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子填进石子空隙,童心同趣科学探索

沙子填进石子空隙,童心同趣科学探索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比较经典的教学活动“乌鸦喝水”相比,沙子填进石子的空隙,从而使水位上升,这与“填空空”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释疑图表的运用更是形象地让幼儿认识到物体间有空隙存在,了解空隙的用处,很好地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沙子填进石子空隙,童心同趣科学探索

填空空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

把不同大小的物品,如玩具、豆子等塞到罐子里,是非常有趣而又奇妙的游戏。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蕴涵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物体间存在着空隙,如果合理地运用空隙,能把不同大小的物体最大限度地装进罐子,反之则不然。游戏虽然常见,但极少有孩子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个现象,更难以把它上升为一种有益经验内化到自己的科学认知结构中。

大班初期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空间感知、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把这个日常游戏纳入大班的集体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探索精神,寻找日常生活中躲藏着的有趣的科学秘密。

与比较经典的教学活动“乌鸦喝水”相比,沙子填进石子的空隙,从而使水位上升,这与“填空空”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仔细分析两者的不同,在难度、重点上都作了深入的分析,此活动设置在大班初期,作为日后“乌鸦喝水”活动开展的铺垫经验。

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在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两次记录环节。第一次是在活动初始时幼儿预测、猜想环节的个别记录。这里的安排记录环节共有两层意义:其一,记录活动能呈现孩子的思维过程。因为孩子的预测和猜想是建立在自身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经验、新现象进行的思考与推测,需要孩子们进行观察、分析、推理等多次的思维加工。此时的记录就为孩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呈现出孩子真实的思维轨迹,使孩子的学习过程可视化。其二,记录能促进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先思考再行动,想好了再去操作。可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经常都是说过就忘记了,等到真正进行操作时已经忘记了刚才所想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或是干脆直接模仿别人,而此时的记录能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操作要求和方法,增强操作的目的性。第二次的记录环节是在孩子们经过讨论交流后记录成功的装罐子的方法,也就是验证操作的记录。这里的记录就是帮助孩子进一步梳理和巩固获得的新经验(先装大的,再装小的),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目标

1.感知同一容器内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空隙的,能利用空隙摆放不同大小的物体。

2.能根据猜测有目的地进行操作、验证。

3.大胆探索,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盘子乒乓球,玻璃球,黄豆,罐子,记录表格、笔,方形的盒子,若干方形物品等。

2.教师演示材料:大表格、释疑图,相关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1.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宝贝罐,里面装了什么宝贝呢?请大家来看看。

2.(教师演示,轻轻地倒出宝贝)看看是什么?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数。它们的大小怎么样?

3.一个小小的罐子里竟然装了那么多东西,它们是怎样装进去的呢?看来一定要有科学的办法,按顺序来装!

(二)探索操作

1.记录预想,初步尝试

(1)我们把这三种宝贝按顺序装进罐子里,请你想想,先装什么,然后装什么,最后装什么?

(2)把你想的先装什么,然后装什么,最后装什么的顺序,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画在表格里。(www.xing528.com)

(3)交流:你想怎么来装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幼儿交流,教师在大表格中进行记录。)

(4)幼儿按不同的记录方法分组进行尝试操作:请你按照你画好的顺序,去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些宝贝全装进罐子里。(提出要求:东西要一样一样地放,玻璃弹珠容易碎,要轻轻放,黄豆很小,注意不能撒在罐子外。把所有的宝贝都放完了,最后紧紧地盖上盖子,你就成功了。)

2.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成功的一组:你是怎么装的?

不成功的一组:你有什么问题或困难需要大家共同帮助解决?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先放大的乒乓球,再放小的弹珠和黄豆就能成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利用图片释疑。

(4)师幼小结:原来物体之间有空隙!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弹珠身体比较小,能钻进乒乓球之间大的空隙里,最后装黄豆,黄豆身体更小,能钻进更小的空隙里,这样就把东西都装进去了。

3.记录过程,体验成功

(1)现在请你再去试试,把你装宝贝的正确顺序画在表格里,为自己成功的方法标上记号。已经成功的孩子再来接受新的挑战,把方形玩具箱里的玩具收拾整理好,最后盖上盖子,看看能不能成功。

(2)幼儿装罐、记录。

(三)拓展延伸

1.今天小朋友很棒,做了实验,发现物体之间有空隙,而且还能利用空隙,把宝贝们装满罐子。生活中,聪明的人们又是怎样利用空隙或是空间来摆放物品的?

2.集体看图片交流(汽车后备箱、飞机行李舱)。

五、活动反思

活动在循序渐进的“装宝贝”的操作中,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到“空隙”的存在,学习利用空隙为生活服务。整个活动中幼儿探究热情高,积极记录、实践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主动,活动成效好。

(一)探索有意义

这个“填空空”游戏虽然常见,但孩子们却没有真正玩过或是有意识地探究过,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索热情,虽然在第一次的尝试中部分孩子没有成功,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在师生共同释疑之后再次进行尝试,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第一次已经成功的孩子也接受了新的挑战,让他们迁移、运用已经学会的经验,从而使处于不同发展能力水平的孩子在每次的操作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二)图表有成效

本次活动的图表包括幼儿记录的图表和释疑“空隙”的图表。幼儿的记录图表运用增强了操作探究的有意性。孩子们依据自己的想法,有目的地进行尝试、操作,有了不同的发现和问题。同时又通过验证记录梳理、巩固已获得的新经验。这两次记录有效地达到了推进幼儿科学探究,为幼儿探究活动服务的目的。而释疑图表的运用更是形象地让幼儿认识到物体间有空隙存在,了解空隙的用处,很好地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设计者:林晓萍 应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