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成果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节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形势与政策课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形势与政策课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成果

第六章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形势与政策课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形势与政策课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升该课程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必须首先从制度上保障形势与政策课。

一、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制度的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构建健全的形势与政策课管理制度是理清教学管理机构、规范教学模式、确保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那么教学实施必然将导致教学管理无序化、教学实施随意化、教学考评盲目化等严重后果,最终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育人效果,影响高校育人大局。而且,从其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经验来看,是否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落实,影响着整体的授课效果。因此,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缺乏规范

通过对兄弟高校的调研显示,除形势与政策课外,《法律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由各高校专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来负责,唯独形势与政策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门课程的归属问题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有的高校将其归属到党委宣传部,有的将其归属到教务处,有的将其划到学工部。但无论如何归属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如归属在教务处,虽然教务处是高校教学的管理和服务部门,肩负着维护全校教学秩序的重任,但教务处一般不负责一门课程的具体实施问题。而且,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这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一般是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实施,而不是由学校教务处直接管理。所以,如果形势与政策课归属到教务处的话,势必超越教务处的权限,影响课程的有效开展。如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归入思政课专职教学部门,虽然思政课教学部有专职的师资力量,可以确保对教学内容、教学规律的有效把握,但是思政课教学部终究是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的二级单位,一旦面对大规模、需要全校各学院充分给予配合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1]因此,为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提升教学效果,必须首先从制度上规范教学管理机制,形成综合性的教学管理组织,提升教学管理组织的领导力

(二)课程教学缺乏体系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2]从目前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该课程教学明显缺乏体系。第一,部分高校未将形势与政策课编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实施缺乏必要的课时数保证,缺乏稳定的教学时间及教学场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体系化。第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安排在中低年级开设,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集中教学完成形势与政策学分要求,并没有根据教育部要求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第三,教学形式随意性较大,从学校层面看,部分高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势报告或专题讲座来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导致该课程教学的随意性较大;从教师个人来看,部分教师授课过程中未根据教育部要求讲授形势与政策相关内容,而是讲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甚至将上课时间改成开班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改善该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体制,规范该课程教学工作。

(三)考核体系过于随意

目前,虽然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加之该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知识容量大等原因,致使该门课程的考核问题一直是许多高校和教师困惑的问题。通过对兄弟高校的调研了解,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试卷考核,通常采用开卷的方式要求学生当堂回答几个主观题;第二种是写小论文或心得体会。从执行情况来看,效果不明显。就授课教师而言,由于课程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从而没有出题的压力,考核题目随意性较大,而且面对全校性的课程考核材料,即使出现了雷同卷,也难以作出有效判别。[3]从学生角度来看,考核机制不严格。无论当堂作答还是写小论文,考核前往往通过上网搜索就已基本获取了考核题目的答案,最多就是再誊抄一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形势与政策课上不上都无所谓的错误想法,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这两种情况相互影响,相互映射,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削弱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三、强化制度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体系化的根本保障,是该课程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应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的要求,确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教务处、学工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共同协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其中,宣传部负责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参考资料的审查和收集;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安排、教师考核等具体工作;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负责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宏观的指导和帮助,提升课程吸引力;学工部依托学工队伍优势,总体协调和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与教务处通力合作,共同对课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定期教学督导和检查,提升课程质量。这样,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实现校内各机构的优势互补,形成目标具体、职责明确的管理体制,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效果。

(二)优化和规范教学实施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外,还必须优化和规范教学实施体系。首先,必须明确课程学分和学时。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要求,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核定学分、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确定学时、与其他课程一样同时进行考核考评,为保证课程质量稳步提升奠定基础。其次,规范教学内容。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基本构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基本理论和社会形势两大部分。基本理论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基础形势与政策分析理论;社会形势则主要以社会热点、国内外形势、周边环境等为主要内容。[4]因此,规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政治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坚持统筹全局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以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为指导,结合课程内容和地区实际,制定各高校契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指导纲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了解基本国情和地区实际,逐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第三,规范授课形式。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必须要求规范授课形式。因此,必须以制度的方式规范授课形式,既保障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又为同学们提供课余学习,课外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实现授课形式的正规化和有序化。

(三)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从教育的本质看,考核的最终目标还在于育人。因此,考核不是最终目的,促使学生学习才是考核的最主要目的。基于这一目的以及兄弟高校已实施的考核措施,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开展学习论文交流活动。同学们根据老师列出的选题指南,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选题和写作,待完成写作后,开展学习论文交流活动,通过集思广益、思维碰撞,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并根据同学们的建议给出合理评定等级。第二,学习过程综合考评,将课堂发言讨论、课堂小测验、考勤、作业等各环节全部纳入考核,并给各环节赋予一定分值,根据学生学习的综合表现给出评定等级。第三,将开卷考核知识点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一方面,以试题的方式考核同学们对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答题任务;另一方面,要求每位同学根据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撰写学习心得,在字数上不可作明确要求,但要求同学们务必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节 师资队伍体系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而要使形势与政策课达到这些作用和效果,则必须依靠教师。因此,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育人效果的关键。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依托,通过系统有效的讲解和实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核心价值体系为同学们所了解、所认同、所接受就成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重要目标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高水平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才有可能深入研究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冲击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才有可能结合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最终达到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内化为自身行为的目标。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价值多元冲击日渐剧烈,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结构变革逐步深入;经济体制改革迈入深层次,这些变化都无时无刻多渠道、多角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认识。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多渠道吸收到更多的积极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的侵蚀,这种思想上的冲击给他们带来了困惑,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迷茫。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依托形势与政策这一课堂,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7]通过系统的讲授和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疑虑,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而且,从高校的主要任务来看,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授课教师育人理念,促使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时帮助大学生处理和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基础,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指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8]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如果仅仅教授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话,那么只会错误地引导学生确立工具主义的错误理念,形成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层面上去思考问题的错误思维。从而忽略了人生价值、创新思维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所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有机整合,更要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既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又实现学生价值理念的培育。坦白地说,设置这样的课程是不容易的,而形势与政策课却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从内容上看,该课程既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国情等内容,又涉及科技、文化、教育等学科,从通识教育、创新精神培养的角度看,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正确价值理念都是十分有效的,能直接影响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能有效深化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讲解,推进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当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思想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多元化价值理念不断冲击、社会变革日渐深层化的趋势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潮有所抬头,人们的物质化取向也日趋严重,用金钱来衡量个人地位、价值的现象日渐显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的思想受到了侵蚀,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一定滑坡。首先,在理想信念上表现为部分教师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自身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行动上表现出了唯利是图、一味索取的不良势头。其次,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为人师表意识淡化,责任意识出现缺口。当前,由于不少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该课程授课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待遇过低,教学成果得不到认可,这些是不少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9]这一现象的出现极大地打击了授课教师的进取心,不仅使得这些教师对自身本职工作缺乏认同感,而且对工作也逐渐失去兴趣和激情。在不良意识的作用下,他们往往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科发展抱以消极态度,不会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到教书育人上,往往以应付的方式完成相应教学工作量,严重损害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形象。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

良好的师资人员结构是保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队伍配置情况来看,授课教师的队伍结构表现是不尽合理的。首先,在年龄结构上,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相比,该课程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程度大大高于其他教师队伍,多数授课教师均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其次,在职称结构上,由于这支队伍过于年轻化的缘故,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凤毛麟角,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队伍结构出现断层,难以形成老、中、青有机构成的师资队伍。第三,从学历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为授课教师学历层次不高,不少教师专业不对口。由于多数授课教师是以各个学院的辅导员或政工干部为主,致使该课程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屈指可数。而且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这些人员不但缺乏系统的专业背景,而且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一旦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他们就很难担当起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剖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的能力。这样不但严重影响课程授课质量,也严重损害了这支队伍的形象。

(三)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不可否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教学名师和教学案例,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现象:第一,重知识传授轻科学研究。即部分教师只关注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课程理论和技能的研究,致使授课技能技巧无法提升,授课理论深度不足,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第二,重理论灌输轻能力培养。即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过度讲授理论知识而忽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但导致学生对理论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而且也影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第三,重正面说教轻反驳批判。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对各种思潮的深度思考和科学评判,而是用反复的正面说教,强调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性,这样既削弱了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效果,又达不到引导学生思想的目的。第四,重教学结果轻学习过程。在教学理念上,部分教师往往只强调该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忽视了对学生成长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门课程的育人效果。[10]综合以上种种现象,我们认为其本质原因在于不少授课教师在学术造诣、教学经验等方面无法适应该课程建设的需要,其学术视野、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态度均有待提升。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形势与政策课重视程度,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基本保障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思想过硬、素质优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离不开高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从政策、经费上对这支队伍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帮助。[11]因此,高校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在各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第一,在政策上给予适度的倾斜。在职称评定、课时认定等方面使其享受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同的待遇。这样就能基本解决该门课程任课教师的后顾之忧,提升其教学成就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第二,在教育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各高校应对形势与政策课拨出专项运作经费,用以支付教师培训、考察学习、在职提升、科研发展等方面的费用。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提升稳步提升授课教师质量和授课效果。第三,保障教师合理待遇。建立一支优秀的授课教师团队,必须在待遇上提供合理保障。只有教师的待遇等同于甚至高于学校其他人员时,授课教师才有可能立足这一工作,安心教学,锐意进取,最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只有优秀教师才能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只有优秀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才能享有优厚待遇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授课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担负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大学生能力的重要责任与使命。要使形势与政策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只有实现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人格魅力的升华,才能真正从人格上征服学生,精神上引导学生,行动上感染学生。因此,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素养,强化授课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先进事迹、树立榜样等形式在教师中确立先进典型,从而通过榜样效应、典型事迹等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在全校范围内创设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选拔授课教师,构建授课团队

从严选拔授课教师是构建优秀授课团队的基础,也是发挥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团队合力,提升授课效果的关键。首先,必须确定合适的授课教师团队负责人。负责人是授课教师团队的核心,是整个团队正常运转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推动者,其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个授课团队的发展走向和教学质量。因此,遴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在强调拥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同时,更应强调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责任意识和协调能力。只有综合素质优秀的领头人才能真正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带大、带强。其次,必须严格选拔授课教师团队成员。基于授课教师来源多样的情况,在团队成员选拔中必须重视学科背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要素,努力建构一支老中青的有机结合,思政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

(四)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综合素质

开课量大、时效性强、受众面积大、知识量大是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主要特点。基于以上特点,授课任务往往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可是由于现实性制约因素的影响,当前授课团队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为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效果,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成为必然。首先,加强授课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主动选送优秀教师参加教育部、省市一级的培训活动,有步骤地提升授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其次,强化校本培训,通过校内研讨、集体备课、申报课题等形式提升教师授课水平;第三,加强兄弟高校间的交流和学习。各高校应尽可能为授课教师创设交流和考察的机会,通过考察学习、学习兄弟高校先进教学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第三节 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举措。因而,在本科教学阶段,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良性发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案和举措。

一、推进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努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政府一直奉行和强调的教育方针,也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方向。为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党和政府均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12]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对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关键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等相关内容引入学生大脑,引入学生心灵,并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当前,由于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认识的偏差以及其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成为不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构建科学合理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大众,成为新时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针对性,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构建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实践教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原有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改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能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从而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增长才干。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基础和关键,人才培养过程既需要完成理论学习过程,同样需要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的升华,完成能力的提升。构建科学合理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最终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已经陆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但从实施情况看,无论是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还是其他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都浮于形式,或是组织部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或是请专家、学者到校作一两场报告,这一切都仅仅只是以点代面,仅有一部分同学获益。[13]究其根本,在于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首先表现为实践教学认识存在误区,部分高校领导或是将社会实践简单当成课堂教学的补充,走马观花式完成任务;或是将社会实践简单等同于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概念局限化。其次表现为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不足。通过对兄弟高校的调研发现,目前仍然有不少高校未将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即使与其他思政课实践教学统一管理,也明显表现为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www.xing528.com)

(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缺乏体系化

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必备环节。[14]但是,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仅仅被当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参与对象也仅仅是部分学生,这与实践教学要求全员参与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从运行机制上看,缺乏连续性、持续性和广泛性成为这种实践教学方式的必然缺陷。加之受到人员、财力、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从管理制度上看,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课程规划、实践指导大纲和评价体系,这使得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的约束,增加实践教学的随意性。所以,缺乏体系化已经严重影响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政策开展。

(三)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授课难度大、实施过程复杂、安全保障不足是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其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从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多数教师均是从校门走进校门的年轻教师,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实践指导能力普遍有待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青年教师不愿意也不想担任形势与政策实践指导教师,即使担任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他们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也往往比较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三、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体系

建立实践基地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最基础的工作,各高校给予必要的重视是这一工作常态化的重要保障。第一,各高校应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要求,校领导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正确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第二,负责学生思政工作的校领导应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共同为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搭建平台,组建实践教学办公室、选派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对外联络等工作,为保障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政实践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第三,从物质上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各高校在落实思政课生均投入15~20元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教学基地设备购置、人员管理的正常运转。

(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

体系化是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正规化、常态化的必要措施。第一,形势与政策课教研组必须围绕教学要点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规划。既要有四年的持续实施的远景规划,也要有每学期针对具体情况的近期规划,全力保障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持续性和广泛性。第二,制定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专项指导文件。在学校保障实践教学基本课时的基础上,形势与政策课应结合课程实际制订学生实践指导手册、学生实践考核办法等相关指导文件,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第三,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实践教学平台、各学院与专业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社团组织平台、学校与社会各界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15]通过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

(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素养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拥有必备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提升授课教师实践教学素养。第一,高校有必要分期、分批次组织授课教师利用寒暑假有针对性地到工厂、企业、农村、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挂职锻炼,以直观的形式提升教师实践经验。第二,积极发挥“以老带新”校本培训机制作用,发挥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通过传、帮、带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新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将参加实践教学规定为形式与政策课教师的一项任务。要求授课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指导学生教学实践等相关任务,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促使教师在实践锻炼中成为实践教学能手。

第四节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当前,网络正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固有方式,它也正以自身独有的传播特性、丰富广泛的信息资源和高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强烈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16]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益措施。

一、网络平台的意义

(一)延伸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当前,网络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极大地抓住了大学生们的眼球,成为同学们获取信息咨询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以及学生每天平均滞网时间持续延长充分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基于大学生乐于追求内容的更新、方法的创新和追求自身发展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有必要迅速介入网络平台,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甄别信息,处理非法信息,循序渐进地依托网络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影响学生行为。

(二)形势与政策课自我提升的必要措施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学应“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平台上课是师生有效互动成为其自身提升的必然要求。而且,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课程特点来看,时效性、针对性、知识量大等特点要求其打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网络平台恰好为其发展提供了新渠道、新载体、新方法,为突破其课时空限制、增强知识承载量和师生互动性架设了提升桥梁,加快了该课程自我提升的步伐。

(三)“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

一直以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要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教育和为数不多的社会实践上,教学班的设置也往往按人员最大容量编制,这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方法上看,均不符合基本育人规律,更不用提教学实效性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一,基于互联网开放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学生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地选择时间和地点学习,既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第二,网络平台的建成,可以实现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成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精品课程的成功展示就充分证明:网络平台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网络平台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依靠课堂集中教学一直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但由于传统教学的缺陷和不足,使我们不得不运用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和改进,以继续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改进传统教学的不足。网上教学的兴起和实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延伸和发展,是新媒体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在网络上的继续。但是,网络教学也不是万能的,由于不可控因素、负面信息随时可能出现、学习随意性较大等问题的存在,决定网络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决定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必然成为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共同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发挥作用。

(二)正确处理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

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者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依然是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教学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理念的核心环节;网络教学能适度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弥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数不足、教学讲授内容有限的缺陷,达到个性化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目的;实践教学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日益被网络取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可以说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发展,是提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者不可偏废,单纯依靠其中一种都是无法达到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最佳效果的。

(三)正确处理适度教学与集中引导的关系

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的一代,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自然这种教育方式的成效也就值得商榷了。[17]因此,网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处理适度教学与集中引导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重视网络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必须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同学们进行集中灌输,应本着适度、合理、高效的教学原则,运用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理解偏差、积极关注的热点事件等问题,形势与政策网络平台管理教师应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回应,以集中解释、合理引导的方式提升同学们分析形势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平台的途径

(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站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因此,创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平台,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具体措施。为保障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效果,该网络平台必须是集教学、学习、交流、研讨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平台。板块设置上,应包括文字学习资料、视频学习资料、新闻版块、师生讨论版块等核心版块;内容上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和指导性,及时提供和发布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解析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培养同学们了解政策、分析形势的能力;管理模式上,由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统一管理、及时更新、有效互动,实现网络教学平台效果最大化。

(二)建设强有力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平台效果的最大化发挥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教育师资提供保障。基于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这部分教师不但要了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知识。为促使网络教育教师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强化网络教育教师的培养和提升。首先,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专家和学者对网络平台管理教师进行培训,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正常运转奠定基础。其次,全力推动网络平台管理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发挥集体力量,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8]第三,强化网络平台管理教师的育人意识。以育人为目标,以提升吸引力为目的,完善网络平台功能,丰富网络平台板块,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因势利导式地进行“渗透”教育,达到网络教育效果。第四,完善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评估体系,及时总结网络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稳步促进教师网络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全力拓宽师生交流的网络教育渠道

一直以来,教学时数不足、大班教学、填鸭式讲授是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堂上的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渺茫,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也自然难以实施了。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主题网站、BBS、QQ、微博等网络工具,能有效地推动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师应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的交互作用,在坚持导向性和指导性的原则下,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教育,推动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师生间的感情,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效果,实现形势与政策课育人的目的。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提升课程吸引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课程育人效果最优化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强化形势与政策课保障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践教学、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是打造形势与政策课精品课程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注释】

[1]计毅波.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58-59.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EB/OL].http://fagui.eol.cn/html/200909/1845_2.shtml[2004-11-17].

[3]邓小丹.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规范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40-42.

[4]文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做法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48-49.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EB/OL].http://fagui.eol.cn/htm l/200909/1845_2.shtm l[2004-11-17].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徐大超.浅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09(11):126-128.

[8]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9]翟翠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5-46.

[10]翟翠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5-46.

[11]谭来兴.困境与出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10(1):110-112.

[12]张森年.“‘感—行—思’三阶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66-69.

[13]鲁志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6):123-124.

[14]邓先奇,王增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1-42.

[15]陈月霄,叶飞霞,游龙桂.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优化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85-87.

[16]王萍霞,肖华.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0-150.

[17]何广寿.网络环境下“形势与政策”课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中):50-51.

[18]鲁俊海,周正艳.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 (7):189-1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