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民族区民族政策运行现状
城市民族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是指城市民族区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同主体民族(汉族)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平等权利。
(一)民族区少数民族政治权利普遍得到保障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所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对散杂居少数民族而言,实现参政主要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倾斜,确保少数民族同胞在各级国家机关干部中的比例,确保各个少数民族整体的正当意见、愿望、要求和利益得到反映和重视。因此,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是实现参政权的重要内容。
《呼和浩特市民族工作若干规定》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采取“二三四”模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二”是搭建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两个平台”。“三”是畅通“三条渠道”,即重点培养,在胆使用;合理配备领导班子,保证其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回族干部;公开选拔,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视野。“四”是不断完善“四个机制”,即完善后备干部储备机制,完善实绩考核工作机制,完善交流轮岗机制,完善关心关爱机制。(70)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条例》第五条规定:“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严禁制造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第九条规定:“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各民族都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其中达斡尔族代表应占百分之二十以上。”第十条规定:“区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达斡尔族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据2011年统计,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总人口17.1万,达斡尔族人口1.2万,达斡尔族人口占区总人口的7%。干部总数1 282人,达斡尔族干部有118人,达斡尔族干部占总数的9%。
《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六条:“省和少数民族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的省辖市、县(市、区)、乡(镇),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当有少数民族的代表。每一少数民族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第十四条:“民族区、乡(镇)长,由建立民族区、乡(镇)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民族区、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中应当配备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适应的少数民族干部。”
河南省三个回民区贯彻落实《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少数民族政治权利普遍得到保障。如顺河回族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4%,第七届政协少数民族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3.8%,(71)保障了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益。少数民族干部的多少是衡量参政权利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保证在各级领导部门中拥有足够数量的建区民族干部,如截至2010年5月,顺河回族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92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16%。(72)另一方面加大对建区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梯队。三个城市回族区在长时间的政策运行中形成了共同特征:即区长与区委书记中有一人是回族。这条不成文的规定不仅有效保证了回族干部能够维护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权益,同时也为当地回族群众所称道。
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工作不仅影响着政府机关本身的工作效率,更深切影响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族情绪和权益保障,城市民族区在针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中既要注重数量上的增加又要严格在质量上把关,依托各级党校的培养对选拔出来的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并在合适的时机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一线去挂职锻炼,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将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影响力,同时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储备中更是做到了任何一个部门都能有少数民族干部的后备人才,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的人才库,随时准备将那些合适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推举到各个岗位上去,如瀍河回族区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瀍河回族区按照“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要配备一名少数民族干部”的要求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瀍河回族区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截至2008年5月,全区干部348人,其中少数民族43人,现职县级党政干部中少数民族3人,占比例7.5%;副县级后备干部中少数民族5人,比例38.5%;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40人,占18.9%,目前瀍河回族区1个乡和7个办事处16名党政正职中少数民族干部有6人,占37.5%,民主党派1人。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人员都占一定比例。全区省人大代表2人,少数民族2人;市人大代表27人,少数民族7人,占26%;市政协委员5人,少数民族3人,占60%;区人大代表154人,少数民族28人,占18.2%;区政协委员162人,少数民族19人,占12%。而在这些数据中的少数民族干部基本都是回族干部。(73)管城回族区,据统计,2009年,全区共有少数民族科级干部63名,其中,正科38名,副科25名,超过科级干部总数的10%;全区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有6个党政一把手是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街道办事处均按要求全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区人大代表中有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31名,占代表总数的17%;区政协委员中有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28名,占委员总数的16%。(74)顺河回族区,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特别是配备基层领导班子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对少数民族相对比较集中的清平办事处,其党政正职必须有一名回族干部,其它重要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
(二)民族区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普遍得到保障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依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约定而享有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呼和浩特市民族工作若干规定》第四条至十条主要为经济政策,对少数民族聚居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扶持、银行贷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民族用品企业和民族贸易企业的扶持、兴办企业等都有具体的规定。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生产总值267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亿元,增长14.4%。服务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0.6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 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 1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2%。(75)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条例》第十六条至二十条为经济建设政策。其第十六条规定:“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国家机关应根据本地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和计划,促进本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201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3.1亿元,比2006年增长73.2%;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7 686万元,比2006年增长149.8%;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实现4 369万元,比2006年增长29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实现8.2亿元,比2006年增长44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3.7亿元,比2006年增长9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41万元,比2006年增长73.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8 316元,比2006年增长138.6%。(76)
《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三章“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从第十六至二十六条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具体的规定。如第二十二条:“民族区、乡(镇)财政管理办法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按现行财政体制和优待民族区、乡(镇)的原则确定。民族区、乡(镇)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应当给民族区、乡(镇)安排一定的机动财力,在核定民族区、乡(镇)财政收支基数时适当给予照顾。民族区、乡(镇)财政收入的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的节余部分,应当全部留给民族区、乡(镇)周转使用。”在实际工作中,河南省三个城市民族区执行民族经济政策,优惠贷款、减免税收、优先就业、归口领导,分工负责,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优惠贷款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顺河回族区就申请到少数民族扶助款61多万元。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政府采取帮助与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对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有困难的采取以小本贷款,扶持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据顺河回族区统计,自建区以来,顺河区共贷出扶持资金三亿多元。近几年来,顺河回族区先后争取到少数民族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每年,市财政核定民族区收入基数时,享受20万元的补贴,这些措施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三个城市民族区认真贯彻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和省、市民委的有关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专项资金采取了专户储存、专户管理、报帐拨款、专款专用,严格审批制度,做到层层把关,层层监督,有效杜绝了资金被截留、挪用、克扣等违规现象,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民族区少数民族经济无疑都会伴随着整个城市的经济进步而获得巨大的发展。如管城回族区。
案例5:管城回族区经济快速发展
管城回族区2009年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全力打造该区的商贸经济核心,全力打造紫荆商圈,带动全区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发展,全区已有专业商务楼宇40栋,正在建设的商务楼宇10家,入驻楼宇企业1 777家,其中,全国级公司省级分公司10家,全国级公司郑州分公司10家,省级公司全省总部30家,省级公司郑州分公司12家;涉及17个行业30多个门类;同时坚持走群区发展之路,管城回族区逐步形成了银基服装、中博家电家具汽车、圃田建材物流、南三环钢材汽配、大上海城五大市场群区。辖区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8家,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大型市场达18家,拥有商户近2万家,年交易额约300亿元。全区商贸业的固定资产累计超过125亿元人民币,基本形成了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现代化商场(超市)为骨干,一般城乡集贸市场、便民连锁超市为依托,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商贸服务网络。全区经济稳定增长,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管城回族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亿元,是2006年的11.2倍,年均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26.4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0 052元和14 411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倍。(77)
有的城市回族区虽然低子薄,基础差,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头赶上。开封市历年来整体经济不好,各项经济指标不仅无法与郑州相比,就是与同等县市相比也是差距很大,2001年时国内生产总值仅仅相当于郑州的一半,直到2004年还没有一家企业在沪深及香港上市,而同时期有郑州有八家,洛阳有三家在沪深或香港上市。意识到差距的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努力发展经济。
案例6:顺河回族区努力发展经济案例
2007年,开封顺河回族区生产总值达到33亿元,增长14.9%,总量和增幅位居全市城区第一。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5.8%和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亿元,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69%。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 816万元,增长37.4%,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收入总量、增幅、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三项指标均为全市城区第一。在开封市城区综合经济排序中名列第一。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9.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城区第二,增长14.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11.4%和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1亿元,增长24.3%,增速为全市城区第一。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 363万元,增长26.6%,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收入总量、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两项指标为全市城区第一,增速为全市城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增长44.3%,增速为全市城区第二。开封历来以饮食出名,管城区的清真饮食业十分发达,在经营糕点、糖果、肉类加工等产品,凡经营回族食品的,由政府统一发放清真牌,必须挂“清真食品”标志,在清真食品的经营上,但由于其民族文化受地域和整体文化素质的限制发展迟缓,以小的个体作坊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其模式较小,多以临街小铺或小推车为主。区委、区政府站在开封发展大旅游的格局中,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开发、挖掘清真饮食文化产业,围绕让游客“玩在开封,吃在顺河”作文章,积极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在东大寺附近规范兴建了“清真食品一条街”,在学院门附近规划建设了“清真夜市摊点群”,并根据市场需求,建起5家中高档清真饭店,2家四星级酒店,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全区从事清真饮食服务业的商户达320家,从业人员5 000余人,少数民族群众的劳动就业率达96%。(78)2011年,顺河回族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5.14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9亿元,增长2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32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23亿元,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572亿元,增长16.5%,税收比重71.2%。(79)
有的民族区,如洛阳瀍河回族区经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外,一直都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速度。依托城市地域优势与民族特色,瀍河回族区民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回族群众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传统优势、民族优势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一系列具有清真特色的饮食产品遍布城乡,极具代表性的就是闻名全国的马坡烧烤。在清真饮食业的基础上,瀍河回族区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洛阳瀍河回族区2008年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 013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5 092.8万元,同比增长2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 997万元,同比增长54.7%,比上半年回落9.9个百分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 008万元,同比增长26%。2008年廛河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 017元,同比增长10.8%;1—11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076.4元,同比增长14.5%。(80)2011年,瀍河回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3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年目标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27.1%,高于年目标1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8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年目标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 711元,同比增长23.9%,高于年目标14.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201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年目标5.3个百分点。(81)
河南三个城市民族区虽然经济规模各有特色,总体经济发展速度各有不同,但是,发展是三个民族区的共性,而且,管城的清真饮食一条街、顺河的老字号清真饮食,瀍河的马坡烧烤,这些清真饮食业的繁盛都与三个城市民族区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2009年,实地调查时,从政府与企业了解在城市民族区整体经济的不断上扬中,独具特色的清真饮食业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如瀍河区的清真饮食业已经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东华粤秀斋和清真翔记家家和烩面馆是瀍河区清真餐馆的代表,洛阳金香斋食品有限公司、洛阳甜咸斋食品有限公司、洛阳依景园饮食有限公司则是当地清真食品加工业的领头羊企业。
案例7:瀍河区的清真饮食业已经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东华粤秀斋隶属于洛阳东华大酒楼有限公司,位于中州东路140号(廛河桥和新街交汇处),是廛河区最有特色的民族餐饮店。营业面积500平方米,餐位300个。现有员工30人,其中回民10人,年收入280万元左右。经营正宗清真菜,金桥牛排、香烤羊脖、原味儿东山羊、清蒸牛肉等是粤秀斋的品牌菜。
清真翔记家家和烩面馆,成立于2007年4月,由金诚翔创立,现位于老成北大街,聘用员工28人,其中回族占15人,年创营业额150万元。主营牛肉烩面、小菜等。因饭菜质优价廉深受群众喜爱,生意蒸蒸日上,现正致力于发展连锁经营,力争做大做强。
洛阳甜咸斋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洛阳市廛河回族区启明东路212号,主要经营糕点、面包、月饼等清真系列食品。现有职工43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和回族职工39人,占91%,专业技师12人。产品销往洛阳、郑州、平顶山、焦作、济源等地,年产值为350万元。
洛阳金香斋食品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清真肉食品的企业,位于洛阳市廛河回族区启明北路70号。占地面积7 800平方米,员工5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数26人,占总人数的50%,生产经营主要以禽类加工为主。每年屠宰活鸡约35万只,兔约10万只,年产值1 500万元,其产品“夹马营牌烧鸡兔肉”已有28年的经营历史,多年来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夹马营”品牌于1999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在市区已有连锁店43家,县区偃师、伊川、宜阳、吉利已有专卖店7家,其产销量已占全市产销量的40%。近年来,金香斋全体员工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新产品,相继开发了鸡、兔真空包装系列产品,产品已远销河北、江苏、上海、西安等地。
洛阳依景园饮食是有限公司,位于瀍河区启明南路143号,2004年9月14日经廛河工商分局正式注册成立,是洛阳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伊斯兰清真大型饮食场所,占地面积2 000平方米,最高可容纳70桌650人同时就餐,能够提供各类聚餐、团体餐、高档商务宴席、家宴、喜宴、及各类活动餐。拥有员工40人,其中回族员工12人,占总体员工的30%。饭店在董事长马宏、总经理汤建刚、副总经理买九州(回族)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回族的饮食习惯进行经营,特聘回族采购员,严把用料关,不断地给职工进行民族政策教育,2008年创收入350万元,为国家上缴税金20万元。
(三)民族区少数民族教育迅速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呼和浩特市民族工作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至二十三条是关于民族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开办民族学校、优先在民族中小学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民放科学家校教师队伍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如第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整合优化民族教育资源,有重点地办好寄宿制民族学校。”《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条例》提出:“民族教育是本市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在编制、经费、师资、教材、校舍、设备等方面,优先重点保证民族教育发展。”。《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应办好各类民族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各民族学校可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第二十八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在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方面应给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适当照顾。”《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对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进行了明确规范,如第四章“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从第二十七条到第三十九条对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民族学校、教育形式、师资培养、教育增加分数照顾、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据统计: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有54所小学,10所中学,其中,民族学校有19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有23所学校,1所中学,有4所回民小学都被评为市级或自治区级现代化教育技术优秀学校。(82)
据实地考察,河南三个城市民族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权利基本得到保障。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现拥有1所回民幼儿园,2所回民小学,1所回民中学。回民幼儿园和回民小学坐落在回民相对聚居的地方,加上郑州实行分区域入学制度,回民学生上学较为方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管城区回民中学,该校是一所治学严谨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即包括初中和高中。学校划分了两个校区,将初一至高一的学生和高二、高三的学生分隔开来。从初一至高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高二、高三阶段以重点突击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2009年,管城回民中学本科上线人数再次刷新,达到463人。作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和全国民族中学教育示范学校,管城回民中学在长期摸索中形成了艺术和英语两大特色。2002年,该校组建的管城回中乐团已经在国内各种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该校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风采大赛,每周选派数十名学生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接受外教的全英培训。2002年以来,该校已有数十名学生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年级平均分已经达到全市优秀线。该校以辉煌的业绩赢得了许多荣誉,先后被国务院、教育部等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劳动技术(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示范校”、“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并被授予“民族之光”的荣誉称号。2006年,该校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管城回中乐团夺得了全国中小学艺术展一等奖。同年,管城回族区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83)2009年,管城回族区荣获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顺河回族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成效同样显著。近年来,该区通过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鉴定95项,填补国家、省空白10项,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1项,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并曾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辖区现在有小学、幼儿园82所,适龄儿童入园、入学率达100%。
案例8:开封市私立幼儿园——铁塔回族幼儿园
访问时间:2009年7月8日;受访人姓名:ZXL,回族,50多岁,幼儿园园长;访问地方:开封市铁塔回族幼儿园
铁塔回族幼儿园开办于1992年7月1日,已有近20年的历史。2009年上半年,一共有学生130多人,其中回族学生占30%,分大、中、小三个班,每班40人左右。教师共有8位,其中3位是回族。据ZXL园长介绍:她的祖上六代阿訇,到了她这一代才断开。幼儿园从开办以来一直对回族、军烈属、特困户和残疾人的孩子提供优惠,每月免收管理费。开封只有这一家幼儿园采取这一政策。关于收费方面,学生每人每月170元,管理费每人每月8元。每个学期幼儿园需要向政府缴纳费用为350元。
案例9:开封市公立幼儿园——开封市民族幼儿园
访问时间:2009年7月9日;受访人姓名:MM,汉族,30多岁,幼儿园老师;访问地方:开封市民族幼儿园
民族幼儿园是一所正规的公立幼儿园。2009年上半年,该园有500多名学生,其中回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该园有40多位教师,回族教师占四分之一。该园生源主要来自市区及周边比较近的地方,虽然没有寄宿制,但设立了清真灶。学生每人每月交纳380元费用。
案例10:开封市回民小学
访问时间:2009年7月10日;受访人姓名:WYL,汉族,40多岁,开封市回民小学校长;访问地方:开封市回民小学
回民小学自1905年就开始在当地办学,初址是在东大寺内。现有学生400余人,三分之一左右是回族,80%都来自周边杜良乡、杨楼等地。住校生有350多人,教师共有33位,其中回族5人,在行政领导层中副校长李子庚是回族。学校设立了清真食堂,住宿生每人每月缴纳260元的管理费,然后学校负责他们的吃、住、洗衣等事务,还负责周末安排专车将所有住宿生送回家。(www.xing528.com)
顺河回族区辖区内还有河南大学——河南省重点高等院校1所,中等专业技工学校8所,中学13所,职业高中10所。该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体育、民族体育、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民族体育项目“抛石锁”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金奖。在开封市第三、第四届全民运动会上两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向国家输送了围棋国手刘小光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特殊教育成绩突出,培智学校学生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曾获得13金、10银、9铜的好成绩。该区连续3届被国家体委、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工作模范集体。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该区积极办好3所民族学校,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协助有关部门为回族小学建造了一座电教室,为民族幼儿园新建了一所教学楼,为民族幼儿园添置了多媒体设施,改善民族校园的办学条件。为了鼓励优秀教师到回族小学、幼儿园工作,该区特制定了每位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优惠政策,稳定了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两所民族幼儿园也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该区努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成立了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引进挖掘整理传统体育项目10多个,在全国、省级比赛中,均取得较好名次。第五、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上,该区石锁代表队取得表演金奖的优异成绩。为不断丰富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文化生活,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方联系,筹措资金,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注、支持下在东大寺后院建立“开封市穆斯林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 500平方米,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阵地。(84)
洛阳瀍河回族区,现有各类学校47所,中小学38所,其中回民小学5所,回民中学1所。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区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中专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85)各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以“重视素质教育,注重社会信誉,安置学生就业”为办学方针,开设专业多,教学内容广,涵盖了经济、信息工程、农业、林业、商业等各领域。全区特殊教育学校,有区培智学校和市工读学校。(86)
(四)民族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得到尊重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条例》第六条:“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七条提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保障各民族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呼和浩特市民族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要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殡葬服务。”在5个民族区中有4个是回族区。城市民族区,尤其是回民区领导班子利用中心组学习等形式集中学习《宗教事务条例》(87),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更好地指导民族宗教工作,并集中各坊清真寺的阿訇召开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让民族宗教界人士深刻地认识到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入口”问题
清真食品的清真问题是三个城市民族区回民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清真牌证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四十三条:“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兴办必要的饭店、食品店、肉类供应网点和清真冷库。对经营有困难的清真食品、饮食服务行业应当予以扶持。生产、经营清真食品、肉食、饮食的单位和个人,须经县一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核准并发放清真牌证。清真牌证由省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统一监制。清真牌证不得转让、借用或伪造。”《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第八条:“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办法办理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清真食品信誉标牌;未办理清真牌、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按照《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和《河南省清真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三个城市民族区均设立了清真食品办公室,对所有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个体户都统一发放了省民委监制的清真牌证,严格禁止各种假清真现象。为了防止因为清真食品的原因发生民族冲突和矛盾,管城回族区与郑州市民委合作,在绿城广场定期举行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各种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增强群众对回族尤其是清真食品的了解。开封顺河回族区将清真饮食打造成为该区的招牌特色,在“首届中国(宁夏)国际清真食品暨民族用品节”上顺河区参加此次展销会的清真食品桶子鸡、沙家牛肉、花生糕、绿豆糕、菊花糕、花生仁等受到了极大的好评,当场签订了众多的购销合同,有的企业还被邀请参加中国西安清真食品及用品博览会。在洛阳瀍河回族区宗教局长的办公室对面,清真食品办公室的办公人员随时为前来咨询的人提供各种服务。
2.政府重视“入寺”问题
(1)民族区的宗教场所基本能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需要。三个回族区,目前共有27坊清真寺。管城回族区有北大清真寺、北下街清真寺、二七区小楼清真寺等6坊清真寺。开封市共有16坊清真寺,其中男寺10坊、女寺6坊,位于顺河回族区辖区内的清真寺有8坊,分别是红河堰、文书寺、东大寺、教经胡同、王家胡同、北大寺、北门大街(北小寺)和宋门关清真寺。瀍河回族区辖区有通巷、东关、新街、塔西、北窑、北窑老寺、北窑中寺、东站、马坡上寺、马坡中寺、马坡下寺等等13坊清真寺。
(2)当地政府从经济上支持清真寺的维修。属于文物保护的清真寺,在修建、维修等方面政府都会给予财政支持,而一般的清真寺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实行政府支持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如东大寺是开封顺河回族区代表性的清真寺,该寺拥有非常鲜明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样式,每当清真寺修缮或者重修某些建筑,政府都会给予一定数量的拨款。而管城区代表性的北大清真寺,寺内建筑的彩绘以及修建规模宏伟的新寺,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共拨款400多万元。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体现在清真寺日常的运行和管理上。在日常运行上,政府不插手任何事务。清真寺阿訇的选择和聘请也由清真寺自行处理。政府也不对清真寺收取任何费用。
对民族宗教场所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2009年,笔者和学生走访了河南三个回族区的16坊清真寺,深度访谈个案30多例,访谈对象主要为阿訇、穆斯林群众。以下摘录郑州、开封、洛阳三个民族区三则典型访谈案例,以加深对城市民族区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
案例11:郑州管城区北大寺的管理与日常运作
受访时间:2009年7月5日;地点:开封东大寺;受访对象:LBQ
LBQ,男,1938年4月生,河南省荥阳市人,回族,现任管城北大寺阿訇,河南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据LBQ会长介绍:北大寺有实物可以考证的历史是明朝,但是,从当地地名以及老人的传说中,北大清真寺的历史应该还要久远,比如北大寺附近的地名“营门街”“外营街”等。据说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从中亚借兵,后来一部分士兵留下来在此屯田,为部分回回成为当地回族的先祖。
北大清真寺内设有伊协、寺管会、北大寺消防小组。伊协会长刘宝琦,寺管会主任马润身,领拜伊玛目拜进营。寺内阿訇每个月工资800元,刘会长每个月工资1000元。寺管会由教民义务担当,没有任何报酬。寺内共有在寺人员20多人,其中,看门、烧水、做饭的各有2人,学员有10多人,都是来自甘肃、宁夏等地。
因北大寺是文物保护单位,老寺修缮时省文物局拨款20万元,紧邻的新寺即将完工,郑州市为新寺拨款200万元,管城区政府拨款200万元,同时,穆斯林出乜贴有数十万元。
清真寺的日常运作,除重大节日和大规模维修改建外,清真寺的运作都是自筹资金,政府不予拨款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案例12:开封东大寺的修建及民族宗教情况
受访时间:2009年7月12日;地点:开封东大寺;受访对象:MWQ
MWQ,回族,40多岁,开封东大寺阿訇。
据MWQ阿訇介绍:东大寺原址在东郊,后因大水多次冲毁后迁至现址。1995年,大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将地基抬高了两米左右。东大寺现在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而寺内大规模修建政府会给予拨款。
东大寺内哈里发一共10多人,现在还有6人。每周六天讲经,主麻不讲。马阿訇工资每月600元,其他红白事有五至六百不等,每月共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
作为阿訇,MWQ履行民族宗教方面的职责,同时,MWQ是区、市两级的人大代表,曾向政府就清真食品不清真的问题、非法经营和注水肉等问题提议题,此外,还会协调处理民族关系。多年以来,开封没有出现回汉之间的群体性事件,这与政府的民族政策、当地政府的治理以及阿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案例13:洛阳瀍河区东关清真寺管理、收入、哈里发及信仰情况
受访时间:2009年7月18日;地点:洛阳东关清真寺;受访对象,HSP
HSP,原籍郑州荥阳,回族,36岁,洛阳东关清真寺阿訇。
瀍河区清真寺的情况是:东关有三坊清真寺,分别是通巷清真寺、东关清真寺和新街清真寺;塔湾有两坊,分别是塔东清真寺和塔西清真寺;北窑有四坊,分别是北窑清真寺、东站清真寺、北窑老寺和北窑中寺;马坡有三坊,分别称为上、中、下三寺。其中,东关清真寺是瀍河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清真寺。
东关清真寺建筑显得比较古旧。据HSP阿訇介绍:大殿建筑还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20世纪80年代大修过一次,2000年后经过小规模的修整。
东关清真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乜贴和房屋租赁,还有清真寺外自办的“东清池”澡堂的收入。相对于郑州、开封的清真寺以殡葬收入为主的情况,洛阳清真寺的殡葬收入并不高。因为洛阳很多清真寺没有自己的殡葬车。
目前,东关清真寺内共有哈里发7人,都是河南人,大弟子名叫JA,现年24岁,南阳人,前期在郑州中原区的一个清真寺内学经,已学经9年。7个哈里发里面年纪最小的18岁。这7位哈里发在学历上,最高的仅仅是初中。HSP阿訇解释说,现在哈里发越来越少,东关清真寺也是偶然情况才招到了7人,其他的清真寺要么没有,要么人非常少。比如,北窑清真寺只有一个哈里发。
在东关寺周围居住的回民能占到90%,但平时来礼拜的人只有二三十人,主麻时有八九十人。来做礼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会来,即便是中年人也没多少愿意来的。每周六东关清真寺会举办一个小型的培训班,教授阿语和伊斯兰知识,但参加培训班的都是老人。东关寺从来没有在假期期间举办过学习班或者培训班。
至于信仰问题,HSP阿訇认为:现在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当地回民中不信教的现象肯定有,不过数目很少,估计只有万分之一。在瀍河区,伊斯兰教新派比较少,只有两坊清真寺是新派,而新派和老派之间的关系与开封类似,互相谅解,关系比较和睦。对于新派比较反感的送亡人时号啕大哭的行为,可以看作是表达离别的伤心,并不是对真主的埋怨。
近年来,当地回汉通婚十分普遍,从教的也有。就东关清真寺周围而言,HSP阿訇每年都会接受一二十例因通婚而来从教的对象。还有一些人离清真寺较远,教门比较浅,回汉通婚时不来从教就结婚的现象也不在少数。除了因通婚从教之外,近年来,当地汉族因为其他利益原因入教的也较多,仅HSP阿訇接受入教的人数已超过300人。
东关寺周围的回民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原有的老房屋已经拆除或者废弃,新建楼房拔地而起,清真寺可能也要面临整体搬迁的命运,不过HSP阿訇并不犯愁。因为,他说,清真寺的搬迁这种大事,政府肯定会给安置好的。
3.重视“入土”问题
义地问题,是解决后顾之忧的重要问题。《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少数民族中有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的,应当予以尊重。城市人民政府对有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应当妥善安排墓地,搞好殡葬服务。”(88)一是殡葬服务方面,郑州、开封的大多数清真寺都有殡葬车,保障了穆斯林的丧葬习俗。二是为有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妥善安排了墓地。据瀍河区东关清真寺HSP阿訇介绍:洛阳回民的义地有三个地点,即马坡义地、洛阳市伊协义地和东关义地。由于东关地区不断开发,义地面积很小,而伊协义地也是在马坡,所以马坡的地位十分重要,这里集中了90%以上的回民墓地。正因为如此,政府专门拨款为该地修路。据马文强介绍:开封市一共有回族7.5万人,市区有4万,顺河区有2.5万左右。顺河区东大寺周围居民回民占90%以上,因此,这里的回民有义地,但集中在乡下,一般每块墓地2 500—2 600元,政府在杨楼划定了一块墓地,基本解决了义地问题。
此外,每逢重大民族宗教节日,政府都会选派代表进行慰问。如回族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河南、湖北、湖南等散杂居地区各级统战部门和民族宗教部门派领导前往回族等地区清真寺,向广大穆斯林群众祝贺节日,或送去慰问金,进行节日慰问。
综上所述,在散杂居民族工作中,城市民族区“既区别于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乡,又不同于一般市辖区的特殊市辖区行政建制”,“是特殊的市辖区,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基层政权形式”(89)。城市民族区既不完全属于城市散杂居民族工作,也不完全属于农村散杂居民族工作。有的城市民族区包括民族乡、村,而且,城市民族区的性质与法律地位仍然是民族工作与民族研究中的盲区。因此,社会转型期,城市民族区政策研究是散杂居民族政策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