得“owl”是智慧的象征;我们喜欢“蝙蝠”,因为它吉祥,象征着好运、幸福、财富、地位,而“bat”会给英国人带来“厄运”。
英语国家养狗也比较普遍,只是和我国传统养狗护院不同,他们主要是养做宠物。狗在英语国家的联想意义主要是褒义的,他们把初恋叫做“puppy love”(“puppy”是小狗)。另一方面,很多消极的意义也同时体现在狗的身上,“a dog in the manger”的意思是占据着一个位置而不干正事(常被译为“占着茅坑不拉屎”,汉语里面有个不雅的字“屎”,其实“manger”是喂饲料用的食槽,是“狗不吃草还占着马的食槽”,因此英语语气没有这么重);“a dead dog”是“无用之人”“废物”;“dog’s life”是“穷困潦倒的生活”;“to die a dog’s death”是“在耻辱或痛苦中死去”。
根据我国传说,“凤凰”中“凤”为雌,“凰”为雄。中国人认为凤凰是百鸟之王,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成语中有“凤毛麟角”这一说法。“凤”作为女性优美的象征,通常和象征男性的“龙”连用,这在很多习语中都有体现,如鸾凤和鸣、龙驹凤雏、龙生凤养。英语中的“phoenix”源于埃及神话中的“长生鸟”,每五百年衔木自焚,又从灰烬中再生,因此“phoenix”表示“死而复生、永生、完美之物”。(龙元祥、李芦生,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