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对动物的喜好研究结果

人类对动物的喜好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对动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功利需求:对自己有利的就喜欢,不利的就不喜欢,甚至厌恶。汉英民族的很多动物名称都进入了语言和文化,人们对动物的喜爱、讨厌、惧怕等情绪都在语言和文化中折射出来。狗以其对主人的依赖性和忠诚性赢得人们的喜爱。

人类对动物的喜好研究结果

1.2.1 人类动物的喜好

客观地说,动物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人类对动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功利需求:对自己有利的就喜欢,不利的就不喜欢,甚至厌恶。

汉英民族对动物的喜好有很多是相同或类似的,也就有不同的,甚至有明显的冲突:中国人喜欢的动物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而英语国家的人喜欢的动物中国人不喜欢或者没有特别的喜好。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差异的不同,造成同一种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含义。一种动物受人喜欢和欣赏,那相对应的动物词就会向褒义方向发展;反之,就会向贬义方向发展。(刘秀梅,2007)

汉英民族的很多动物名称都进入了语言和文化,人们对动物的喜爱、讨厌、惧怕等情绪都在语言和文化中折射出来。我们常借助动物词语来表达人类错综复杂的感情,如尊敬、羡慕、褒奖、贬低、批判等。汉英两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地域风貌、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都有些不同,两个民族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种动物所产生的内涵寓意有不同的理解,赋予同一种动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心理上引发出不同的联想,造成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它体长,有鳞,有脚,有角,能飞,能走,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在汉语文化中,龙是吉祥的动物,它神通广大,具有神奇的超自然力量,能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它辅佐圣贤,拯救民生,是至尊、天威和权利的化身,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膜拜龙的威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并把“龙”字用在所使用的物品上:龙庭、龙袍、龙床等。最初,只有皇帝的子孙才被称为“龙子龙孙”;后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龙”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化身,所有中国人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汉语中含有“龙”字的词语多为褒义词,都带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驹凤雏、龙吟虎啸、卧虎藏龙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

和“龙”对应的英语词是“dragon”。我们研究一下英语“dragon”一词的含义、喻义和文化内涵,就会发现和汉语的有很大的区别。在《圣经》中,“dragon”是一种长着翅膀、有鳞、有爪、拖着一条长尾巴、能喷烟吐火的丑陋怪兽。因此在西方神话中,龙是极端凶残、可恶、恐怖的象征,是一个负面形象;“dragon”也是个贬义词,通常用来特指凶残、冷酷、不近人情的女人,与汉语中的“母夜叉”近似。

The woman who owned the beautiful garden turned out to be a real dragon.那个美丽花园的女主人原来是个十足的母夜叉。

She is really an absolute dr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她是个凶狠的母夜叉,你最好离她远点。

文化具有民族间的渗透力,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英语世界也会慢慢接受中国“龙”的比喻意义。

香港电影界有两位杰出的演员李小龙成龙,他们的名字中最后一个字都是“龙”,对龙的比喻意义在世界的传播有着推动的作用。他们的很多电影作品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不少电影名称中都有“龙”字,在翻译成英语时并没有因避讳而省略或替换。我们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文化在香港有很大的影响,这说明香港和英语文化国家已经接受“龙”的比喻意义。中国功夫影星李连杰的电影中也有“龙”字。(www.xing528.com)

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对动物的认识等方面的限制,中国人饲养宠物的情况不如英美等国家普遍,较受青睐的动物是猫和狗。中国人喜欢猫的形态和脾性,常常戏称嘴馋的人为“馋猫”,疼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对猫唯一的不满就是:谁家有鱼它就去谁家。我们会拿猫和被我们蔑视的狗进行比较:狗不嫌家贫。二者的区别在比较中突显出来:猫什么都好,就是嫌贫爱富;狗什么都不好,但是对主人忠诚。

在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眼中,猫整天不务正业,到处乱窜,惹是生非,人们不喜欢它。

no room to swing a cat没有地方让猫晃悠,形容地方狭窄

the cat out of the bag猫跑出了袋子,指泄漏了秘密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猫闭着眼睛偷奶油。/掩耳盗铃

狗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动物,中国人喜欢狗的奴性和使役性,一直把它视为看家和狩猎的得力助手。狗以其对主人的依赖性和忠诚性赢得人们的喜爱。

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爱狗,更看重狗的聪明和忠实品格。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用自己喜爱的人的名字或美好的词语来为自己的爱犬命名。在西方传说、经典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赞美狗。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Ulysses有一条狗Argos,它认出了从特洛伊归来的主人后喜极而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爱犬名叫Boatswain,葬在纽斯特德教堂,拜伦还为它写了墓志铭

英语国家有的人如果无儿无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不仅有吃、有穿、有户口、还有专门的墓地,有音乐家专门为它们谱曲,甚至有些主人在过世前就立下遗嘱把财产留给自己的狗。它们得病时,可请兽医,还可请心理医生、专科医生来治疗;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比如可以住在装有空调设备的高级狗旅馆里。出于对狗的感情,许多西方人不吃狗肉。在近几届奥运会中,主办城市都禁止吃狗肉,以尊重西方运动员、官员和游客的习惯。

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及其价值观念。大致说来,一个民族最喜爱什么动物,那么这个民族的语言中包含这一动物的词语数量就多。据统计,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的《汉英成语词典》所收录的动物成语有383条,其中有关“马”的成语79条,有关“虎”的成语47条,有关“狗”的成语40条,可见这三种动物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很大。(郑岭,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