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现实意义
魏彩苹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在中共干部教育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坚持“干部教育重于社会教育”的原则,创办了大批干部教育学校,把在职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干部教育的好方法,成功解决了在战争环境中如何加强干部学习、开展干部教育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课题。使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在陕甘宁边区这片沃土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为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形势需要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培养、提高绝大多数干部的政治、文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大创举。
在陕甘宁边区这个面积不大,偏僻落后,经济、文化基础极其薄弱的山沟里,兴办了众多的学校,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和国际友人,集中了党、政、军、民、学、工、青、妇、少数民族等各方面的干部,聚集了政治、经济、军事、理论、宣传、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卫生等各类专门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保障了抗战在全国的最终胜利,充分显示了干部教育在确保抗战胜利和建设和谐边区方面的巨大效益,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堪称奇迹。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也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和干部教育的基础,其中许多经验和做法,成为今天我们党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的蓝本。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今天,对这一时期干部教育的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思考,对于指导当前的干部教育工作,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了我党干部教育的理论宝库
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程,开启了我们党干部教育工作的新纪元,为抗日战争和边区生产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无论从干部教育政策的制定、原则的确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为新形势下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理论内容丰富、实践性很强,是对马恩等经典作家干部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继承了马恩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干部教育的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3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战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在职干部教育的发展;坚持并发扬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并将之有机地运用到了当时的干部教育实践中;在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实践中,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针对当时干部的情况与实际需要,制定了“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三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760.)。为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明了方向;丰富并发展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教育理论,并赋予这一理论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能胜任领导战争和生产工作的在职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干部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干部教育,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理论。抗战时期是中共干部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干部教育特别是在职干部教育是中共干部教育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可以说,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开创了中共大规模、有计划培养和教育干部的先河,而且这一开创之举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干部教育机构的设置、干部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方面都有开创之功;在中共干部教育史上首次设立了专门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的机构,有效地处理了工学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每天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通过思想引导和制度约束,极大地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成功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在职干部教育。这段成功实践无疑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我们党的干部教育理论宝库。
二、为今天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www.xing528.com)
研究抗战时期的干部教育,总结和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我们今天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方针政策,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创建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基层普通干部,都积极投身到学习运动当中,在广大党员和干部中形成了强烈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而且促进和带动了社会教育和群众教育的开展,掀起了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高潮。通过对这一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研究,将对我党提出的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以一定的指导和启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决策,并把建设学习型政党问题放在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民族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高度加以提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高度提出要将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进而拓展传统学习的内涵,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从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其次,有助于发扬边区干部刻苦学习的精神,引导今天党的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开展的,无论是师资、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学习时间都极为紧张,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因陋就简办学,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刻苦学习,形成了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氛围,对于今天倡导干部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第三,有助于改进和完善现阶段的干部教育制度。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温我党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成功实践,旨在借鉴历史经验,结合现实,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干部教育的领导制度,科学安排干部教育内容,创新干部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干部教育的质量,进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四,有助于探索实践符合当前干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陕甘宁边区在抗战的特殊环境下实行的一系列干部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仅在当时克服了许多困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适应形势需要的干部,而且,许多好的方法,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边区为解决在边远艰苦环境中的干部教育问题而实行的“巡回授课”的办法,对于拓宽干部教育领域,开展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创新干部教育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发掘承担干部教育任务教师的潜能,激发积极性都有指导意义。既有利于扩大干部受教育的覆盖面,减少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受教育的成本,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走出去巡回宣讲,在客观上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因集中同一单位、同一地区、同一部门的干部授课,缩小了班次,教员可以广泛接触干部,随时了解他们的要求,并根据在职干部既要学习又要工作的实际情况,安排好教学,开展干部教育,易于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走出去授课,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好的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及时了解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联系实践。这些教学方法值得今天的干部教育工作者深思、学习、借鉴和发扬光大。
此外,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特别是在职干部教育中实行诸如巡回教学等一些简便易行的教学方式,对于今天我们拓宽干部教育领域、创新干部教育模式、探索实践适合新形势需要的培训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留给我们的经验是十分丰厚的。
今天,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破解这些矛盾,对党的各级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干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善于借鉴历史经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加强对干部培训事业的领导,不断创新干部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探索一条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干部教育新途径、新思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研究生,皋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